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110307


科伦药业:2010,高速成长;2011,值得期待

机构:国金证券

研究员:李龙俊

评级:

盈利预计:维持公司2011、2012年EPS4.20元、5.90元的盈利预测,复合增速50%。

主要观点:

1.大输液继续量价利齐升:输液板块实现销量26.46亿瓶(袋),同比增长20.04%;实现销售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22.26%;产销率达到90%。

2.输液毛利率42.07%,继续提升3.04个点,幅度超过我们的预期。整体看:(1)公司输液板块继续受益于“软塑包装替代玻瓶”的行业进程。2010年公司玻瓶销量11亿瓶,下降0.71%;软塑包装销量15亿瓶,增长42.87%。软塑包装占比达到近60%,提高了10个点。(2)公司继续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行业进程,2010年公司输液总产量28.5亿瓶,我们预计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左右。

3.非输液板块增长迅速:非输液板块实现销售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44.18%;毛利率32.02%。两个非输液子公司:珍珠制药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净利润2300万元;中南科伦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净利润1900万元。其中中南科伦增幅明显,收入增长55%,利润增长153%。

4.强化创新,储备未来:公司现有各种研发阶段的新药48项,仿制药68项,其中6项新药和10项仿制药申报生产。2010年公司获得3项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的科技基金支持。

5.2011年公司信心十足:根据2011年业务计划,公司管理层预计2011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0增长40-60%。

 

科伦药业2010年年报点评—软塑化推动业绩快速增长

机构:中信证券

研究员:李朝

评级:买入

盈利预计:预计11/12/13年EPS分别为4.15/5.43/7.07元

主要观点:

1.业绩基本符合预期: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26亿元,利润总额7.7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04%、48.51%、58.51%,实现基本EPS2.76元,CPS0.62元。毛利率提升是净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的主要原因。

2.输液包材持续软塑化,有望提高盈利能力:去年公司共生产输液28.5亿瓶/袋,销售26.5亿瓶/袋,国内市场占有率约33%,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其中玻瓶销量11.5瓶,同比略有下降,按收入口径核算玻瓶输液占比已下降到1/3。预计随着昆明南疆、湖南科伦、江西科伦等软塑瓶生产线投产,广安分公司、河南科伦新建塑瓶生产线建成,安阳大洲、浙江国境和广东庆发整合步伐加快,未来公司包材软塑化进程将进一步持续,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3.产品向营养性、治疗性输液升级,打开长期发展新空间:公司开发的脂肪乳氨基酸(18)注射液名列第64届药交会评选的"2010年十大重磅新药"之列,"脂肪乳注射液大品种技术改造"获得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的科技基金支持,显示出公司大力发展治疗性输液的决心。黑龙江科伦新建一条年产600万瓶脂肪乳输液生产线,目前正在审批阶段。目前公司营养性、治疗性输液的收入占比已经达到40%左右。

4.非输液业务加速发展,公司长期前景值得期待:公司对非输液业务已酝酿多年,收购桂林大华是公司通过外延扩张发展非输液业务的第一步,预计未来头孢类抗生素将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仿制药研发有望取得进展。随着"茶馆计划"的实行,输液类产品与非输液类产品在品牌推广、产品配送和销售考核上实现联动,有望取得显著的协同效应。

 

科伦药业:大输液继续跨越式发展,非大输液将崛起

机构:光大证券

研究员:姚杰

评级:买入

盈利预计:调升2011年-2012年eps分别至4.06元和5.71元

主要观点:

1.扩产和软塑化率提升使得2010年业绩高速成长:公司2010年实现主营收入40.26亿元,同比增长24.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61亿元,同比增加54.5%,全面摊薄eps为2.76元。公司取得高速增长的原因是①扩产带来的销量增加:软塑包材实现销售15亿瓶,同比增加42.9%,玻瓶基本保持稳定;②软塑化带来的综合毛利率的提升:大输液综合毛利率达到了42.1%,比09年提高1.5个百分点,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③更加有效的管理控制了费用:销售费用率14.7%,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72个百分点。此外,超募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使财务费用大幅下降。管理费用的增加是加大了研发投入。公司四季度实现了2.1亿的净利润(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5亿),对应eps为0.88元。公司推出10送10派5元的分配方案。

