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介休去体味“大道”文化


到介休去体味“大道”文化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宋)程颢 《郊行即事》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在风细雨中,作为清明发源地介休绵山又多了几分诗意。行走蜿蜒的山上,随处可见独特而寓意深刻的祭食子推燕,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子推高风亮节;蛇盘兔,“蛇盘兔,必定富”,期盼天地清明、民富国强。

    二十八宿旗、十六字文化旗、四象旗和九曜旗迎风招展,公祭介子推大典,则向来往宾客展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民间艺人将象征吉祥如意的铜铃挂到云峰寺60多米高的悬崖上,祥铃清脆响亮,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

这些天,只要你走进介休绵山,就能体会到清明寒食文化的深刻内涵。

                  绵山,体味到的不仅是清明

    其实,前三届清明寒食文化节成功举办,不仅荣膺中国十大著名节庆品牌,而且让介休绵山深深刻在了人民的清明记忆里。

但介休绵山却并非只有与介子推相连的清明寒食文化。

据史料记载,绵山自从东汉时期就有建造寺庙的记录。铁瓦寺、抱腹寺、铁佛寺、回銮寺等,或建于峰巅,或嵌于崖壁;然而绵山包容儒、道、释教,形成一种独特的宗教现象:

推推功不言禄,归隐绵山,名垂青史;晋文公将未烬之木制作木屐,穿在脚上,以志不忘故人,叹曰:“悲呼,足下”。“足下”之称始于此这种木屐以深厚的文化渊源和独特的健身作用,风靡华夏各地,并传至日本

    田志超(善友)入山修道,终成正果,“空王古佛”,前无汉佛;十二尊包骨真身舍利,奉安正果寺,举世无双;高僧昙鸾入山弘法,号为肉身菩萨,专立净土宗;李姑岩乃唐太宗李世民御妹长昭公主(即李姑姑)出家修行、草药济民之地;

    秀丽的绵山龙脊岭层峦叠嶂松柏郁翠、奇花异草遍地岗,古老的彭祖洞就坐落其中,其周围还有陈祖洞、吕祖洞、钟祖洞、子乔洞等洞窟星罗棋布,是一个道家养心养性修炼成真的绝佳环境元末,明太祖朱元璋父亲朱世珍从家乡安徽凤阳来到绵山后,发现一山凹——朱家凹,峦峰秀美,松柏交翠,丹崖绛阙,然神仙洞府。便在这里闭关修行。久之乃获嘉应。其三子朱元璋从郭子兴起兵大破元军,鼎定金陵,成为大明开国皇帝洪武三年,朱元璋敕建洞真宫当地传有“上祷天,下祷地,祷得儿子当皇帝”的说法

三教融合得大道,祈福拜灯佑民众。

龙头寺观日落绵山灯图夜景龙头寺拜玄天灯,消灾免难致太平圣乳泉拜四象灯,家庭和睦佑安宁大罗宫拜三宝灯,国运昌盛佑国民一斗泉拜玉皇灯,好运常伴福临门天桥朝拜河洛灯,企业兴旺财源盛朱家凹祭天地灯, 企业兴旺财源盛云峰寺拜周天灯,风调雨顺百事成栖贤谷拜八卦灯,清平康泰世风淳

              介休,三贤故里人杰地灵

绵山所在的介休历史悠久从周代开始已成为三晋重镇;一九九二年二月改设介休市,成为新型休闲旅游中心城市。因携母归隐绵山晋国大臣介子推(公元前676年——公元前635年)、和生长在介休东汉大教育家郭林宗(公元128~169年)、北宋出将入相五十年的四朝元老文彦博(公元1006年——1097年),素有“三贤故里”之美称。

