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林:一个中国企业家眼中的蓝海战略


       冬季的北京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雪花零零星星地散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瞬间化成了冰水,流入深深的渠沟、流向蓝蓝的大海。李丰林似乎忘记了天安门雪花飘飘的美景,此时他在想象与W•钱•金博士见面的情景。
       作为浦东电线电缆集团的总裁,李丰林经常考虑着企业的战略问题,而自从《蓝海战略》在中国大陆上市后,李总是爱不释手,他似乎找到了开创蓝海的更好思路。几天前,李的秘书与《蓝海战略》的作者W•钱•金博士取得联系,并相约在人民大会堂的“中国成长企业100强”高峰论坛上会面。
       与管理大师会面,李丰林显得很开心,他的英文秘书告诉记者,李向W•钱•金博士询问了许多关于蓝海战略与红海困惑的问题,但李依然用中国企业家的观点坚持他对蓝海战略的另一种看法,李认为,理念同样需要结合国情。

·“蓝海”精髓:敢为天下先

       “从《蓝海战略》一书可以看出,所谓蓝海战略,就是企业突破红海的残酷竞争,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主要放在全力为买方与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上,并由此开创新的市场空间,甩脱竞争,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李丰林向记者坦述自己对于蓝海战略的理解。随着“蓝海”热的升级,许多人把市场的成功解释为正确的蓝海战略,并从中罗列一个又一个的生动案例。但李丰林认为,“蓝海”的精髓应该在于“敢为天下先”,换句更时髦的话说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W•钱•金博士告诉李丰林:“红海是基于产业组织经济学,蓝海战略它的理论基石是基于新经济理论,也就是内生的增长理论。”李丰林随后则回答说:“新经济理论同样也体现其外部性,对未知市场的探寻本身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商业行经,这一点许多中国企业都尝试过。”
       在交谈中,W•钱•金博士认为,红海战略主要是在已有已知的市场空间竞争,在这里你相对于你对手是成本比他低,或是比他更加可以达到差异化的战略两者取其一,游戏规则是已经定好的,按照这个游戏规则,循着这个游戏规则进行针锋相对的竞争,你所要分析的就是竞争态势和已有产业的条件,这是红海战略需要研究的变量和因素。蓝海战略则不局限已有产业边界,而是要打破这样的边界条件,有时候蓝海是在全新的一片市场天地中开辟的,但是很多时候蓝海可以在红海中开辟。而这些理念李丰林认为对他很有启发,但他会结合企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来操作。

·线缆行业的蓝海在哪里

       由于铜价上涨和过度竞争的存在,电线电缆行业可谓处在“红海”深处,如何开辟所谓的“蓝海”显得非常紧迫。“企业要长远发展,你不可能放弃红海战略,但是蓝海战略的启动实质上是一种战略突破的行为,以突出的一个点带动整个面。”李丰林依然坚持蓝海战略的重要作用,但对于原有市场的竞争在他看来仍是支撑蓝海战略的基础。“我们可以做先驱,却不能做先烈”。李做如此深意的比喻。
       对于浦东电线电缆集团所处的行业,李丰林早在三年前就已经预测到今天的竞争局面,2004年初,他们就开始投入巨资开发特种电缆和高附加值的其他线缆产品,而到今天,传统竞争产品的销售比例已经明显减低,新型产品市场的扩大避免了单一产品领域的残酷竞争。“我们的做法也符合蓝海战略的思路,但是不能否认,传统产品的保持和发展在市场扩张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即使放弃红海领域也需要一个逐步退出的过程,且前提是高科技附加值产品在常规市场中的成熟和被高度接受。”
       在过去几年中,浦东电线电缆集团从两三个亿的产值迅速攀升到十几个亿,这种增长奇迹被业界认为是新兴市场应用领域的扩大所带来的,而李丰林所率领的团队抓住了这个机遇。“过去用量不多的领域伴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意识的变革在迅速扩大,我们注意到这些变化的存在,并提早做好了进入的准备。”

·建议大师研究上海商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蓝海战略”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商业理念,李丰林却感到不以为然,李认为,这样的商业行为和理念,上海商人其实早已尝试。“你可以认为蓝海战略的理念很新潮,但这毕竟不是理念的开创,而应该是理念的总结。”
       李丰林对记者说,他经常会翻阅W•钱•金博士的《蓝海战略》,而在他和W•钱•金博士的交谈中他也曾建议这位著名的管理大师多注意研究中国上海的商人们。“上海商人从注重市场到注重品质的升级是很耐人寻味的,你可以发现这里面也始终贯穿着蓝海战略的逻辑。”事实上,在过去物质短缺的年代,上海商人曾依靠大上海的地区品牌公信力占据了广阔的市场,而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年代,上海商人依然懂得如何用更好更有附加值的产品获取市场和利润,这样商业思维让上海商人从改革开放至今依旧长盛不衰。
       W•钱•金博士说,他对李丰林的建议也感到赞同,对于中国商业界的这个出色群体,任何一个对中国社会感兴趣的经济管理学者都有必要去关注他们。但李丰林更多时候是对W•钱•金博士的热情邀请,他甚至希望这位著名的管理大师能到上海多走走、到他的企业多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