2.大输液将支持公司继续高速成长3年,非大输液板块也将崛起:2010年公司销售大输液26.4亿瓶袋,同比增加20.0%,产销率93%,实现销售收入36.4亿,同比增加22.3%。其中高毛利率的软塑产品销量增加了42.9%,产销率89%,软塑化率达到了57%,使得大输液综合毛利率提升到了1.5个百分点达到42.1%。公司销售玻瓶11.5亿的销量,维持了去年的水平。这使得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提升到了30%,一骑绝尘。我们判断到13年塑瓶和可立袋的销量将保持38%左右的增速。而科伦产品的价格已经是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之一,即使在安徽的招标中价格也没有出现下降,所以我们认为公司大输液产品的价格和毛利率将基本保持稳定,综合毛利率将能每年提升1.5个百分点左右,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3年,市场占有率提升到50%。此外,2010年非大输液板块实现收入3.74亿元,同比增加44.2%,毛利率32.0%,比中报提升2%,基本保持09年水平。公司募投项目逐步投产,也在使用超募资金并购企业,所以非大输液板块的收入将实现50%以上增幅。而且随着公司购入包括抗生素等在内的原料企业,成本将出现明显下降,产量的提升也将显示规模效应。公司具备的3大核心竞争力也将助力非大输液板块迅速崛起。

 

科伦药业:短期高增长无虞,长期看非大输液业务

机构:兴业证券

研究员:王晞

评级:推荐

盈利预计:小幅上调盈利预测,预估2011-2013年EPS分别是:3.97、5.36和6.76元

主要观点:

1.科伦药业发布年报: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26亿元,同比增长24.0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6.61亿元,同比增长54.55%,摊薄每股收益2.76元。公司计划10转增10派5(含税)。公司管理层预计2011年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0-60%。

2.软塑包装大输液引领高增长。报告期间,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还是来源于大输液,其中大输液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22.26%;非大输液产品销售收入为3.74亿元,同比增长44.18%,基数不大但是增长很快。从大输液产品的结构来看,玻璃瓶包装产品销售11.46亿瓶,同比增长-0.71%;软塑包装产品销售14.99亿瓶,同比增长42.87%,由此可见,软塑包装的大输液产品驱动了公司收入和利润的高增长。

3.综合毛利率继续提升。2010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41.13%,同比提升2.44个百分点,其中大输液产品的毛利率为42.07%,提升3个百分点;非大输液产品的毛利率32.02%,同比下降2.77个百分点。大输液行业中的产品结构升级还在继续进行,高毛利率的软塑包装不断取代玻瓶,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尽享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机遇,净利润的增速远超营业收入的增长。

4.期间费用率保持平稳。报告期间,公司的销售费用率14.7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源于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管理费用率为6.53%,上升1.2个百分点,上市之后公司加快了对大输液行业的整合进度,不断并购使得管理费用率略有提升;由于上市后获得大量超募资金,2010年公司的财务费用不到800万元,与2009年4,600万元的财务费用相比大幅下降。

5.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所下降。报告期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2009年减少10,140万元,下降40.45%,主要原因:1)经营规模扩大和为降低采购成本较上年增加预付材料款4,833万元;2)销售规模扩大使应收账款比上年增加30,879万元;3)应付票据到期支付使应付票据减少14,923万元;4)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于报告期末未承兑或未背书转让的金额较期初增加34,746万元。

6.募集资金项目进展顺利。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公司已使用募集资金91,515万元,其中募集资金项目使用29,582万元,超募资金61,932万元。各项募集资金项目均进展顺利,同时公司利用大量超募资金加快了对大输液行业整合的进度,大刀阔斧进行并购,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

 

山大华特:短期受累医药产品结构调整,公司长期依然向好

机构:齐鲁证券

研究员:谢刚

评级:买入

盈利预计:预计公司2011-13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08亿元、1.48亿元和1.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72%、36.42%和20.62%

主要观点:

1.2011年3月3日公司公布年报,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5.60亿元和0.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9%和105.00%,对应2010年EPS为0.39元,低于我们之前预期;

