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柳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
任凌云 安乡县发改局
摘 要:本文从范仲淹在安乡深柳书院学习生活,安乡先贤志士对范仲淹忧乐观形成的影响,历代安乡人通过对范仲淹忧乐观继承、发展、演绎而形成了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畏牺牲、不屈权势、追求真理的安乡精神深柳魂,现代安乡人在安乡精神深柳魂的激励与鞭策下造就了为国家建功立业、功成名就的安乡仁人志士群体,以及一个土生土长的普通安乡人对安乡精神深柳魂的继承、发展、演绎等五个方面论述安乡精神深柳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
关键字:范仲淹 百世楷模 安乡精神 深柳魂 忧国忧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百世楷模范仲淹的忧乐观。在范仲淹的忧乐观的基础上,经过安乡人民千百年的继承、发展、演绎形成了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畏牺牲、不屈权势、追求真理的安乡精神——深柳魂。
一、范仲淹与深柳书院
安乡志载:宋朝苏州吴县人范仲淹,因为两岁死了父亲,母亲改嫁安乡朱姓,便随母亲来到孱陵(即今安乡县),在兴国观后院的东厢房里刻苦读书。范仲淹从小就忧国忧民,志向远大。夏天日长,饿了,他只用稀粥填肚;冬日夜寒,累了,他便用冷水浸面。范仲淹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考中进士,做了京官,后来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得以推行他提出的十大改革措施,施展了治国安民的雄才大略。
安乡至今还流传着范仲淹与深柳书院的传说。
有一年,兴国观不幸失火,变成了一片废墟。家乡父老想重修兴国观。虽然经多方募捐,只是一纸空谈。这时有人建议,曾在此读书五年的范仲淹现在做了大官,何不求救于他呢?大家认为这个主意很好,决定派范仲淹的同学潘安生前往求救。
潘安生到了京城,范仲淹热情地接待了他。潘安生把自己来京的目的告诉了他。范仲淹为难地说:“我自幼家道贫寒,你是知道的。如今,我虽然做了官,也没有积蓄,实在对不起。”
潘安生听了这话,心里冷了半截,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
范仲淹看到老同学脸色的变化,心里十分难过。他从椅子上站起来,低着头,在屋里来回地走着,思考着。突然,他抬起头来,回到座位上,对潘安生说:“我们的学堂设在哪里呢?”
“在兴国观的东厢房。”
“我那时的座位在哪里?”
“你坐在靠后面的窗户边。”
“你没有记错吗?”
“没有。”潘安生肯定地说。
“现在还找得到地方吗?”
“找得到。”
“好,你马上回去,就在我的座位下,有一缸银子,你把它挖出来,足够重修兴国观了。”
潘安生高兴得跳了起来。说:“那是你家的银子吗?”
“不是的。”
“你怎么知道那里有银子呢?”
“有一天,我打扫学堂,发现我的座位下,有一块地砖松动了,想把它扶正安好。我刚起开地砖,发现下面有个洞,再仔细一看,里面有一缸银子。接着,我就把砖照原样盖好了。”
“那时你家很贫穷,为什么你不拿出来使用呢?”
范仲淹摇了摇头说:“这是来历不明的不义之财,我怎么能随便使用呢?现在遭了火灾,使用这些银子才是正途啊。”
潘安生回到家乡,按照范仲淹指点的方位,果然挖出了一缸银子,家乡父老无不欢喜。不久,一座雄伟壮丽的兴国观,终于重新建成了。
后来,为了纪念范文正公,在他读书的地方,人们修建了一座书院,名为范文正公读书台,至到乾隆年间重修书院时,在书院周围种柳数百株,书院改名为“深柳书院”,鹳港也改名叫了“书院洲”。
二、安乡先贤对范仲淹忧乐观形成的影响
首先,范仲淹的忧乐观是对屈原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屈原身前一直在洞庭湖流域生活,留下了美丽的诗篇,也给安乡人民留下了伟大屈原精神。屈原精神不仅是包括 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还包括对“真善美”的追求。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世人皆醉我独醒”等都体现屈原先生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就是屈原先生关心民生、以民为本的思想的真情表露,自己在身处困境,却不忘民,不也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吗?“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是屈原先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人性完美境界的致死不渝的求索,构成了屈原身上赖以光照千秋的人性之光。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不正是对屈原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吗?