 相传春秋晋国内乱诸王夺位,公子重耳(晋文公)被赶出了晋国,介子推等跟随重耳在外流亡长达19年。重耳流亡到卫国,饥不能行,众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能下咽;介子推偷偷地跑进山沟,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同野菜煮成汤送给重耳。重耳吃才得知肉是介子推从大腿割下来的;重耳感动介子推“割股奉君”,并宣言:如得王位,定要重赏介子推。公元前636年秋,重耳返国继位,成为晋文公;他封赏功臣,漏掉了介子推。有人写了一首《龙蛇歌》贴在晋都宫门。经大臣提醒,晋文公便命令全国寻找介子推。介子推背着老母来到风景秀丽的绵山岩洞中隐居。绵山沟壑纵横、谷深岭,树林又茂密,兵士大臣四处呼寻介子推不得。有献计“三面点火,留下一方,介子推背母出山。” 晋文公令将谷内干草点燃;清明节,绵山风大,火越烧越旺,直烧了三天三夜也不见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出来,只从山崖的岩洞中找到了半张破草席:“割肉奉君尽忠心,但愿主公赏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照复清明。”晋文公悲痛万分,下令将绵山封为介推田, 号为介山并立“介庙”于山脚下柏树林中,将他居住休息地命名为旌介村,下令将定阳县改名为介休县。

郭泰,字林宗,人称有道先生。生于汉顺帝永建二年(公元128年),卒于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太原介休(今属山西介休县)人。郭泰家世贫穷,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度日。成人后,身高八尺,容貌魁伟。母亲想让他到县廷做事,但他认为“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于是向亲友借钱,长途跋涉到河南成皋屈伯彦处求学。他虽衣衫褴褛,两日一餐,但经3年苦学, 终于博通《三坟》、《五典》等古籍,并“善谈论,美音制”,成为当时的聪明、高雅、博学之人。东汉桓帝即位,借用宦官之力将外戚梁冀诛灭,却被宦官集团操纵朝30余年。以郭泰等人为首太学生,便对宦官集团口诛笔伐,编民谣贬朝政,时称“清议”,致使公卿以下无不惧怕太学生的贬议。宦官们对此恨之入骨,诬称这些官僚与太学生结为朋党,图谋不轨,造出了震惊古今的“党锢之祸”致使太学生—千人多人被捕,李膺、范滂、杜密等百余人死于获中,各地被诬为“党人”而“死、徒、废、禁”者达六、七百人。郭泰虽为太学生首领之一,因没公开批评朝廷或得罪宦官,故幸免于难;此后郭泰罢游闭门讲学,有弟子数千人。 郭泰一生博学多才,不慕高爵,安于退让,视利禄如浮云,乐与常人为伍。被为东汉第一名士。

文彦博,字宽夫,北宋著名宰相、军事重臣,介休市城关文家庄人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宋哲宗经圣四年(公元1097年)卒于乡里,终年九十二岁,溢号忠烈。他自幼天资聪颖,幼童玩球,不慎落入树洞;他便用木桶将树洞灌满水使球浮出。这便是与“司马光砸缸”齐名的文彦博“灌水取球”儿童益智故事,现被国家邮政局作为儿童题材邮票《文彦博灌水取球》发行。他不仅是北宋时期政治家,历任四个皇帝(仁宗、英宗、神宗、哲宗)的宰相大臣,任出将入相50多年,被封为潞国公;还擅长文章词赋和书法,在宋代文苑享有盛名,有《大飨明堂纪要》《纪年通谱》《潞公集》40卷等著述传世。史称“公忠直亮、临事果断、功成退居、朝野倚重。” 文彦博精兵简政、减轻民负;在北宋王朝的社会稳定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文彦博小时候有两个罐子,做错事放黑豆于其一,做对事放红豆于另一。每检查红、黑豆的数量,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也许正是这种品格成就了他以后的业。介休城中现仍存文彦博祠堂。
   介休自古“商贾云集,民物浩穰”,也是晋商文化发祥地之一 。明清时期,县城四条大街店铺林立,“俨如都会”。张兰、义安、洪山、义棠镇市面除有京货、杂货等商号外,还有钱庄、当铺、金珠铺等商行。张兰镇每年九月下旬古庙会,届时有文水皮货、沁州麻货、浑源挽具、上党药材、内蒙古骡马上市交易。介休历来挟资走外经商者众多,清代前期,被朝廷赐为皇商的介休张原村范氏,是执对日贸易牛耳洋铜商道光年间,山西初期设立的15家票号中,介休北贾村侯氏领其中6家,资本计有七八百万两,为票号“汇通天下”的第一富户同治年间,介休北辛武冀氏兄弟也将乾盛享布庄和德记布庄改为票号,跻身于三晋票号巨擘之列。
    介休人文荟萃,不仅有“三贤名士,也是山西教育的先驱。介休在唐咸享三年(672)始办县学,明代又在文庙旁建育才馆。清代介休考中进士人数达64人,仅次于安邑、平定、阳城,位居全省第四。
  介休传统手工业源远流长。唐代以前,洪山采坪沟已开设三窑,即煤窑、泥窑、碗窑。唐末宋初,陶瓷以洪山白瓷为主,其印花刻花器制作笔意泼辣奔放。唐、宋时期,介休已有烧造琉璃记载,到明代,介休琉璃烧造达到极盛,现存张壁古堡、城内城隍庙、师屯北广文济寺、灵石资寿寺等琉璃建筑皆为介休匠人杰作。介休陈醋具有色黑亮、味香美、不变质等优点,据传,明代安徽颍州的大升陈醋,清代山西清徐的老陈醋,分别为介休人侯大升、王来福传艺。清代咸丰年间,义安“咸亨涌”酿造的木瓜黄酒,醇香适口,色泽鲜艳,民国18年(1929)曾获巴拿马国际赛酒会银质奖。 

