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冯雪峰刚到瑞金不久。一天,毛泽东来到冯的住处,风趣地说:“今晚约法三章:一不谈红米南瓜,二不说地主恶霸,我们不谈别的,只谈鲁迅。”还不无遗憾地对冯说:“‘五四’时期在北京,弄新文学的人我见过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就是没有见过鲁迅。”
冯雪峰告诉毛泽东,有一个日本人说,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是毛泽东。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然后沉思着说:“这个日本人不简单,他认为鲁迅懂得中国,这是对的。”
冯雪峰还告诉毛泽东,鲁迅读过毛泽东的诗词,认为他有“山大王”的气慨。毛泽东听了,又是开怀大笑。1936年,当时在上海的“托派”写信给鲁迅,对中共领导的民族统一战线及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人加以攻击。6月9日,卧在病榻上的鲁迅愤然请人代笔,口授回信予以严厉斥责:“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们高超得多,岂但得多,简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但高超固然是可敬佩的,无奈这高超又恰恰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给托洛斯基派的信》)对毛泽东们“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同上)。鲁迅提及毛泽东见诸文字者为数不多,这是十分难得的一次。
但毛泽东对鲁迅书面上的正式评价,却是1937年底在延安风沙弥漫的操场上做出的。其时,正是鲁迅逝世一周年。毛在这篇由大漠记录、后来刊发在《七月》杂志第四集第二期上题为《毛泽东论鲁迅》的讲话中指出,鲁迅“并不是共产党的组织上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化的”。毛泽东还论述了鲁迅的三大特点,即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及由此形成的伟大的“鲁迅精神”,号召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学习鲁迅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1940年,毛泽东在他著名的著作《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据刘继兴考证,在毛泽东已公之于世的所有著作中,对一位中国现代作家,包括其他历史人物,一口气连用了9个“最”的措辞,并冠之以“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3个头衔的现象,是绝无仅有的。
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份代表着毛泽东文艺思想正式形成,一直指导中国文艺界的经典文献,在革命特定时期起着统一文艺思想的作用。但其理论主旨跟鲁迅的思想精神是有明显差异的,作为鲁迅思想中的最精华部分----独立批判精神被弃之一边。《讲话》否定了文艺的独立性,要求文艺无条件服从于政治。《讲话》认为,文艺要以政治保持一致,是建立在为人民和为政治的一致性的基础上。
1954年毛泽东到绍兴参观了鲁迅的故居,在鲁迅笔下经常提到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徘徊寻望。他对陪同的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说:绍兴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也是中国现代大文豪鲁迅先生的家乡。他有两句名言你知道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共产党人就应该有这种精神。
1957年,毛泽东发动了反右运动。在反右已风起云涌之际,是年7月7日晚,毛泽东忽然召集部分文艺工作者座谈。赵丹、黄宗英以及翻译家罗稷南(原名陈小航,曾任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延锴的秘书)等参加了。会上,罗稷南与毛泽东有一段关于鲁迅的对话:
毛问:“你现在怎么样啊?”
罗答:“现在……主席,我常常琢磨一个问题,要是鲁迅今天还活着,他会怎么样?”“鲁迅么———”毛泽东微微动了动身子,爽朗地答道:“要么被关在牢里继续写他的,要么一句话也不说。”
鲁迅之子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中首先予以披露,因而“鲁迅活着会怎样”曾议论一时,据说曾亲聆毛泽东与罗稷南对话的黄宗英也为此撰文佐证。
让毛泽东特别感慨的是,鲁迅不仅在孤寂中坚忍苦斗,还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1961年10月7日,毛泽东挥毫书录鲁迅于1934年5月30日为悼念“五卅惨案”九周年而作的《无题》诗一首赠与访华的日本朋友:“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同年,在鲁迅诞辰80周年的时候,毛泽东读其诗,品其人,写了两首七绝,题目就叫《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鲁迅无论在文学成就与还是声名影响上,都是当时名副其实的文坛领袖。他在文学界特别是青年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带有革命倾向的思想对当时的青年有巨大的启蒙作用。他当时的论敌通常以“思想界的权威”的帽子加以讽刺,反面映显了他的影响力。可以说,恨他入骨的国民党之所以迟迟不敢对他下手,社会影响大是其中原因之一。这样一个声誉隆巨,有进步倾向的作家,以他为旗帜,无疑可以征服更多进步作家倾向于革命,可以争取更多的进步青年献身于革命。这是毛泽东不可能不考虑的。然而像鲁迅这样永远对“现状”不满的文人,注定不是会受到任何讲政治的政党欢迎的。这样就不难解释毛泽东为什么一方面给予鲁迅最高的评价,把鲁迅当做旗帜;一方面又在文艺政策上一定程度地否定鲁迅的精神了。
毛泽东对鲁迅的感情很复杂。据一些权威的毛泽东研究资料的介绍:“毛泽东最爱读的现代人的书就是鲁迅的书,一部《鲁迅全集》从延安带到北京,阅读数遍,他对鲁迅熟悉程度,并不亚于鲁迅专家。”毛泽东晚年公开提及鲁迅已不多见。只在“文革”后期,毛泽东曾作过“最高指示”:“读点鲁迅。”这可能是毛泽东公开评价鲁迅的尾声。 (文/刘继兴)
-------------选自刘继兴著的《魅力毛泽东》一书(当当网 卓越网有售)
刘继兴之毛泽东系列: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幽默诗 毛泽东心目中最能打仗的帝王是谁? 毛泽东的黄河情结
毛泽东欣赏的“党内一支笔” 毛泽东交往最多的老同学 《水浒传》让毛泽东赢了蒋介石?