2.业绩低于预期主要为公司利润来源达因药业增速放缓所致,我们分析原因有:1、伊可新由于进行销售模式调整,开拓药店终端市场带动费用增加;2、公司2010年一季度由于受到医改影响,销售有所下滑;3、公司2010年进行了新产区的试用,但仍处于建设期,因此2010年产能释放还非常有限;

3.达因未来增长动力在于药店和二线产品:公司目前对不同产品进行了重新规划,首先对主打产品伊可新重新定位,组建OTC队伍,通过对药店人员的学术培训带动销售,因此我们预计伊可新增速将很快恢复到20%左右;其次公司未来将二线产品作为今后的重点,通过医院渠道进行销售,其中盖迪欣经过近五年的市场培育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期,加上公司新产区投产后产能瓶颈破除,我们预计2011年盖迪欣将成为过亿品种,同时草甘锌和右旋糖酐铁口服液也正步入快速增长阶段,良好的销售渠道是公司产品销售的重要保证;

4.环保工程增长逐渐恢复,公司环保工程受累于前几年的大幅亏损,从2007年开始逐渐好转,2010年实现收入为1.63亿元,同比增加92.78%,实现利润为146万元,去年同期为-35万元,业绩改善明显;

5.在教育方面,公司2010年通过资产置换方式增加卧龙学校股权到83.67%,同时与当地政府达成教师工资承担方案,使得学校2010年营业收入达到0.6亿元,同比增加27.50%,实现净利润为562万元,去年同期为-464元,基本实现了扭亏;

6.从公司四季度数据来看,公司四季度实现收入为1.52亿元,同比增加16.61%,环比下降1.50%,但同期三项费用均有不同程度上涨,造成第四季度利润净利润只有0.29亿元,实现EPS为0.07元,与三季度的0.18元下降了0.11元,但公司现金流充裕,财务状况良好;

 

华润三九:糟糕的经营环境将逐步改善

机构:国金证券

研究员:李龙俊

评级:买入

盈利预计:预计公司2011-2013年的EPS分别为1.052元、1.330元和1.657元

主要观点:

1.医药工业收入增长较快:医药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0%,占总收入的比重较去年大幅提高21%,达到85.5%;主导产品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感冒品类、皮肤药品类及三九胃泰销售额增长20%左右,正天丸由于基药放量增长81%,中药处方药销售额增长31%,中药配方颗粒销售额增长40%;新品种则明显快速放量,新品种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7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76%。

2.成本压力影响利润增速:2010年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毛利率压力,中药材平均价格涨幅超过30%,白糖平均价格涨幅超过40%,导致公司医药工业整体毛利率较去年下降2.1个百分点,对利润总额影响约为1.2亿元,影响比例达到12%;同时,由于渠道变革、基药销售以及新品推广,公司销售费率略有上市;由于研发费用投入同比增长50%,公司管理费率也略有上升。

3.2011年公司利润增速将明显恢复:2010年由于成本压力,公司利润增幅低于市场预期。同时,2010年公司在营销和研发方面打下更扎实的基础;我们认为,2011年公司成本压力将较2010年有所缓和,新品种和主导产品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并购方面也有望实现突破。

 

华润三九:业绩稳定增长

机构:兴业证券

研究员:王晞

评级:推荐

盈利预计:预测公司2011-2013年的EPS分别为1.00,1.24和1.50元

主要观点:

1.公司业绩略低于我们的预期。2010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05%。本年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由公司出售“三九连锁”及“汉源三九”股权,该两家公司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所致。剔除此影响,公司2010年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9.04%。(2009年“三九连锁”为公司贡献10.27亿收入、“汉源三九”为公司贡献1.59亿销售收入)。

2.公司利润增速略低于我们预期。201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率为15.01%,略低于我们此前的预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2010年在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公司医药工业的整体毛利率下降近2个百分点(其中OTC业务毛利率下降约1.62%、中药处方药毛利率下降约9.12%、中药配方颗粒毛利率下降约1.36%);2)公司2010年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7.03%(主要是剥离商业业务,收入下降所致,扣除商业板块,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基本稳定);3)公司2010年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1.25%(主要由于生产管理规模扩大、研究开发费用增长和交际应酬费增长所致)。

