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高调庆祝加加林飞天50周年背后的玄机


俄高调庆祝加加林飞天50周年 

一心想续写“航天大国”辉煌


 

  4月12日是人类首次进入太空50周年的纪念日。莫斯科时间1961年4月12日上午9时7分,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腾空而起、一飞冲天。“东方一号”在绕地球飞行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后于当天上午10时55分安全降落在苏联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附近。这108分钟的飞行不仅是加加林个人的首次太空之行,也是苏联人的首次太空之旅,更是地球人首次进入太空。
  4月7日,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为纪念加加林飞天50周年召开了特别会议并通过决议称,自今年起,每年的4月12日都将被确定为“国际载人航天日”。该决议称,“1961年4月12日是加加林实现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日子,这一历史事件为造福全人类的空间探索开辟了新途径。因此联合国大会决定,今后每年4月12日为国际载人航天日,以庆祝人类空间时代的开始。”
  其实,自1961年起,4月12日就一直是苏联和俄罗斯的“宇航节”。苏联解体后,苏联时期的许多节日或被取消或被冠以新名字,但“宇航节”的时间和名字却从未被改动过,这足见苏联人和俄罗斯人对这段辉煌的深刻记忆。而就在加加林进入太空50周年之际,联合国在俄政府的积极提议下把4月12日命名为“国际载人航天日”,使这一天从“俄罗斯的纪念日”升格为“全世界的纪念日”,这其中承载了俄罗斯续写“航天大国”辉煌、重振航天大国雄风的良苦用心。

 

俄在海内外高调庆祝加加林飞天50周年

 

  莫斯科时间4月5日2时18分,俄制“联盟-FG”运载火箭将“联盟TMA-21”载人飞船发射升空。4月7日凌晨,这个被命名为“加加林号”的宇宙飞船比预订时间提前了10分钟与国际空间站顺利自动对接,3名长期太空考察组成员被安全送到国际空间站。据俄联邦航天署介绍,“联盟TMA-21”载人飞船之所以被命名为“加加林”号,就是为了以纪念人类首次太空飞行50周年。
  而“加加林”号的飞行只是俄罗斯政府和国际社会庆祝加加林飞天50周年众多活动中的一项。俄政府已把2011年确定为“宇航年”,普京曾于今年1月11日亲自主持召开了关于纪念加加林飞天50周年的政府筹委会会议。普京指出,“隆重庆祝加加林太空飞行50周年有利于我们表达对航天工作者的尊敬,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关注和兴趣。
  据悉,俄罗斯驻外使馆已接到国内指令,要求各使馆在驻在国境内围绕加加林飞天50周年组织一系列照片展、讲座、论坛等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联合国总部已开始举办题为《加加林:太空第一人》的照片展览,还将于4月12日发行纪念加加林进入太空50周年的一套纪念邮票;法国4月4日在巴黎组织了纪念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的纪念活动;英国近日决定在伦敦市中心的伦敦购物中心竖起了由锌合金制成的加林雕像;奥地利则销售起以加加林当年乘坐的“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命名的“东方”牌太空啤酒。
  与此同时,俄罗斯国内纪念加加林飞天50周年的活动也正在纷纷展开:俄官方将于4月12日在克里姆林宫内举行纪念加加林飞天50周年的盛大庆祝活动,并邀请外国贵宾出席;4月10日,俄萨马拉市组织3000名大学生在操场上拼成了“萨马拉——太空——50”字样,而俄方将利用地球遥感卫星直接对这一字样进行空中拍照;俄国防部近期解密了247份关于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的过程、身体健康指数、心理反应等机密文件,并将这批文件移交给国家档案馆供所有爱好者阅读和研究;俄别尔姆市的历史档案馆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了加加林首次飞天时的“天地对话”的珍贵录音;奥姆斯克州政府决定于4月11-17日在本地的各电影院举行关于加加林的70多部电影和纪录片的展播活动;莫斯科市将举行介绍加加林童年、少年、工作、家庭、朋友等生平各各方面的图片展,并于4月12日晚燃放礼花。
  

