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青山路口


  曾几何时,从偏远的农村,带着16岁的梦想,来到了做为省城的南宁,俗称广西的首府,此前的他从未出过远门,连家乡的小县城都未曾涉足,还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也只是在大人们的向往中偶有耳闻,恰是一种模糊不清的认知。

  然而,就在那一天,他带着梦想,一路走来,最后停留在南宁,路过了家乡的小县城,邂逅了美丽的桂林城,在大约一天的时间里,几乎连升三级。对他来说,也许这才是人生迈出的第一步,和年幼时的蹒跚学步一样关键,真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他清楚的记得,那年是1996年,那月是9月,那天是6日。1996年的9月6日,一个不平常的日子,在他的人生中也许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旅途的兴奋,第一次知道了从桂林到南宁还会经过柳州……

  爸爸对他说,这么多年来,他的家乡,一个美丽的瑶族小山村,只有他的表伯父来过南宁,那是来参加自治区的民族工作会议,希望他好好的读书,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看的出,爸爸很是以他为荣,因为他是考学进城的,而且进了省城读书,毕业了还有国家包分配的工作。可是,后来证明,那也只能是一种愿景,是他和他的父母的一种美丽的愿景,现在看来,仿佛还真是一种传说。

  随着国家就业政策的改革,他们录取通知书上写的铿锵有力的“国家包分配”字样早已经石沉大海,说话不算话了。遇到这样的就业环境当属不幸!然而,幸运的当属他们自己!至少,他们怀着美丽的梦想,坚持了4年的紧张学习,憧憬了他们美丽的前景,修养了真正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也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为后来他们东西南北的找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也为他们这一代早已逝去的青春种下了更有分量的激情,因为,他们大都来自偏远的农村,农村娃在1996年也只能努力学习,考上一个中专学校已经是非常理想的事情,因为跳出农门是唯一的追求。一旦实现那真是了不起的事情,很是荣耀的事情。殊不知,那时的优等生进中专,二、三等生才上高中。

  简单的时间推理,1996年上高中的同学,在1999年刚好阴差阳错的碰上历史上的高考扩招。对于当年上中专的同学来说,简直是一种莫大的郁闷!准备毕业了,工作没有了,然而,当年没考上中专的同学在高考的时候,7月里竟然迎来了美丽的“春天”。你说,是不是有点说不出的郁闷。郁闷之极的还在后面呢,那就是工作确实不好找!一个月420元的工资,堂堂正取毕业的中专生呀,在那时还可以加入“文化人”的群体呢。

  4年的学习,感觉有点比现在的大学本科还要紧凑有序,学有所收。

  注定要求他们不怨天尤人!要自力更生,家是不可以随便回的了,因为来的时候何等光彩。只能硬着头皮留下来,留在生活了4年的城市或者再迁涉到别的城市,家里没有任何关系的农家子弟,工作就更应该由自己打理,在对什么叫“双向选择”还不太清楚和明白的情况下,自己早已经在以身试法和现实体验了,甚至身陷其中。现在的他回想,还真有点十足的书呆子味道。

  这个时候,工作不如意是常事;每天往人才市场跑也是常事;经常兜里不超过10元钱也是常事;甚至还闹出有烟瘾的同学拿公款5元钱去买菜,还偷偷拿下1元买一包青竹来抽,而余下的4元钱才是4个或者5个同学的菜钱的“革命”插曲,可想而知,哪里够吃的?吃的又是什么菜呀?想想都后怕!可怜的烟瘾同学又可怜了不烟瘾的同学!

  这个时候,他才写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千古名句:蓦然回首,青山路口。因为他们的学校就在青山路口的不远处。充满了无奈和悲情。

  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一段路程走来,除了体会了一丝年少的艰辛之外,更多的应该是记忆深处沉淀了多彩的宝贵经验和思想精华。虽然,一句“蓦然回首,青山路口”难以概括当时的包括求学、工作、生活在内的点点滴滴,但也非常有理由的说明了他们这一代在那时那景的环境里是很棒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