其次,范仲淹忧乐观也是车胤勤奋学习、舍生赴死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尽管车胤究竟是哪里人,安乡、津市、公安是争得不亦乐乎,但是车胤精神在安乡大地的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从车胤的曾祖父车浚以太守的身份上表朝廷请求赈灾,而遭遇昏君残酷杀害,再到车胤在生死关头不计个人安危,平息了一场政治动乱,并最终为防止另一场已经发生的权利之争而舍生赴死,不是都体现了安乡人勇于担当,爱国爱民的安乡精神吗?范仲淹夏日空腹提神苦读、冬日冷水浸面苦读,不正是对车胤囊萤夜读精神继承与发展吗?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难道不是车浚、车胤不计个人安危舍生赴死的精神继承与发展吗?
综上所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乐观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屈原、车胤等历史伟人流传下来的忧国忧民的安乡传统精神长期影响的结果。
三、范仲淹忧乐观与安乡精神深柳魂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乐观也没有因为范仲淹的离去而消失,而是被安乡人民百代相传,继承、发展、演绎成为了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畏牺牲、不屈权势、追求真理的安乡精神深柳魂,发扬光大。继范仲淹之后,宋元明清民国数百年来,在安乡精神深柳魂的激励和鞭策下,安乡大地人才辈出。
清朝乾隆时期出了抚恤贫苦、为民请愿、不顾毁誉得失、开仓济灾的潘相。民国时期出了以诗言志:“国步日艰难,生民似倒悬。青年应有责,破旧换新天” 忧国忧民、不畏牺牲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颜昌革命先烈颐。
在革命时期不畏苦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勇于创新的中央人民政府机关生产处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邓洁。治校有方,成绩显著,办事公正,不徇私情,厌恶社会恶习,钻营逢迎、官场腐败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教育家王泽衡。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勤劳动、喜读书、见义勇为、舍己求人的杨萍。忧国忧民,支持农民革命,不畏权势,甘于清苦的教育工作者周文愧。敢于突破传统、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勤于创作被湖南省农业厅评为全省甲等植棉模范,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唐纯银。在经济建设中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乱花人民一分钱,在“文化大革命”被诬为“走资派”,遭受揪斗,强逼“认罪”时凛然不屈的王立祥。
四、安乡精神深柳魂对当代安乡人的深远影响
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畏牺牲、不屈权势、追求真理的安乡精神深柳魂激励、鞭策了一代代的安乡人,也激励、鞭策着当代安乡人。新中国建立后,安乡子弟在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畏牺牲、不屈权势、追求真理的安乡精神深柳魂的激励、鞭策下,也是人才辈出。
出生安乡安福乡一个农民家庭,不满40岁就被评为科学院院士的贺福初教授,他勇于创新,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著150余篇(被国外学者引用100余次),主编或参与编写专著8部,先后主持863课题4项。出生于安乡农村,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扎实工作、勇于创新的国家计生委副主任潘贵玉。不怕牺牲、勇赴前线的安乡子弟汪学鑫少将。生在安乡农村,以百姓幸福为己任的河北省常务副省长赵勇。献身于新中国核事业的科学家孙学良。关心民生、忧心国家大计方针的经济学家王东京。明代文化的传承者和中国人文思想的开拓者廖可斌。从插队知青到中国新闻社社长的刘北宪。善经营、会研究的学者型企业家龚艳德。研究美国黑人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学术权威杨立文。集诗人、学者、银行高管于一身的胡浩。蔬菜花卉的守护神张友军。商用飞机设计者潘庆荣。从安乡走出去的经济史学家李一祥。演绎大上海创业传奇,成功不忘家乡人的陈浩。学术将军刘定昌。等等!