俄要摆脱“航天马车夫”的尴尬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4月7日在致联合国纪念加加林飞天50周年特别大会的信中明确指出,“俄罗斯有权为加加林骄傲,是我们的同胞在1961年4月12日实现了人类开发太空的第一步,这也是确定性的一步。他的首飞是20世纪最伟大、最决定命运的事件之一,此举翻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据俄舆论研究中心不久前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加加林是最受俄罗斯人推崇的本国20世纪偶像人物。此调查显示,在推举20世纪三大俄罗斯偶像人物的专项调查中,加加林居首,得票率为35%。
  其实,自加加林成为全球进入太空“第一人”之后,苏联航天事业曾创造过许多“第一次”:苏联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女性太空宇航员、苏联人实现了第一次太空行走、苏联第一次利用一个宇宙飞船把3员宇航员一起送入太空、苏联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外太空长期驻扎站点”等等,这些都是俄罗斯人一直引以为豪的事实。
  但苏联解体后,俄航天业的发展却因技术停滞和资金匮乏等因素影响而放慢了前进的步伐。俄业内人士曾痛心地评估,苏联解体让俄航天业至少停滞了25年。2001年3月23日,于1986年建成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空间站——“和平”号因技术和资金无法保证其正常运作而根据飞行指令坠入南太平洋海域。有媒体评论说,随着“和平号”的坠毁,俄罗斯的“航天大国时代”正式宣告终结。
  2008年4月11日,时任总统的普京在俄联邦安全委员会会议上明确指出,俄航天业不能再靠吃苏联的老本生存下去了,否则俄最终就会沦为“航天马车夫”。普京说,“现今的俄航天业面临沦为‘航天马车夫’的危险,俄除了负责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和工作人员之外,还靠运送太空游客赚钱,这并不能让人高兴。”

 

俄要续写“航天大国”辉煌


 
  而就在纪念加加林飞天50周年之际,作为总理的普京于4月7日在莫斯科郊外的新奥加廖沃官邸召开航天工作会议,并对俄航天发射、航天器研发、新发射场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普京还透露,为激励本国航天人的工作热情,普京决定以加加林的名字设立政府奖金,每年选出10名对发展俄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政府对每人奖励100万卢布(约合3.5万美元)。
  普京在当天的会议上称,俄目前每年进行的航天发射次数在全球总发射次数中占比约40%,位居世界第一。不过,俄还应继续努力,并在不远的将来将这一比例再提高10个百分点。普京强调,全球太空市场发展迅速,其总规模自2003年起至今已增长了1.5倍,其合同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因此,俄应更加积极地开发这一市场,特别是在通信、遥感探测、天气预报、导航、生态监测方面显示自身优势。普京说,“俄罗斯在航天领域的科研生产潜力具有竞争力,这值得骄傲,但是为了保持航天大国的地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止步不前”。
    普京指出,随着老旧航天器不断退役,俄航天工业应该并且也能够研发出新一代更为可靠和耐用的航天器,俄计划在2015年前研究制造出30多个新航天器和航天系统。普京说,俄将于2013年在俄境内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试验轻型和重型“安加拉”运载火箭。而专为地处俄远东地区阿穆尔州的东方发射场研制的“罗斯”运载火箭的试验工作将于2015年启动,俄方计划从2018年起启用这种新型运载火箭将载人飞船送入太空。
    普京强调,俄罗斯正在走进国际卫星定位系统,俄已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印度、古巴、哈萨克斯坦等国签署了就俄制“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的合作协议。普京表示,俄拥有发展航天事业的雄厚基础,这包括先进的技术、精干的专家队伍、独特的生产基地和独有的技术保障,国家需要对航天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和加大对科研和设计部门的投资。即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俄政府也未减少对航天项目的投入。2010-2011年,俄政府在此领域的投资额约合71亿美元。据悉,俄罗斯航天长期发展规划将于今年年底制订完毕。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安德烈·克列帕奇对媒体透露,这份规划将确保俄未来15年在勘探月球、火星和一些小行星等领域的领先地位。


     下面这个地点就是加加林的牺牲地

  为太空第一人扫墓

     2008年深秋的一个午后,我来到位于莫斯科北郊的加加林牺牲纪念地。在茂密的丛林中,我发现了这个直指向天的纪念碑。朋友告诉我,这就是“人类太空第一人”——加加林牺牲纪念地。从那一素束束鲜花,我感觉到俄罗斯人对加加林的怀念。

 108分钟的人类“第一飞“

   1961年4月12日拂晓,荒凉的哈萨克大草原依然凉气袭人。设在这里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正中央竖立着一枚巨大的白色火箭,这就是SS—6洲际弹道导弹,在其顶端装置的是“东方—1”载人飞船,这个载人飞船是于前夜刚刚安装就绪。不远处停靠着装有火箭燃料的列车,而沙丘旁边的红色消防车则“时刻准备着”, 在场的所有人都异常激动,因为人类第一位飞往宇宙的使者——加加林少校即将从这里升空。