最早预见毛泽东成为领袖的人是谁? 毛泽东钟情的三项体育运动 毛泽东笔下的两个汉奸文人
毛泽东最爱读的一部幽默小说 毛泽东评点最多的古人 唯一敢对毛泽东蒋介石都多次直谏的人
毛泽东与蒋介石晚年的默契“合作” 毛泽东唯一写文革的诗 毛泽东与鲁迅彼此是如何评价对方的?
毛泽东为何说人民军史要从叶挺写起? 毛泽东六赞刘伯承 毛泽东为何1943年才正式成为全党最高领袖?
毛泽东写给女性的六首诗词 毛泽东晚年为何说要去“卖年糕”? 毛泽东的四次“上兵伐谋”
毛泽东八评赤壁之战 毛泽东比蔡和森“略输文采”? 毛泽东的幽默纸条竟然救了一位名医
毛泽东邓小平都爱看的一部小说 毛泽东两代人婚姻“亲上加亲” 毛泽东最敬重的国民党大才子
毛泽东是如何将《周易》运用于战争的? 对毛泽东影响很大的七位老师 毛泽东曾用过的二十六个名字
毛泽东痛失几位亲人时的千古绝唱 毛泽东诗词中的27个谜语 毛泽东为何否定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毛泽东特喜欢的三首讽刺散曲 毛泽东铁面反腐处死七个贪官 毛泽东为何对军衔制立而又废?
毛泽东与国民党的两次诗词大PK 毛泽东是如何看待中医的? 毛泽东眼中最厉害的帝王师是谁?
刘继兴文化文章: 妙笔生花的老报纸标题 “乱七八糟”源自史上两大内战 五首雷人的经典啰嗦诗
农村春联的冷幽默 书生气:文化名士们的真性情 不可不看的一组超短妙文! 古代食文化的经典之作
谁是蒙古征服史中最难啃的骨头? 三国赤壁究竟在哪里? 史上最绝妙的名人联 飞扬文字之浪漫集结
《西游记》:长盛不衰的成功学读本 太平天国的两大藏宝之谜 鲁迅鲜为人知的两首打油诗
李自成的百万大军瓦解于鼠疫? 一则妙趣横生的文化谜语 中国人寿竟然老用错成语“一言九鼎”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挽救了许多生命的六个字 旧上海文人遭遇的离奇骗术
历史上最早的“十三太保” 中国古代的十首经典艳情诗 抗战期间的汉奸政权有多少?
魔术师贾斯帕三创战争神话 钱姓为何在《百家姓》中排第二? 余光中悼念蒋经国的诗很肉麻
刘继兴精品文章之历史牛人系列: 大老粗们的那些豪迈诗 曾国藩曾因天赋不高遭小偷奚落
灭元军最少的朱元璋为何能一统天下? 少林寺走出的两位开国将军 吴佩孚的幽默批示太有才了
李自成:史上最牛的下岗工人 第一个火线牺牲的我党早期领导人是谁? 王明与张国焘的两次较量
杜月笙鲜为人知的四个侧面 章太炎捧杜月笙臭脚使国学蒙羞? 最荒淫无耻的民国军阀是谁?
金庸笔下有违科学的三处硬伤 金庸不熟悉科技史闹出六大笑话 历史上打仗最厉害的竟是文弱书生
秦始皇:中国旅游开发第一功勋 李白:主业开矿副业写诗 美色当前,令孔子大跌眼镜两将军
鬼谷子:史上培养奇才最多的牛人 从奥运明星中走出的军事天才 史上最搞笑的大国首脑
唯一被国共两党都开除党籍的牛人 削发为僧的两大绝代风流才子 拥有40位妻妾的民国风流将军
中国近现代最博学的人是谁? 比周星星还能扯的搞笑皇帝 风流成性的大汉奸周佛海
令蒋介石戴笠杜月笙胆寒的杀手 钱钟书《围城》之外的俏皮话 达·芬奇:空前绝后的多学科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