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代理新形势下如何发展?


     

房地产小代理行如何顺应时代发展

———从乔布斯iPad2的发布看领导者的领袖气质

iPad2发布乔布斯现身 不忘嘲讽对手

北京时间33日,苹果iPad的发布会在旧金山举行,前两天在网络被疯传已去世的苹果CEO乔布斯神奇现身在发布会上,展示了苹果新一代的iPad。  

乔布斯表示:“我们为这款产品付出了很多,开发了许久,我不想要错过它。”乔布斯这样的发言引起了会场强烈的掌声。

这是自乔布斯1月份因身体健康向公司请假的之后的首次亮相。

。。。。。。

透过乔布斯的亮相让我再次看到一个企业的灵魂在企业的发展中的作用多么重要与不可替代,由此我也想到我们这个行业的领导人物,很直接的就可以想到王石、潘石屹、任志强、许加印、张力李思廉、朱孟依、王健林等等超级巨头,也有张跃、皇明等等新秀;他们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他们的工作方式经营方式和人格魅力都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同时在政策与市场变化的情况下,他们的举动和言论也给市场带来深刻的烙印。

虽然代理行业并不如开发企业那样鲜亮和具备超级影响力,但是他们已经发展成为开发地产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取代的角色,伴随着开发的前进他们如影随行,不可或缺。

那么新政条件下,伴随十二五规划的变革,保障房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重点方向,代理行如何跟上时代步伐呢,我感觉通过乔布斯的出场人们能够更加深切的感受,创新与专研是多么可贵,要想引领市场,远远超出竞争对手就要有创作的激情,争取在市场上留下不可替代的优势,才能成为上游产业的战略合作者。通过多年的从业我发现,其实每个行业都是一样的,还是按照苹果举例。

领导人:必须是具有自身优势的人物,人即企业,企业即人,虽然很多年前人们就在强调团队和职业经理人的优势与发展趋势,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看到越是大公司越是能够抗风险的公司,越是那种家族企业和独裁公司,并且领导人是企业的专业领导者,比尔、乔布斯、福特等等都是如此。

文化:形成自我的发展文化,这种文化未必都能影响和引导市场,成为苹果那样教父级的影响力,既影响公司成长又能成为普通人追随的对象;在服务领域,地产代理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服务是在前端产业基础上产生,并形成利润具有很大的被动性,所以研究自身独特的文化要重要的多。在地产服务领域,一系列具备影响力的企业文化,成为这些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思源、世联、易居、合富辉煌、亚豪、伟业等等都随着企业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并且由文化的传播,到企业战略的传播,进而影响到自身的客户发展和团队的建设;有了文化客户就可以感受自己的合作方与别的合作方的不同,知道自己购买服务的差异。

产品:我们观察平板电脑领域不乏跟踪者,随着三星、摩托、黑莓的平板跟风,2011年的平板电脑将风起云涌,但是这不是坏事,无论对于领导者还是跟风者都是对产品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来满足市场的发展。恰恰说明大型企业和小企业一样是可以山寨别人的。在地产服务领域也是如此,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说其实那些代理行基本没什么差异,但是为什么有些公司发展壮大而有些却停滞不前呢,和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一样,内在的系统不同取代了形式上的趋同性,一样的团队不一样的操控系统,不一样的反应速度,不一样的文化内核,已经强大的续航能力等等,都将影响产品的差异。

品牌:这是由产品和服务以及销售力综合构成的,一个市场份额小,市场占有率小的产品很难形成品牌,苹果教会般的影响力无疑是高端品牌的最好诠释,品牌在销售力、服务力、文化尤其是产品力基础上建立,同时反作用于这里要素。在地产服务领域品牌是多么重要呀,它靠客户、靠业绩、靠口碑完成,而品牌反过来又影响这些品牌的占有率。在这个领域什么是一线品牌,大家自然耳熟能详外行:世邦魏理仕、戴德梁行、仲量联行、第一太平、高力国际等,在内地企业中:合富辉煌、易居中国、世联地产、思源经纪等都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很有影响的品牌。品牌形成不易,同时品牌号召力也是很诱人的力量。