  4月12日清晨,加加林从梦中被医生叫醒。他匆匆地吃了一顿特别的早餐,穿上橙黄色艳丽而臃肿的航天服,戴上乳白色的头盔便赶往发射台。载着加加林的汽车的出现顿时给发射场带来了生气。汽车一直开到矗立着的火箭脚下。加加林从前门走下了汽车,后面跟着航天服的设计师和一位医生。加加林走向现场领导小组,举手敬礼并报告:“国家委员会主席同志,飞行员加加林准备乘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飞行。”接着,他们热情拥抱。然后加加林向报界和电台发表了简短的历史性讲话,向为他送行的人们挥手致意,最后登上了发射塔最上边的平台。

  宇宙飞船舱内的电视打开了,荧光屏上出现了加加林的影像。他面带笑容,神采奕奕。开始 30分钟准备!10分钟准备!!2分钟准备!!!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似乎空气也凝固了。“预备 ——点火!”一声令下,莫斯科时间9点07分火箭徐徐升起。与此同时,透过发动机的轰隆声 ,清晰地传来了加加林激动的道别声:“我飞了!”

    “东方—1”飞船载着加加林顺利地进入了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加加林在太空轨道上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多美啊!我看见了陆地、森林、海洋和云彩……”“东方—1”飞船载着加加林以2720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驰,越过前苏联、印度、澳大利亚和太平洋上空,环绕地球运行。当他在离地330千米高空飞行了108分钟,绕地球飞行一圈后 ,1961年4月12日10时55分,加加林按计划在萨拉托夫州捷尔诺夫卡区斯梅洛夫村附近着陆,其间共飞行40868.6公里,最大飞行速度28260公里/小时,最大飞行高度327公里。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加加林作为“东方—1”的唯一乘员,从此作为第一位飞上太空的人而永载史册。

 幸运的“第一人”

     加加林于1934年3月9日出生于原苏联斯摩棱斯克区克鲁什纳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5岁时当过工人,1955年毕业于萨拉托夫工业技术学校。随后他参军进入奇卡洛第一军事航空飞行员学校,1957年毕业后成了一名航空兵歼击机飞行员。1960年被选拔参加宇航员训练,并以具有坚定的信念、机智、勇敢、勤劳、果断、沉着等优秀素质,被选中为首批宇航员。

  其实,为准备人类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苏联宇航局从1960年3月就开始招募宇航员了,这期间训练了至少20名宇航员。据说,最终选中加加林的一个原因是,他生有典型的俄罗斯人面孔和纯俄罗斯人血统,这在当时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滋生的苏联是很关键的。此外,加加林处事爽快大方,这使他赢得有关领导的喜欢。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在确定人选几周前的一个偶然事件。在尚未竣工的东方号宇宙飞船陈列厂房内,受训的宇航员第一次看到它,主设计师科罗廖夫问谁愿意试坐,加加林报了名。也许灵机一动,在进入飞船前,加加林脱下了鞋子,只穿袜子进入还没有舱门的座舱,这一下子就赢得科罗廖夫的好感,他发现这名27岁的青年人如此懂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这次飞行。

 加加林牺牲之谜

     加加林一生只进行了一次太空飞行,之后便被有关部门“禁飞”了,因为他已成为前苏联宇航强国的象征,政府不愿他出现任何闪失和不测。后来,在加加林的一再强烈要求下,有关方面终于“枉开一面“,同意他继续飞行。1968年3月27日,加加林在乘一架军机训练时,飞机坠毁在莫斯科北部地区,年仅34岁的“太空第一人”殒命于一次离奇的飞机空难,就这样加加林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根据前苏联解密的军事档案显示,在加加林乘机飞行时,地面雷达出了故障,提供给他们的气象材料是错误的;更蹊跷的是,当时有一架军机一直在旁边飞行;另外,加加林飞行区域内竟然有20多颗气象气球,人们怀疑加加林的飞机就是与一只气球碰撞而失事的。前苏联军方虽然发现了这些迹象,但没有对此进行调查,据说,一旦查出真相,有关领导就要丢掉性命。

    不久前,原苏军飞行安全局局长、加加林牺牲原因调查组负责人卢普措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加加林牺牲的真正原因……”。卢普措夫透露,加加林牺牲的最可能的原因是“螺旋飞行”。 据卢普措夫介绍,在加加林牺牲后的一年半之内,曾有13个专家组专门研究加加林牺牲的原因。当时关于加加林牺牲的原因一共有20多种说法,但卢普措夫断然否决了加加林在死前有中毒、催眠等现象,他说,加加林在死前的一分钟仍完全处于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