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华《兄弟》有感


 在读完《兄弟》的当时,我的眼泪极不争气的溢出了眼眶,真想找一个空无一人的场地放肆的哭它一场,以解胸中悲凉沉重之气。

喜欢上余华是从他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开始的,觉得他把上一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和道德精神描写的彻头彻尾。他新近出版的《兄弟》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只是分量足了,力量却削弱了。较前两部作品,我还是喜欢《兄弟》。
  
纷乱尘世,真情永驻。
  
故事里有一段细水流长的爱情,既不奢华富丽,也不惊天动地。感动于它的朴实和坚韧,虽然它并不是光彩的爱情。文革以前,两个破碎的家庭重新组合,也正是这个偶然的组合成就了李兰和宋凡平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成就了李光头和宋钢情真意切、亲密无间的兄弟情。
可在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命运惨烈的文革时代,这个家庭最终还是不堪一击的毁灭了。在宋凡平遇害的那些日子,李兰恰好外出看病,两兄弟在孤苦无依中相依为命。虽然这中间充斥了余华营造的诙谐和荒诞,但还是不能抵消两兄弟的无助和宋凡平命运的悲惨所带来的凄凉感。
宋凡平拥有运动员的强壮和技巧,曾在一次篮球比赛中打出了刘镇史无前例的灌篮。随后由于激动和喜悦在众目睽睽之下勇敢的向人们宣告了这段爱情。李兰看似乎柔弱但骨子里倔强,从前因为前夫的“绯闻艳死”在旁人的嘲笑中屈辱得三年抬不起头来。是宋凡平的温柔和宽厚拯救了她,并让她有了骄傲和乐观。尽管后来宋凡平为了实现对她的承诺惨死在“红袖章”的棍棒下,她也是很快的从悲痛欲绝中走出来,立刻恢复了以往的骄傲。做为男性,我非常欣赏宋凡平。他在酷刑下的坚韧和乐观让人震颤,当他的左胳膊脱臼了后依然从容幽默的告诉李光头和宋钢这是让胳膊休息,他教给了孩子乐观,并把人世间最无私博大的爱给了他们。正如李光头在后来的回忆中评价他的继父那样:“一条好汉”。
再说说兄弟情,李光头和宋钢同甘共苦的兄弟情由于林红(刘镇众人皆知的美女)的介入变得曲折反复。一个偶然的念头闪进了李光头的脑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对林红是穷追不舍。为了获得她的芳心。死赖的李光头使尽了浑身解数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这下林红就惨啦,叹息不迭,郁闷得暗无天日。直到后来宋钢被封做他的军师和信使,急于寻找对象来解脱困境的林红注意到了他,芳心终于投给了他。
早被林红迷昏了头的李光头却不顾兄弟的情谊执意要求宋钢不许答应林红,是后来宋钢的自杀挽救了他爱情的自由。可两兄弟却由此反目,形同陌路。命运跟两兄弟开了玩笑也赐予了机会,我想要是李光头从那以后生活一如既往的宽余下去,他们兄弟俩也就只有来生做兄弟了。李光头突然野心勃勃的辞职下海经商,可社会阅历的浅薄让他立即变得穷困潦倒,流落街头食宿无依。命运就是这样不可捉摸:李光头在宋钢伸出援助之手的刹那握手言和。他们又象以前一样,一本正经的说:“就算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依然是兄弟。”
好景不常在,惊惧于婚姻破裂的宋钢被迫与李光头一刀两断。林红断然不顾两兄弟的情谊拒绝支援李光头。是她仍然念念不忘她曾受的羞恼,还是她本性中的麻木不仁?可是后来李光头不可思议的成了“全县的GDP”,宋钢却不幸的失去了铁饭碗,生活日益拮据。责任感强、忠厚老实、倔强的性格让他在损坏了肺之后一意孤行的中断治疗跟随一个江湖骗子出去"赚大钱"。林红面对厂长性骚扰孤立无援时,在凄凉的环境下,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了她和李光头颠覆伦理的性关系,我想李光头“失恋”就是极端的把自己结扎了,对林红的痴迷也难以忘怀。
看看宋钢后来走上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冰凉的铁轨是否勾唤了他一丝丝对尘世的难分难舍?就这样重蹈诗人海子的覆辙走了吗?宋钢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宽容。在自杀的遗书中还写着“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还是兄弟;就是生离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
  
夜深人静,冥思苦想。
  
有人说兄弟是一辈子的事,我及其赞同。兄弟并不依托在血缘上,血缘只不过是上天赋予的一个形式,无任何的实际意义。兄弟应该象李光头和宋钢那样互相支持和信任。有两个细节我记忆很深,一个是两兄弟在李光头饥饿难耐的日子里坐在垃圾堆旁分吃一碗饭的情景,一个是李光头参加工作的刚开始毫不犹豫的把钱交给宋钢保管的情景。要知道李光头是一个在厕所里偷看女人屁股的混世魔王。
故事里的爱情是令人心驰神往的。故事告诉我,爱情是付出,是包容。它可以不富华,并可以朴实的象杯白开水,可以坚忠得“七年不洗头发”。
命运这东西永远都是个谜,谁能给个完美的诠释?它充满了偶然和必然。偶然促就了一个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组合家庭 ,让宋凡平在光天化日之下曝死于暴刑,让宋钢卧轨自杀,让李光头成为超级巨富,让林红堕落到开了发廊卖淫......人的性格是必然的因素,在偶然的遭遇里他们会做出理所当然的选择,也就导致了他们最终的命运。
自从宋钢离开了人世,李光头痛定思痛的过着他的豪华生活。我觉得余华在李光头身上呼唤了诚信。李光头靠收垃圾意外的发了财仍然没忘记他以前欠下的债。在如今物欲横流和你争我夺的社会,诚信一直被人们如饥似渴的期盼着。李光头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无赖,他也是一个重情义,轻钱财,有仁心,讲信用的人物。所以余华的成功之点就显而易见了,他用不带个人情感的笔调发掘了人的本性,给了读者一个海阔天空的思考空间,让读者自己独立的去发现,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