3.2010年OTC增长平稳,中药处方药及配方颗粒增速喜人。1)2010年公司OTC销售收入达到25.44亿,同比增长约15%,核心品类中感冒药及皮肤类药品销售收入增速超过20%(其中感冒药的增速超越行业平均11%的增速,主要得益于小儿感冒药的强力增长;皮肤类用药超越行业10%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于2010年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皮肤类用药,推出针对皮炎湿疹、真菌性皮肤病的6个新产品);2)2010年公司中药处方药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30%、中药配方颗粒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中药处方药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抗肿瘤药——华蟾素系列的高增长);3)抗生素及原料药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

4.公司进一步聚焦医药工业。公司在2010年完成了对“三九连锁”及“汉源三九黎红”的出售,剥离旗下医药商业等低毛利率业务,进一步向医药工业集中。2010年公司医药工业的收入占比达到85.05%,比2009年增加近21个百分点。在医药工业整体毛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公司整体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增长10.75%。

5.基本药物销售增速超预期。公司共有68个品种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为了促进基本药物的销售,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基本药物部,针对基层医疗市场开展了一系列推广活动,逐步开发核心医疗终端。2010年公司进入基本药物的目录的独家品种“三九胃泰”和“正天丸”取得了喜人的业绩,“三九胃泰”销售收入超过2.5亿,增速超过20%;“正天丸”销售收入增速超过80%。

6.2011年看点在OTC品类的不断完善、中药处方药及中药配方颗粒的高增速。1)公司2011年将继续通过加快外延式扩张,不断丰富OTC的产品品类,以维系OTC业务15-20%左右的增速。公司目前正在进行消化类用药的品类规划,以复制感冒类用药及皮肤类用药品类规划的成功模式。2)公司将一方面不断地加大中药处方药及中药配方颗粒向医院的营销力度,积极推进学术营销、开发医院;另一方面也会继续以并购的方式获得独特产品,以维系中药处方药30%左右,中药配方颗粒40%左右的增长。

7.中药材价格仍然是影响公司2011年业绩的主要因素。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主要包括三叉苦、茯苓、当归,2010年在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的压力之下,公司医药工业毛利率下降接近2个百分点。2011年3月份,三叉苦、茯苓、当归的价格环比持平,但是同比分别升高25%,117%,108%,价格仍然维持在高位。未来中药材价格走势还具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其也成为影响公司2011年业绩的主要因素。

 

华润三九:业绩低于预期;因两大增长动力

机构:高盛高华证券

研究员:钱风奇

评级:买入

盈利预计:2011-2013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了8.4%/8.9%/9.5%

主要观点:

1.华润三九公布其2010年全年收入为人民币44亿元(同比下降10%),较我们人民币47亿元的预测低7.5%,较万得市场预测低2.2%。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8.16亿元(同比增长15%),较我们人民币9.12亿元的预测低10.5%,较万得市场预测低4.6%。我们认为收入不及预期的原因在于销售渠道存在库存消化问题,净利润不及预期则主要是因为毛利率低于预期、销售和研发费用高于预期。

2.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中药材涨幅超过30%,白糖涨幅超过40%)使得医药业务66.9%的毛利率低于我们预测的68.2%。同时,因推出新产品,销售与研发费用比我们预期的高人民币1,700万元。

 

华润三九:积极推动各项业务发展,外延式并购进度有望加快

机构:中投证券

研究员:周锐

评级:推荐

盈利预计:预计公司11-13年的EPS分别为1.02、1.25和1.50元

主要观点:

1.扣除出售医药商业因素,公司整体业务实现较稳发展。1-12月公司实现营收43.65亿,同比减少10.05%,剔除剥离三九连锁和汉源三九影响,同比营收增长19.40%。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8.16亿,同比增长15.01%,EPS为0.83元。净利润与公司年度预算略有差异系生产成本上升较多所致。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基本持平;

2.医药工业中新品增速较快,整体毛利率有一定下降。各细分业务来看,OTC营收10年同比增长15.26%,其中小儿感冒药、皮肤药新品及强力批把膏销售表现比较突出。11年有望达到15-20%增速;中药处方药较去年同比增长31%,华蟾素系列产品销售势头比较良好;抗生素营收增长22.80%至3.20亿,主要是制剂业务增速较快,预计在30%以上,未来整体仍可实现20%以上增速;中药配方颗粒增长较快,接近40%。

