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探听“新闻”的贾雨村
贾雨村政治嗅觉极其敏感,“鼻子”很尖,时时刻刻在搜集各种信息,他出场的第一句话就是探听新闻:甄士隐怀抱小女英莲“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贾雨村者走了出来。贾雨村忙施礼陪笑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是街市上有甚新闻否?”到了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雨村遇见旧日在都相识的冷子兴,立刻就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
也许正是因为他时刻绷紧政治这根弦,削尖了脑袋往上爬,见缝就钻,嗅味而进,锲而不舍,最后投机钻营成功。先是拿了甄士隐的“政治献金”五十两银子不辞而别,起身入都赶考,“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
谁知贾雨村上任不到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
虽然被革职,可贾雨村并不气馁,继续寻找努力机会。说不定是这贾雨村还真的有点运气,也说不定是因为沾了时时刻刻在探听新闻的光,贾雨村偶游至淮扬地面,因闻得今岁盐政点的是林如海,又闻得盐政欲聘一西宾,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一不小心倒成了林黛玉的老师。接着,从冷子兴哪儿探听到林如海与贾政的关系,又从张如圭那儿“打听得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于是借护送林黛玉进贾府之机,“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这也就有了他“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徇情枉法胡作非为,和继续巴结贾府、王家的大好机会。
这个案子的受害者,正是给他“政治献金”的恩人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贾雨村十分明白,没有甄士隐的大力资助,就没有他的今天,然而,他为了继续往上爬,就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可见其品行恶劣之极!——雨村断了此案,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所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忠心耿耿的“葫芦僧”却因此倒了大霉。
攀上贾家、王家这样的大腕作靠山,贾雨村的仕途一路通畅。到了第十六回,就由王子腾屡上保本,进京陛见,候补京缺,到五十三回,贾雨村“补受了大司马,协力军机,参赞朝政”了。
不过在第四十八回,通过平儿的口我们知道,强抢是呆子古扇就是贾雨村干的。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回家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一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因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姑娘想想,这有什么法子?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
到了七十二回贾雨村又降职了,为什么?不清楚。降成什么了?也不清楚。——林之孝走来。贾琏因问何事。林之孝说道:“方才听得雨村降了,却不知因何事,只怕未必真。”贾琏道:“真不真,他那官儿也未必保得长。将来有事,只怕未必不连累咱们,宁可疏远着他好。”林之孝道:“何尝不是,只是一时难以疏远。如今东府大爷和他更好,老爷又喜欢他,时常来往,那个不知。”贾琏道:“横竖不和他谋事,也不相干。你去再打听真了,是为什么。”
《石头记》(八十回)里,贾雨村就这么个结果,以后的事情还得等林之孝打听清楚才知晓。
贾雨村爱探听新闻,对各种信息特别敏感,捕捉信息的能力也特别强。一旦得到信息,只要对自己有利,他都会去干,伤天害理,丧尽天良,他都不管。也许官场就是这样:奉迎权贵,投机钻营,尔虞我诈,两面三刀,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忘恩负义,落井下石,坑害百姓,祸国殃民。我想,那时的官场果真如此黑暗险恶,那么,一个寄人篱下、靠卖字为生的穷书生,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拼命奋斗,后来到底弄了个一官半职的贾雨村,虽然可能评不上先进工作者,或许还不能算是最坏的官呢!
2010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