战略人才:苹果可能是在电子产品领域唯一一个卖断货同时需要等待的奢侈品,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苹果拥有全球人才共享平台,很多操做系统都来自于共享平台的贡献,而非企业内部人员,平台的建立与应用成为苹果制胜要素之一;这种机制的构成首先要有博大的胸怀和独立的研发能力,二者完美统一形成保障,否则在庞大的供应平台上取舍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情我们可想而知;另一个角度,乔布斯团队中吸纳大量人才,据媒体报道,乔布斯虽然是灵魂但其一旦受病痛影响,团队中有一些高层可随时补充这个位置,并不影响企业发展。在代理企业中也有同样的影子,我们看到一线品牌中往往有庞大的团队,这个团队不是一线销售和行政服务,而是和企业具备同样价值观的高层管理团队和董事会,能够在企业发展关键时期有相应的人才补充重要岗位。

毫无疑问,苹果这种一线品牌不是我这篇文章的重点,包括线开发和服务商,他们浩瀚的文化和故事不是我们能学到的,更不是我能点评的,这里其实只是想通过他们的故事对我这些小角色,小代理有所启发。

通常我们观察发现,小公司之所以小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有时候不是资金问题不是没有人才,也不是找不到好客户,那是为什么呢,同样的情况下影响了发展,一定是有瓶颈的,也就是无论时间长短都不能成为一个企业规模的要素,规模是领导人的战略决定的。

基本概括起来也是上面几个方面:

领导人:不是专业人士,不专注于专业模块和业务范围,反而寄希望于一些亲信,一个或者几个,但是又不会全力支持亲信,导致公司很有味道,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总之不是做事的味道。

文化:小公司一般没有文化,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老板自己很纠结所以小公司的文化就变得纠结,好像没头的苍蝇,一会觉得服务至上,一会觉得客户至上,一会又会觉得利润至上;学习文化也是,杰克韦尔奇、巴菲特、稻盛和夫反正是人就学,就是没有自己的文化,但是可贵之处在于在学习;做客户也是看到人家大公司拿了大客户就想做大的,看到向项目短平快也去短平快,但是做来做去没特点没特色,员工很迷茫于是流失。

团队:由于亲信文化,导致和古代阉党一样,专权而不专业,每个业务口都是裙带关系的代表人物,所以团队就是裙带,很难将真正做过的有经验的人士使用起来,并且留住,于是大家风传代理行流动量大,可是细心的人发现,有些大行的中层往上怎么就不怎么动呢?有些公司怎么就没有实际的中层呢?这是个问题,服务行业靠的是团队,没有了中层团队的公司可想而知。

战略:这种公司应该学习一些战略了,是围点打援,还是攻城略地,还是铺开局面,都和自己的财力物力人力有莫大关系。也和公司发展的阶段有密切关系。我们观察发现真正成功的都是那些集中优势兵力吃掉一个的方式来的更加快捷和稳定,由于一个强有力的客户被拿下,后期带来了无穷的客户,同时树立了口碑,说到这里大家熟悉了,就是毛泽东的战略,初期要集中优势打弱势。

至于其他就不去说了,什么运作方式,财务战略,资本运营,品牌建设,这些对小公司都是高层次的问题,他们根本还涉及不到,只能说活着并发展已经是厉害角色了。

以上是本人对小代理(50人以内)的一些体会,因为我的角色和他们接近,只能看到和听到小公司的事情,对于大公司大战略咱学习一辈子都不够,更说不上评价了;就好比苹果,世界上很多公司在学习在跟踪,但是从未被超越;而能够拿出时间经历和金钱学习苹果的本身也是卓越的公司和团队,他们由于更加熟知前端的科技和文化,了解世界的步伐,所以他们并肩作战,在学习中上升。

我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不关注这些小于五十人的小代理,关注他们意味着我们是一个层面的角色,未来希望将目光聚集在万人以上大集团,有了那样的视野,说明我已经站在了一个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