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股中长期走势看,二季度的确将出现重要的买入机会。但真正好的买入时机总是跌出来的,眼下需要做的恐怕应当是离场观望。
大多数人相信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据我观察,经济也是股市的晴雨表,至少从大市研判的角度看是如此。
一年前,市场曾就宏观经济步入持续减速期达成共识,紧缩政策预期亦不断强化。于是,从4月15日开始,大盘走出持续两个半月的调整行情。沪指由3166点持续下探至2320点,累计下跌幅度近27%。与此同时,港股亦走出一波调整行情。
抛开港股二季度行情是否会出现调整不说,仅就当前的国内宏观经济与紧缩政策预期而言,应当说与去年的情况有些类似。首先,宏观经济减速至少至一季度不会结束,所不同的只是去年二季度是减速的开始;其次,紧缩政策预期依然存在,而且二季度进一步紧缩的确定性与一年前相比更强;第三,以宏观经济持续减速为背景,上市公司业绩自去年三季度开始环比回落之后,一季报业绩预期不为理想,一旦确认同比增速继续放缓,仅从季度业绩估值情况看,不支持大盘继续上涨。此外,具前瞻性意义的一季度企业景气度下降,贸易顺差转向贸易逆差,钢价下跌,电荒临近、楼市车市降温等等,都不是好消息。
股价是波动的,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也是波动的。至于股价波动是对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波动的提前反映还是滞后反映,其实并不重要。比如说,尽管赛马实业去年全年业绩大幅增长,但市场还是对一季度出现的亏损做出滞后反映,二季度股价的累积下跌幅度逾五成。显然,忽视了股价对业绩波动的滞后反映,去年二季度的调整行情足以让投资者蒙受重大损失。但忽视了股价对业绩波动的提前反映,也会让投资者错失赛马实业去年下半年的大幅上涨行情。
我想说的是,即使是那些全年业绩成长性预期强烈的个股,业绩与股价的季度性波动也是难以避免的。既不能因为坚定看多而忽视阶段性调整风险,也不能由于阶段性看空而错失中长线上涨机会。
总体说来,并不是任何时期都适于持股。大多数情况下,在上市公司前后两个业绩报告期之间,市场会选择调整加以应对。从信息传导与市场消化过程的角度看,这丝毫不为奇怪。
A股是否会复制去年二季度调整行情
评论
编辑推荐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