         数教共荣乃大道   多元发展益苍生

介休,这个以介子推命名的城市,也是一个财政收入90%以上来源于民营企业的城市;这里;不仅人间仙境绵山三教合一,该市还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方:

不仅有遗存的天主教教堂;更有源于远古波斯祆教在此延伸——中国祆教第一楼:祆神楼;城中还有国人祭拜皇天后土的后土庙……

“数教共荣乃大道,多元发展益苍生”文化人类学学者和赢先生曾就此现象如此评说。

据历代《介休县志》记载,介休较大的寺庙堂祠有149外之多(含佛寺77处,道观47处),香火盛俗,介休市现存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解读这些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介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娟如数家珍

后土庙瑰丽的琉璃展示了中国琉璃艺术的魅力;介休富藏尼姑宣卷等是文化的精彩留痕;张壁古堡历史可溯后魏鲜卑族,这里不仅能领略明堡暗道的军事构建,还可感觉民族融合的历史脚步张兰镇古庙会沿袭至今的古玩市场,更增加了介休的厚重沧桑
    收藏界说到介休张兰,人不晓;就在海外淘宝者的耳中,张兰也是大名鼎鼎。拥有全国农村最大的古玩市场,古玩品种国内屈指可数,张兰因此被誉为“中国古玩第一村”。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张兰在明清时期商贾云集,有“小北京”之称。逢年过节,张兰家家门前垒旺火、搭彩台,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各家彩台上摆放古玩、字画等艺术品,显示吉祥、富有,由此形成了张兰镇“家家藏宝,户户赏古”之风。如今村半家庭都在经营着古玩生意。男人到全国各地搜宝,女人坐摊转手买卖。搞古玩的每年赚个二三十万很平常。

开价万儿八千的古玩无论在地摊上还是市场店铺里都不少见,当然更贵的就“压在了箱底”只给大买家看。在张兰,上百万元的古玩不是没有卖过。那本流落到台湾的《金瓶梅》孤本正是1920年前后,从这里传到北京,然后又越过海峡。

介休市是山西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市之一,在最新颁布的《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纲要》中,介休市被省政府列为“太原都市圈”四个城镇聚集区和全省四个区域次中心城市之一。

在文化生产力日益成为区域性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的今天,介休市十二五”期间将实施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资,全力将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吃、住、行、旅、购、娱高度配套的大产业打造全省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地和休闲度假胜地,形成绵山5A级风景区和张壁古堡、后土庙两个4A级风景区,将张兰建成全国古玩重要集散地要全面复兴介休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实施天峻山风景区的开发

 “一个城市的历史年轮是通过城市的古物古木体现出来的,介休有忠孝文化介子推故事流传千古;拜敬皇天后土的后土庙,引海外游子前来寻根;张壁古堡,明墙暗道,堪称古代军事战式的奇迹;更有远古波斯祆教在此延伸,与佛、道、儒文化并存,和谐发展.” 
    介休市委书记秦太明如此

介休县志:介休旧城形如“凤凰单展翅”。凤凰,浴火重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我们有理由相信,崇尚大道文化的介休明天定凤凰涅磐,展翅翱翔。 

                                                    费建法   8/4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