3.该领域潜在空间很大,未来有逐步替代饮片的趋势,预计今后3年可保持年均约35%的增速;

4.外延式扩张和集团医药资源整合有望取得突破。作为公司重要战略之一,11年公司将继续在重点关注品类中尽快寻找并购对象,丰富产品组合,提升胃肠、妇科、止痛等品类市场地位,同时在大股东协调下,华润内部中药资源整合有望取得进展;

 

华润三九年报点评:关注华润内部中药业务的整合

机构:平安证券

研究员:凌军

评级:强烈推荐

盈利预计:2010-2013年,预计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为0.83、1.04、1.27和1.54元

主要观点:

1.2011——华润三九的并购之年;华润三九年报关于2011年工作计划中,首次明确提出“在大股东的协调下,积极推进华润内部中药业务的整合”。因此,我们预计华润北药天然药与三九的整合将在今年展开,考虑国营企业的招牌挂体制,预计在下半年有实质进展。另外,考虑2010年一年的项目筛选和谈判,我们预计公司一直准备的外部并购也将在2011年有重大突破。

2.三九高管现身本溪三药;三九与华润系天然药的整合符合华润北药的十二五规划,也是华润北药谋求港股IPO的重要一环。而在华润北药天然药核心资产——本溪三药公司的网站上,我们发现华润三九总经理于2011年2月17日调研该公司的新闻以及华润北药的十二五规华举措,也许这正是对我们猜测的间接印证。

3.华润北药天然药资产介绍;我们预计华润北药天然药收入规模约3-4亿之间,主要为合肥神鹿、双鹤高科、本溪三药等公司,主导产品为心脑血管和胃药为主,如温胃舒、养胃舒、气滞胃痛、舒血宁等。该类品种将纳入公司强大的OTC渠道,尤其是公司品类规划的计划中。

4.20%增长——已考虑降价风险并不考虑整合收购;年报中公司预计2001年“营业收入51.8亿元,较2010年增长19%。其中,制药业务营业收入预计为44.9亿元,较2010年增长20.9%”。据了解,该预算已经考虑基本药物降价风险,同时并不包含并购预期。

 

白云山A:未来业绩仍有改善空间

机构:国信证券

研究员:贺平鸽

评级:推荐

盈利预计:下调2011、2012年EPS至0.58、0.75(原0.64、0.83),下调幅度9%、9%,同比增长33%、30%

主要观点:

1.业绩大幅改善,EPS0.44低于预期的0.48。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17亿元,同比增长18.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89.98%(已预增70%-120%),EPS0.44元;扣非后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232.51%,合每股0.35元。ROE为20.28%,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70元/股,远超净利润,盈利质量优异。

2.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在于:1)主导产品销售收入增长明显,毛利率提升0.41个百分点;2)内部整合和财务费用下降使期间费用率下降2.92个百分点;3)合营企业白云山和黄业绩略有下滑(权益法)、但百特侨光大幅减亏(权益法),加上转让广州医药足球俱乐部,使投资收益同比增加29.47%。

3.10年第四季度收入6.75亿元,下降9.89%,净利润0.36亿元,下降11.36%。公司10年度分配方案为:10派0.5(含税)。

4.各业务板块、主导产品增势良好。各业务板块中,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加速增长,中药在09年甲流形成较高基数的基础上增速有所放缓,商品流通规模则保持稳定。公司过亿产品7个,合营企业过亿产品3个。主导产品除阿莫西林(公司放弃部分基药招标价格不理想的省份)和板蓝根颗粒10年收入因09年甲流形成的较高基数而有所下滑之外,其他主导产品增势良好。

5.维持“推荐”评级,未来业绩仍有改善空间。公司整体经营质量大幅改善,但众多下属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经营能力仍参差不齐,尚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未来公司整合有望持续出效益。

 

华润三九:行业变革可靠之选

机构:华泰联合证券

研究员:李聪

评级:买入

盈利预计:调整11~13年营业收入为52.53亿、63.75亿、77.6亿,对应EPS为1.02元、1.25元、1.54元

主要观点:

1.华润三九公布2010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3.65亿元,同比下降10%;净利率8.16亿元,同比增长15%,EPS为0.83元。出售三九连锁及汉源三九后,公司毛利率大幅提高,实现净利润稳步增长。

