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商机,企业准备好了吗?
栾润峰
两会在京召开,此次两会很重要的一项议程就是审查批准“十二五”(2011年-2015年)规划纲要,确定“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战略重点、重大举措等,所以本次两会格外引人关注。
最近很多媒体采访我的时候,也都会问到十二五规划的问题。但大多还是把目光盯在十二五的结果上,哪些是新型战略产业,哪些企业会成为未来的明星,很少研究十二五为什么要这样规划,他的形成背景是什么。当然,看懂了十二五规划的报告,应付未来一段时期的变化应该不成问题。不过,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踏准发展的节拍,就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深切领悟十二五规划的内涵真的是非常必要。而要看懂它的来龙去脉,我们不能只是就中国来谈中国,就中国的发展阶段来谈中国的发展阶段,而应该更全面,更广泛的和更宏观的来看问题。
放到大背景下,十二五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走过了辉煌的三十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不可否认,在过去的三十年,整个世界的局势,相对来讲是适合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世界上很多经济体也都出现了不错的增长,但是像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能够延续这么长时间,即使在发展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总体都是向上的,这确实是一个奇迹。客观的分析一下,它是什么因素带来的,在未来的发展中是否还存在,这是判断以往的发展模式是否还可持续下去的关键。那么这个因素是什么?我认为是中国的庞大的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正是由于这个因素,加上我们后来及时开放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得以发挥,才取得了前面的快速发展。那今天就要来看,在十二五,以及更长的时间,我们原有的这些因素还有没有?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未来五年,或者未来的二十年,我们庞大的劳动力资源是依然存在的。但是,劳动力资源廉价这个因素已经慢慢消失了。一个大的原因,世界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互联网,使得我们信息的对接速度更快,贸易可以迅速的由沿海到内地,劳动力的转化速度也大大加快。第二个原因,相关的政策,包括平衡中西部的发展、交通建设、打通沟通的瓶颈,等等。一个科技一个政策带来的,是我们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不再廉价,这是我们中国现在最重要的一个变化。
庞大的人口因素仍然存在,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市场依然存在,但是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提高了,所以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我们应该明确,在一个相对高成本的庞大的市场里面,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才是一个规划制定的方向和思路。由此进一步分析,在一个相对高成本的庞大的市场里面,需求必然由基本满足型逐渐向享受型变化,因此供应的商品、服务就要随之变化,要根据大势所趋,学会放弃没有附加值的,必须靠低成本来支撑的这样的产业,向享受型的产品和服务上转移。
思路分析清楚了,这个市场是从基本满足型向享受型去转移,那么我们的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应该去适应、启发、引导这个市场,最后享受到发展的果实。进入到企业内部分析,企业的产出要满足这样的需求,那么企业的人群就应该向着知识型、创造型、创意型的人群去转变。哪怕你今天完全是一个加工型企业,通过外包加工这种劳动力的简单增值,你也要转型,在加工过程中要有更大的价值创造,你才能继续存在。因为原来的简单增值,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劳动成本的需要。举例来说,苹果把很多东西放到中国制造、组装,组装的价值增加有限,所以你挣到的钱就有限,劳动的成本提高5%你就受不了。你只能付1500,付1700公司就关门了。如果我是一个芯片制造者,进来的是硅,出来的是电子产品芯片,那么工人工资就可以是10000块,因为他的附加值高,这是用工难根本的问题。所以企业的主体人群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必须要发生变化,必须要变成是创意型的,创造型的,知识型的人才架构体。
那么,如何使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在你这个组织中的感受比在其他组织中要好,就是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必然面临的管理问题。因为一个知识型的人,他能在单位时间内,产生更多的创意、更多的创新,其基础就是他的感觉良好,如果感受不好,他创造的动力和条件都不够,他自然还会流动。所以在十二五期间,企业要解决这一个点,你怎么样让一个知识型的人才在你的组织里面开心的、感受比较良好的工作,又把宏观的方向把握了,有了这两个点他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企业在面对十二五的时候,真的要问问自己,你准备好了吗?无非两个重点,一个就是你要读懂十二五,方向明,清楚你这个航船应该往哪走,要做正确的事,你不能再去抢低附加值的生产;明确了方向之后,就应该思考如何正确的做事,具体到微观的基础的管理问题,就是让创造型人才乐于在你这里工作。如果大多数企业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那我们十二五的规划就能够完全的实现。
育林计划,提升中小企业管理软实力(工信部中小企业司指导、金和软件承担,详情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