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深圳城市的合理化建议(1)----交通治堵


   总在谈股票,有些累,因为生活不全部是股票!周末了,谈谈大家身旁的汽车交通吧!

    在深圳开车的人最近一两年会发现,车辆行驶速度越来越慢,和别人约会的时间一般不敢定在下午6-7点之间或稍微远一些的地方.笔者认为,随着购车人士的不断增加,深圳交通治理的难度将越来越大,最终出台类似于北京限制上车牌的措施也许会为期不远!

    解决问题疏大于堵,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堵只是把问题包裹起来掩耳盗铃的一种方法。限制上车牌是否能够治理交通拥堵?笔者认为这不过是个下策。假如限制在深圳上车牌,他去广州,东莞,惠州可以上车牌吧?难道不让外地车进深? 一旦车牌受限,政策性的腐败就会产生,4S店会推出只要你购买我的车,保证你有车牌,于是摇号中车牌的中标手续,开始在汽车经销商之间倒卖……

   深圳作为特区治堵应该走一些新路,笔者作为一个在深圳十几年的市民,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抛砖引玉;

1:深圳交通拥堵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主要的道路出现结点性的肠梗阻,就像一个老鼠屎坏一锅汤,一个宽阔的五车道中间一段缩成200米的两车道,这条宽阔路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只要拓宽这些结点路段,将会成倍的提高道路的使用率,这些梗阻点包括罗湖区滨河大道春风路路段四车道突然缩成两车道,往北方向的彩田路分叉路竟然只有一个车道通往通往梅林关口,泥岗东路布心花园进口分叉口长期拥堵,侧面造成泥岗路的塞车,布吉关口的出关方向已经不需要检查,但仍然设置岗亭车道,这样过关的车辆速度明显降低。上述这些影响车辆速度的路段如果全面拓宽,上述道路的使用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2:车辆限速:众所周知,德国的高速公路是不限速的,中国的高速公路是100-120公里的限速,但中国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依旧是全世界最高的,交通事故和速度之间不呈完全的正比关系,这是笔者的思路,它更多和交通意识,驾驶者操作水平,是否酒驾,是否超载,道路条件,路灯设备,道路管理水平,天气发生着关系,一味的压低车速,是增加车辆堵塞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城市内部交通,由于速度一般限制在60-80公里,很多车辆害怕超速,就把自己的速度定在55公里的安全位置上,后面的车辆为了防止追尾,只能把速度放在50-55公里之间,几十辆车一叠加,后面的车辆速度就会变为30-40公里,一旦出现下班高峰,不堵车才怪呢?建议深圳在特区内将城市内部的快速路段限速提高到100公里,其它路段定为80公里。笔者希望限速,但建议把限速的门槛提高!

另外交管部门要再度提高驾驶证的考取难度,不是会开车就可以上路,而是要开车的技术达到一流才可以上路!假如都变成赛车手,交通的畅顺应该是可以大幅提高的!

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政府补贴地铁,公交,和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公共交通价格如此便宜,购买私家车的人就会减少,比如不论距离远近,地铁和公交在深圳全部实行1元的票价,更多的人就会放弃购买汽车,转乘公共交通。那地铁,公交车亏损咋办?通过广告,提升工作效率,统一的票务识别系统,节省的售票员和购票成本也可有效降低成本,笔者认为公交和地铁可以做到微薄盈利,关键是这些垄断单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这才是亏损的真正原因!在经过改革后,仍然亏损,政府也可以适当从购买汽车的购置税中提取固定的比例,返给公共交通部门。

 

4:加大建设道路设施的建立,如果道路的建设速度赶不上车辆增加的速度,交通只能是越来越堵,这是个最简单的供求关系,车辆购置税可以再分流一个固定比例比如50%到道路建设上去,这样就会达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平衡。

建议多建造立交桥,减少红绿灯,深圳能不能变成全世界第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城市,这不能说是一个完全的梦想!

    对于深圳这座笔者生活十几年的城市,对它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它很年轻,也有更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会把很多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写下来,给这座城市更多的建议!忠言逆耳是希望它未来有更大的发展!也希望更多的深圳人加入到建议的行列中来!

 

以上博文为笔者原创,如要转载本博文,请注明作者名,文中观点仅供参考!该文已刊载于31日的深圳特区报

 如有联系可来信[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