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限购令为啥和户籍干上了?


    今年1月26日,国务院公布了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为了配合“国八条”,2月16日,北京市出台房地产“限购令”15条细则。随后,上海、广州、青岛、南京、成都、长春、南宁和贵阳等城市出台住房限购细则,尽管各有不同,但是与户籍挂钩则是一致的。目前中国已有35个城市出台了“限购令”。可以说,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调控大幕已经徐徐拉开。

    综观各地出台的住房限购细则,都与户籍等条件挂钩。而各方经济学家也将目光齐聚限购令,其中,“户籍歧视”与“非市场手段”则成为争论的焦点。各地都拿“户籍”来做文章,以“户籍身份”为核心,划定了外地人准入门槛,对不同户籍实行差别性待遇。无论是在购房数量上还是购房条件要求上,均与“当地市民”有所差别,成为赤裸裸的“户籍歧视”,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

    按理说,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所谓“公平”都是相对的,限购令也是这样。不过话又说回来,之所以通过户籍区别限购,其实也正是为了维护公平。众所周知,不管是否愿意承认,投机客、炒房团之类的多出自非本地户籍人口,以户籍区别对待,从一定程度上恰恰是为了保护本地居民的权益。因为,本地户籍人口的购房需求显然要比非户籍人口更“刚性”。但恐怕这样的解释并不能让你完全满意,甚至更让人觉得有点牵强附会。

    楼市调控是对的,如果没有调控,放任自流,那么未来的楼市或许将步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有了调控,才让楼市泡沫逐渐被释放出来,才更加健康。但是调控应该调什么不该调什么才是至关重要的,否则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而在这一轮的限购问题上,为何一定要咬定“户籍”不放松?

    先不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限制买房是否合理,单说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发展的今天,以户籍条件作为限制外地人的做法显然与时代潮流相违背的。过去,户口不仅仅是一张“纸”,更重要的是户口形式后面承载的“市民待遇”的内容。而现在户籍越来越被淡化,实际上,一个劳动者有没有归属感,问题关键不在于户口,而在于城市有没有给予他们市民待遇,在于行使公民权利时会不会受到户口限制。近些来,许多城市像北京、上海等都以各种方式吸引人才,也在声称淡化户籍制度,尽管我们的户籍壁垒会还没有被打破,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民也没有最终能在户口的“城堡”中突围,但是在户籍制度改革道路上应该说走的是上坡路。而现在的限购令很显然不仅严重扰乱了城市化进程,也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所以说,时下又死灰复燃的“唯户籍论”很显然与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住房限购政策捆绑当地户籍,本身是一种政策歧视,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要实行住房限购,除了拿户籍说事之外似乎再没有更好的捷径。

    这种限购令短期内应该非常有效,因为严重打击了相当一部分外地人买房的可能性,对稳定房价应该是积极有效的。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存在的问题。

    俗话说,“宁堵城门不堵水口”,但这是一句讽刺的话。也就是说如果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时间长了,问题照样会爆发。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房地产的投资属性依然很大,如果房地产依然是一本万利的话,那么限购令对炒房就会毫无作用。北京、上海等地的楼市限购令出台后,便有人以假离婚或假登记房主等方式规避房产调控政策,各种不正常的现象依然会浮出水面。另外,部分潜在的购房者被逐出队伍,不得不加入到租房大军,导致租房需求剧增。相应,一些专门为办理假离婚或租房的中介会多起来。

    总之,作为一个过渡性政策,限购令短期内可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如果将户籍放在核心位置,恐怕又会催生倒买倒卖户籍的人,而房市投机却没有控制住。一个真正的房地产调控绝不能抑制“刚需”,而要打击投机炒作;真正的限购令更不能以“户籍”作为依赖,让处在利益最底层的人不但买不起房,更租不起房。

新闻联播主播痛批热映电影  潘石屹追星全过程

85%家庭买不起房不是问题    戏说房价暴跌的23个后果

七成女性无房不嫁除非傍大款    你对2011房价下降有信心吗?

2010年十大找抽房的地产广告    中国的房地产与足球10大相似

找抽呢:盼房价下跌的人无耻    百姓永远买不起房的六大原因

不同职业的人买房各需多少年    购房者既可怜又可恨你别不信

80后抵制高房价10大行为艺术    刘晓庆面对房价飙升忏悔炒房

房价继续涨10年后我们都住哪    山西煤老板们买房的10大特点

 看90后小孩表演的评剧什么样    10个绝对常用字念对1个算你狠

买房应学计划生育一户一房制    购房者遭强奸为何仍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