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杜吉明:把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大事办好办实


人大代表杜吉明:把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大事办好办实

2011-03-05 22:47: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北京) 跟贴 0 手机看新闻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5日讯(记者 倪伟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增加就业、提供保障性住房、提高可支配收入等民生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怎样结合实际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鹤岗市委书记杜吉明。

    鹤岗市一直把民生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抓好抓实,自2005年开始,累计筹资150多亿元,完成了400多件惠及民生的大事。

    杜吉明说,我们将坚持“发展第一、民生至上”的原则,把改善民生做为发展的最高目的,努力让鹤岗110万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二五”时期,鹤岗市确定了“712”跨跃发展规划,即GDP达到700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00亿元。重点推进156万吨煤制化肥、400万吨焦化、100万吨矸石热电、100万吨玉米深加工、200万吨大米、20万千瓦风力发电以及球形石墨、矿用救生舱、联合收割机、抗艾滋病毒药物、实木家俱、锰矿开发等10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煤电化、绿色食品、特色旅游、石墨、机械加工、林木加工、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等十个产业。杜吉明说,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新增就业岗位2.6万个,带动城镇居民人均收收入增长10%以上。同时,要抓住“省级创业就业试点市”机遇,实施“创业带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再就业援助机制,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免费就业创业培训等政策,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行业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全省中上等水平。

    对棚户区改造和建设保障性住房等群众关心的问题,杜吉明说,鹤岗市现有棚户区26片,占地1226.14公顷,居住户数6.7万户,居住人口20万人。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可引资70多亿元,建成420万平方米的新区,解决了近1/3的平房居民的住房问题,还有60万平方米的医院、学校、社区、商店等配套设施落地。鹤岗市还将建设1000套廉租房,为1.46万户居民发放租房补贴,改造3900户农村泥草房,使农村砖瓦率达到84%,用三年时间解决全市居民的“住房难”问题。

    鹤岗市还将养老金标准由1090元提高到1240元,失业保险金从300元提高到490元,城乡低保超全省平均水平5元,农村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生活补助分别提高到3000元和2000元;投入1000万元对困难群众开展“情暖万家”救助活动,投入600万元对低收入群体进行物价补贴;处级干部每人联系一个村屯、帮扶一个贫困户,整村扶贫开发实现9340人脱贫。
杜吉明说,鹤岗要举全市之力建设好社会事业类民生项目。今年内建设10所省级标准学校,建成市职教中心教学楼,启动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创建工作;提高教育补贴待遇,农村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提高250元,高中困难学生资助标准提高500元,将职业学校困难学生全部免费,确保全市无一人因贫失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启动推进职业病防治院、中医院改造、妇幼保健院迁建等工程,加快县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构建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落实好“婴幼儿健康促进计划”、青少年近视眼防治、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等救助政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提高80元,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10元。乡镇文化站覆盖率达到100%。

    杜吉明说,做好民生工作要加强公共管理服务。对人民日常生产生活涉及的水、电、热、行、安全、治安等服务需求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服务。要强化群众诉求解决机制,组建党委群众工作部和政府群众工作局,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屯“五级群众工作网络”,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

(责任编辑: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