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给力小,只缘最敬业


 

莫道给力小,只缘最敬业

­­­­­­­­­­­­­­­­­­­­­­­­­­­­­­­­———解析合阳政府网被网民合力顶起

 

中国“最敬业的县政府网站”被顶起?

陕西一个原本不起眼的小县城合阳目前已成为网上网下热点,这个县的政府网站由于对网民的咨询和投诉件件有回复,被网民称作“最敬业的县政府网站”。由于去“围观”顶起的网民太多,一度导致这个县政府网站“瘫痪”。

市民提出的疑问都得到了及时回复,积极回应群众意见绝不“装聋做哑”

陕西合阳县政府网站的“公众互动”栏目,从2009年起县政府相关部门就对网民在这里反映的问题逐一回复,回复率基本保持在100%。

合阳县政府网站的工作人员表示,回复是否及时,反映的是政府对百姓的态度及工作效率。

2010年11月29日,一个咨询某小区电费标准的问题,该县物价局的答复意见多达数千字。2010年9月1日10时54分一条反映食盐价格问题的帖子,当天下午2时15分就得到了答复。

咋做到的:8个回复员“盯着”80个部门

为保证咨询投诉件件有回复,县上80多个部门、单位各有一个信息员。如无特殊情况,涉及单位需在5日内回复群众的投诉建议。如果回复不及时,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会拿着问题单上门催办;如果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回复不及时,在考核中要作出相应处罚;相关部门的回复都需经过信息中心审核,不合格的会要求其重新回复。

该网站共有8人,每天还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更新。县政府网站2009年4月17日改版,定位是县上政务公开的平台、信息交流的桥梁等。每个板块专人负责,专门安排人员负责处理县长信箱、信访信箱、投诉建议等板块的网民来信。该网站工作人员表示:兢兢业业、实实在在地回复群众意见,应该是政府职能部门的本职工作。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勤政事、为民生要把人民群众关心的每一件小事做好,汇报好

“最敬业的县政府网站”为何被顶起?一直在关注两会进程的网民说:因为它尊重网民意见,不摆空架子不作秀,事事有回应。参加两会的不少代表委员也指出,合阳县的经验表明,网络问政必须由原来的网民单向表达变成政府与网民的双向互动,“网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才能见到实效,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为政府对民生制度性的回应提出方向。基于此,各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网站都纷纷充实力量,通过建议回复,在线咨询等,结合政府邮箱、主要领导邮箱问题的答疑,力图通过这种渠道,建立政府和基层群众的联系渠道,树立勤政、高效的政府形象。

但在很多地方,这种“网络问政”的方式未能真正有效持续。网友们经常遇见这样的现象,进入一些政府网站,映入的竟是08、09年的新闻,甚至06、07年的亦不稀见。一些政策指导、职能介绍、办事流程的栏目竟常年处在维护中、更新中,咨询电话无人接听,网民建议无人回复。

“网络问政”也常常出现只有“问”却没人“答”,很多地方的政府网站开通了市民留言板块、领导邮箱等,但有的都只为“装点门面”,并未发挥实际作用。

一些政府部门对民意的“问”只是当作政绩上报,没有回复,“网络问政”成为粉饰其政绩的装饰品,不仅削弱群众对政府征求社情民意见诚意的信任,而且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因此,必须坚决杜绝“叶公好龙”“听而不闻”“没有下文”“形式主义回应”的 “网络问政”现象。

回应要用事实说话,不要成为“政绩装饰品”

网友认为,“网络问政”应该是网民提意见、政府有回应,政府通过网络问策于民,网民通过网络问政府怎样施政。网民和政府之间,必须互动,必须有问有答,“网络问政”才能进行下去,越走越远。

“网络问政”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网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参与部门决策;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有问不答的单向行为的“网络问政”只是一个“半截工程”。

用制度化规范网络“民问官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细到提出“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政府对“网络问政”的反应将不再随意。许多地方出现对网民反映问题的制度化回应,说明他们不怕互联网,不回避指责或骂声,切实把“网络问政”当作提升政府行政效率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