2.OTC受政策影响较小,保持稳定增长:OTC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也是公司竞争优势所在。2010年感冒药系列、皮肤药系列及三九胃泰均有20%增长,正天丸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后更是增长81%。三九胃泰同样作为独家品种进入基本药物目录,有望在2011年实现较高增长。OTC药物多在药店零售,价格形成完全市场化,基本不存在价格虚高的问题,不是药品价格调整的对象。由于OTC生产企业及基本药物中独家品种生产企业可以避免唯低价而导致的恶性价格竞争,公司OTC业务有望保持量升价稳的态势。

3.抗生素业务布局出口:无菌粉针车间通过法国GMP认证,布局药物出口。

4.抗生素及普药在2010年为法国认证进行改造升级的情况下,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8%、毛利率由47.8%大幅提升至60.8%。认证完成后,粉针车间正常生产,同时,沈阳原料生产基地已基本完工,我们认为2011年抗生素业务将放量增长。新版GMP公布后,公司可以利用其他企业进行改造升级的契机,扩大市场份额。

5.行业变革带来机遇:当前我国医药行业面临药品医院价格下降、成本上升、生产环境及环保要求提高等多重因素。我国现有医药企业近7000家,呈现出多、小、散、乱的特点,未来整合将成为我国医药行业主旋律之一。

 

华润三九:成本上升导致2010年净利润略低于预期

机构:申银万国

研究员:娄圣睿

评级:增持

盈利预计:调整公司2011-2012年每股收益至1.05元、1.26元(原预测为1.10元、1.37元),预计2013年每股收益1.49元,同比分别增长26%、20%、18%

主要观点:

1.2010年公司实现收入43.7亿元,同比下降10%;实现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15%;每股收益0.83元,低于我们0.85元的预期,主要是原料成本上升所致。2010年第4季度实现收入13.25亿元,同比下降9%;实现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5%。公司推出每10股派3元的利润分配预案。

2.制药业务收入增长20%:分业务来看:OTC收入25.4亿元,增长15%;中药处方药收入5.5亿元,增长31%;中药配方颗粒收入3亿元,增长40%;抗生素及原料药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23%。分产品来看:感冒灵系列收入约13.2亿元,增长20%左右,其中小儿感冒药等新品增长较快;三九胃泰收入约2.5亿元,增长20%左右;皮炎平系列收入约4.3亿元,增长20%左右,其中5个皮肤药新品贡献了约10%的增长率。正天丸收入约1.6亿元,增长81%,主要是在基药市场收入大幅增长约200%;壮骨关节丸及补裨益肠丸收入下滑。

3.2011年看点是并购、销售改革和品类规划:2011年公司将进行华润内部中药业务整合,可能完成并购辽宁华源本溪、合肥神鹿双鹤、北京双鹤高科等3家企业。继续实施销售渠道改革,精简经销商数量,增强对渠道的控制力,稳定经销商的出货价,推动终端销售。继续进行OTC品类规划和拓展,可能会进行肠胃用药品类规划。

 

海南海药:人工耳蜗获批,即时启动增发事宜

机构:申银万国

研究员:罗鶄

评级:增持

盈利预计:暂维持11年-12年0.36、0.57元盈利预测

主要观点:

1.事件:海南海药3月4日发布公告:上海力声特人工耳蜗已经正式获得药监局批文,公司非公开发行申报材料已上报中国证监会审核。

2.人工耳蜗获批上市。3月4日,上海力声特正式获得了人工耳蜗的生产批文,适应症为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成人语后聋患者,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人工耳蜗生产企业。公司将于下半年启动聋儿患者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凭着现有的经验,审批进程将大大加快,预计将于12年底获得适用于小儿患者的人工耳蜗生产批文,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公司目前产能1000套/年,将于下半年开始实际销售人工耳蜗。

3.定增项目即时启动。公司已将非公开发行申报材料上报中国证监会,目前正在等待证监会核准。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三大项目:①1.67亿元增资上海力声特,扩建人工耳蜗产能至10000套,并取得力声特51%股权;②5亿元建设年产390吨头孢中间体生产线;③1.1亿元建设公司技术中心及开展产品研发。