五、普通安乡人演绎安乡精神深柳魂
安乡精神深柳魂不但造就了一个个功成名就的安乡籍的官员、将军、学者、企业家,也激励、鞭策着每一个普通安乡人继承、发展、演绎安乡精神深柳魂。
他出身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树立了振兴中华的理想,尽管从小就在数理化方面表现出了过人天赋,但是受到鲁迅先生的拯救人的身体不如拯救人的灵魂的影响,他认为从事科学研究,不如应用科学技术为人民谋幸福重要。所以他选择企业管理专业,进入北京物资学院管理工程系深造,毕业后回到了安乡,但是政府部门的工作却让他迷茫了。他不知道怎么才能实现他的理想,他在工作中完全不能适应社会的世故,在政府部门工作了多年还是一事无成。迷茫之中,他选择继续深造,进入国防科技大学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期间他被评为工商管理经济师,因为一次浴血斗歹徒的壮举,成为湖南媒体广为宣传的见义勇为的英雄。
他学成归来,却继续迷茫着,甚至把深造前的一个股长职务都弄丢了,但是他没有丢掉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畏牺牲、不屈权势、追求真理的安乡精神——深柳魂。他没有沉沦,没有屈服于世故权势,他保持着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精神境界,从2009年开始研究经济理论、经济政策、政府机构改革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尽管他只是一个生活社会最底层的小公务员,但是他“居江湖之远还忧其君”,忧国忧民,思考着国计民生的大事,为中央国务院排忧解难。他不计个人得失,他本科毕业,在政府部门工作了14年,又深造获得了硕士学位,在单位还是默默做一个一个办事员。他不跑不送,追求真理,不惧权威,在经济学方面他大胆指出了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科斯等经济学巨匠的错误,并提出了修护他们错误的共赢经济学理论。就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也给出“理论有所创新”的高度评价。
他就是这样一个被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畏牺牲、不屈强权、追求真理的安乡精神——深柳魂激励、鞭策着普通安乡人。自己境遇困难,但是他不计个人得失,一边完成单位的本职工作,一边致力于《富国策》创作。富国策是一部集经济理论、经济政策、政府改革研究于一体的传世之作。其共赢经济学理论解决了“市场还是政府”世界难题,是一项足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就;其经济政策的实证研究几乎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所有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最科学简单可行的政策方案建议;其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构建一个适合于共赢经济学理论的高效廉洁政府机构体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辛苦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两年多年来,他的文章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上广为转播。在经济学家网64篇,国研网刊发了19篇,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收录9篇,领导决策参考网采用了30篇,共识网6篇,中国改革论坛网50多篇,华声论坛精华帖45篇,中国改革网、社科网、人民论坛网等有转载。有中共中央办公厅背景的领导决策参考内参连续刊登了他3篇文章,卫生部的《中国医院报道》一期刊发了他两篇文章,常德市人大刊物《教科文卫通讯》连续四期刊登他四篇文章,《中国市场》杂志1篇,经济学消息报3篇。他的忧国忧民、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的《富国策》也有出版社同意出版了。在2010年底,他还被中国发展改革研究院邀请参加了《国民收入分配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挪国际经济论坛的研讨会,他踊跃发言,在省部级领导和国家各部门委、学校、研究机构的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从屈原、车胤、范仲淹等一代代的安乡人演绎、继承、发展了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畏牺牲、不屈权势、追求真理的安乡精神——深柳魂,安乡精神深柳魂也激励、鞭策了一代代的安乡人,还继续激励、鞭策着当代的安乡人。新一代的安乡人仍然会继续继承、发展、演绎着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畏牺牲、不屈强权、追求真理的安乡精神——深柳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