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关于几个房地产热点问题
背景:今天2011年4月11日下午,全经联研究院地产研究员吴新坚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在短短30分钟时间内,本研究员就记者以及全社会关注的房价问题、保障房建设与分配等等热点问题 作了一一回答。
问:如何看待今年的房价走势?或者说今年的房价路径图?
全经联研究院地产研究员吴新坚分析乐观认为:全国主要城市楼价预计10—15%增幅,东部沿海以及西南地区的个别三、四线城市楼价升幅20%以上。房价上涨因素主要有:政策外刚内柔,房价升幅与当地生产总值相挂钩。地方政府可以大力发展房地产,提升当地的GDP总值。其次国家解决国民养老问题,超发货币,当然地价上涨、通货膨胀 也是催高房价的因素之一。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等权威机构公布价格显示,2011年3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8738元/平方米,较上月上涨0.59%,其中82个城市价格环比上涨,2个城市与上月持平,16个城市环比下跌。涨跌幅在1%以内的城市数量共有74个。
根据仲量联行提供的数据,广州2011年一季度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为1.4万元/平方米,涨幅达17%,远远超过了广州市政府制定的房价涨幅要低于11%的目标。
同时,根据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前两个月,广州新建商品住宅的签约均价分别为13572元/平方米、14002元/平方米。而广州的十个区中,天河区均价最高,为27036元/平方米。
本轮地产调控中,最受影响是开发商、地方政府还是银行?这会如何影响地产调控的走势?
限贷、限购 ,限价 自史上最严厉的新国条政策颁布以来,各地楼市成交受到很大影响,一级土地市场遇冷。所以讲这轮调控 受影响不仅是开发商的利益,同时打乱地方政府卖地计划,以及银行预期放款(利息)收入。因此,这轮调控的力度会慢慢走弱。
在地产调控背景下,卖地收入必然受损,为此,地方政府如何解决保障房建设中的资金问题
地方政府可以向银行贷款,或者向中央财政要钱,或者跟开发商一起开发保障房。
此轮保障房大跃进式的建设,真能流入该保障的对象手中吗?还是会成为特定权力阶层的内部瓜分游戏,从而加剧贫富分化?
以前保障房分配不公,开奥迪住保障房社区,或者空置的保障房被他人转租套利……的新闻常见于报刊网站。我们应该承认以前保障房建设,特别是分配时产生诸多腐败问题,成为社会民生热点问题。当然,我们应该看得见政府已经加大对保障房的建设过程,特别是分配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未来保障房(保障房建设已上升到政治问题)不会成为特权阶层的内部瓜分的游戏!而且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备受社会关注都很高,特权阶层 不会也不敢去冒这个政治风险的。保障房可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关系,让低收入家庭从中受惠,享受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
在采访任志强时,他认为,本轮保障房建设中产生的所有后遗症,会在二年后全部暴露出来,而且会很严重,你怎么看?
目前中国大陆保障房建设是雷声大,雨点小 ,政府办事效率告诉我们,实际建设速度会比我们想象中慢得多,其实,去年58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任务就未完成。所以讲本轮保障房建设中后遗症不会在二年后出现。保障房建设首先解决用地以及资金以及管理问题。所以保障房必须一个部门牵头,国土、城乡建设局等几个部门联合办公才能完成。
2011 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