4.传统制药业务加速成长。受益于招投标进展顺利与美罗培南、氨曲南等高端抗生素品种的推出,公司抗生素业务将加速成长,全年销售收入增速有望达到50%;原料药业务受新的产能投放和不断增强的市场开拓推动下,有望延续快速增长势头;肠胃康和紫杉醇注射液将保持平稳增长。

 

海正药业:奥利司他安全性问题不会影响公司业绩

机构:申银万国

研究员:罗鶄

评级:买入

盈利预计:维持2010-2012年的盈利预测每股收益0.76、1.12和1.57元,同比增长36%、47%、40%

主要观点:

1.事件:2011年3月4日,国家药监局(SFDA)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第36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关注减肥药奥利司他安全性问题。

2.中国SFDA提示的奥利司他不良反应,减肥药多见:奥利司他胶囊(120mg)在用于肥胖或体重超重患者(体重指数≥24)的治疗,在我国作为非处方药管理,至2010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奥利司他的病例报告120余例,不良反应为便秘、腹痛、腹泻、头晕、月经紊乱、皮疹等减肥药多见症状,药监局也要求药企将相关不良反应加入说明书。

3.美国FDA判定不能确认使用奥利司他与严重肝损害有关联性,因此该药销售不会受到影响:2010年5月开始,美国FDA对奥利司他肝损害数据进行了全面评估,确认了1999-2009年8月10年间使用奥利司他时发生严重肝损害病例共13例,其中有2例因该衰竭死亡,3例需要肝移植。如此少的病例样本,FDA还不能确认使用奥利司他与严重肝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4.海正奥利司他全部出口,国内没有销售,我们认为奥利司他出口不会受到影响。奥利司他原研企业为罗氏公司,于1997年首先在阿根廷上市,至今已在全球100余个国家获批,60mg规格于07年2月被美国FDA批准作为非处方药上市,此后在包括欧盟在内的40多个国家作为非处方药管理。海正目前出口奥利司他原料药,10年销售收入约为1.7亿人民币;2010年6月29日海正取得了奥利司他国内制剂批文,但目前尚没有形成销售。基于美国FDA结论,我们认为海正奥利司他出口不会受到影响。

 

华润三九2010年年报点评—优秀的配置型品种

机构:中信证券

研究员:贺菊颖

评级:买入

盈利预计:11//12/13年EPS1.03/1.29/1.60元

主要观点:

1.年报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公司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3.65亿元,同比下降10%;实现净利润8.16亿元,同比增长15%;每股收益0.83元,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87元,基本符合预期。公司收入下降的原因是去年底及今年1月分别出售三九连锁及汉源三九的股权,导致合并范围变动,同口径比较收入增长19%。

2. 核心品种及新品种均有较好表现。2010年公司OTC核心品类三九感冒灵、皮炎平及三九胃泰平稳增长20%,正天丸在强势广告推动下超预期增长81%;新品种增长迅速,其中我们预计小儿感冒灵今年有望销售过2亿,强力枇杷露、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及皮肤药新品有望在未来1-2年销售过亿。此外,公司的中药处方药、普药及免煎中药颗粒业务分别同比增长31.4%、22.8%及39.62%。

3.上游原材料涨价带来成本压力,经营质量仍然健康。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公司OTC及中药处方药业务的毛利率均有所下降,导致整体制药业务毛利率下降2.1个百分点,影响税前利润1.2亿元(折合EPS约0.10元)。从报表角度看,公司仍然保持了非常健康的经营质量:账上货币资金上升至17亿元,剥离医药流通业务后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规模均有所下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仍保持大于净利润,经营质量比较健康。

4.未来经营展望。我们认为公司今年的经营亮点包括以下几点:(1)基于今年全年受气候异常及流感因素影响,我们对感冒灵全年的预期仍然比较乐观,该品种有望迎来量价齐升;(2)皮肤药新品中,针对皮炎的皮炎平系列和针对真菌的999优诺平,在去年线下营销的基础上,预计今年三九皮肤药家族将会逐步推出媒体广告,皮肤药系列可能成为今年最大的

5.超预期因素;(3)胃泰和正天丸在基药市场推广逐步上量;(4)小儿感冒灵、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以及强力枇杷露有望继续快速增长;(5)华润整合北药集团及预计公司将继续积极寻找并购目标,有望为公司带来外延性增长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