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自主”对“本土自主”的冲击究竟有多大?
随着广汽本田第一款自主车“理念”的下线,人们又一次把关注合资车企造自主车的话题拿到了桌面上。
那么,合资企业为什么要搞自主品牌?这个自主品牌是不是中国的自主品牌?合资车企造出的自主车,算不算是真正的自主车?“合资自主”对“本土自主”的冲击究竟有多大?
在“理念”下线现场,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说:合资企业没有自主品牌,就永远不可能从制造走向创造,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是在中国注册的,它属于中国。由于合资企业的中方没有自有技术,先期投入的产品肯定是依赖外方旧有的技术,但总有一天会甩掉这个拐杖。
另据介绍, 广汽本田中方的目标是:第一款“理念”车基本靠拿来,第二款车在老师指导下半独立完成,争取第三款车独立完成,实现合资企业由制造向创造的跨越,远景是让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设计生产出一流的汽车返销国际市场。
我们都清楚,目前,乘用车自主品牌发展路径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像奇瑞、吉利完全独立自主发展起来的品牌;第二类是上汽收购罗孚核心技术,北汽收购萨博知识产权,自己重新打造一个全新品牌;第三类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整体购买一个高端品牌。而合资车企造自主车到底算不算自主品牌发展路径的第四类,其实他就摆在那里,你算不算他,他就在那了。
至于他到底会不会对像奇瑞、吉利那样的本土自主品牌形成冲击,冲击究竟会有多大?
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肯定有冲击。我们更应该把他看成是对本土品牌在发展理念上的冲击。中国的汽车市场就这么大,你本土品牌之前在政策上受到的些许关照,人家合资品牌也可以变着法的获得,即使获得不到国家的政策关照,也可以堂而皇之因为自主二字或多或少的获得当地政府的关照。怎么办?只有由市场说了算。你完全可以还把“合资自主”还当合资看,只不过是产品价格可能有一定下探而已。跨国公司做好货真价实的合资企业自主品牌,既符合市场经济公平交易的原则,也是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与之分庭抗礼的唯一资本,还是性价比,还是质量。事实上今天吉利的帝豪、熊猫,奇瑞的A3,无论是在质量和销量市场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
二、无论是“合资自主”,还是“本土自主”都是靠品牌立足。今天的世界是“品牌为王”的世界,但撑起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质量。吉利的帝豪、熊猫,奇瑞的A3之所以能在自主品牌车中异军突起,靠的就是质量,比如安全碰撞均达到了五星标准。还有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越来越多的3G平台正在植入汽车电脑之中,中国汽车的3G时代为时不远。通用安吉星OnStar系统、丰田G-book 系统、日产StarWings、本田Internavi Premium Club 服务系统正在日益影响着我们的汽车生活。可喜的是中国本土的上汽荣威350的Inkanet系统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那些年轻时尚的朋友们毫不犹豫地选择荣威350,正是对“荣威350能上网、能聊天”的价值判断,由此也让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颠覆合资品牌赢利模式的端倪。
三、“合资自主”真正冲击的还是那种扶不上墙的“本土自主”。那么哪些又是扶不上墙的自主品牌呢?这里具体说到谁,谁都会不高兴,但扶不上墙的肯定有。比如那些缺少或是根本谈不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就是扶不上墙的阿斗。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品质、品牌和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我还是认为今天的以吉利、奇瑞为代表的本土自主品牌,在战略转型的同时,已经在某些品牌车型上具备了与合资品牌的自主车抗衡的能力。
只有那种放弃核心竞争力打造,躺在抄袭、低质低价温床上,继续做着美梦的企业,才终将会被市场淘汰。本文独家授权搜狐发表,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