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正在修改的博文,请博友理解)
股神巴菲特是一名亿万富翁,有三个孩子,其中是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巴菲特曾告诉三个孩子,他不会将自己巨额的财产留给他们,他的钱要用来做慈善事业。
老巴的钱要是分给三个孩子花,那是怎么也花不完的,但他在子女的教育上,用他最小的儿子彼得的话说,他父亲留给他们最宝贵的资产是教导了他们人生的价值观。
彼得把父亲的教育总结为三点,一是强调自尊自信的培养。二是对个人梦想的追寻。三是拒绝为物质财富所奴役。因为巴菲特给子女灌输了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子女们没有生活在他的羽翼下。巴菲特还把“金汤匙”比作插在富二代背后的“金匕首”,只会让孩子产生优越感而且追逐金钱所带来的权力,这样的富二代难以自力更生也缺少对自我成就的追求,最终可能会深受其害。
彼得19岁时,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来到旧金山自己闯天下,没向父亲要钱,而是自己打工养活自己,收入不高,只能居住在一个放了乐器之后屋里已没多少空间的小公寓里。巴菲特捐给盖茨基金会的钱达300亿美元,而给每个子女只有200到300万美元。彼得表示,要向父亲一样投身慈善事业,在他身上也看不到“富二代”的傲慢与阔绰。
而我们在对“富二代”和子女的教育上恰恰和巴菲特相反。常看到一些贪官不惜铤而走险为子女向国外转移资产,“富一代”们想方设法为子女创造优越的生活环境,购置高档的房子,豪华的车子,留下更多的票子。如今,我们国内的“富二代”们不缺物质,唯独缺少的是对穷人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责任心,这些都是他们和巴菲特相比相形见绌的。更有一些“富二代”安躺在父辈的基业上享清福,并且毫无愧色,他们整天声色犬马,纸醉金迷,杭州飙车的“富二代”就是一例。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的要求总是无条件地去满足,很少鼓励他们自立、自爱,独立成长。巴菲特对子女价值观的正确教育,对我们的“富二代”和父母教育子女很有镜鉴作用。
"穷养"教育是核心
现年54岁的巴菲特长子霍华德,并没有子承父业。霍华德32岁那年卖了祖父给他的股票,买了一台推土机,开始务农。他按市价向父亲租用了一家农场,尝试协助农民生产更多的农作物。过去4年他更远赴非洲,致力于一场对抗贫穷与饥饿的战争。他最雄心勃勃的计划是,让非洲农民能够免费使用抗旱玉米生物科技。
而我们在对“富二代”和子女的教育上恰恰和巴菲特相反。常看到一些贪官不惜铤而走险为子女向国外转移资产,“富一代”们想方设法为子女创造优越的生活环境,购置高档的房子,豪华的车子,留下更多的票子。如今,我们国内的“富二代”们不缺物质,唯独缺少的是对穷人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责任心,这些都是他们和巴菲特相比相形见绌的。更有一些“富二代”安躺在父辈的基业上享清福,并且毫无愧色,他们整天声色犬马,纸醉金迷,杭州飙车的“富二代”就是一例。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的要求总是无条件地去满足,很少鼓励他们自立、自爱,独立成长。巴菲特对子女价值观的正确教育,对我们的“富二代”和父母教育子女很有镜鉴作用。
理想比财富更重要
美国的很多富二代在年少时都有兼差打工的经历,或者是做义工。这种穷养教育方式有很多好处,不但锻炼了自己、增加了社会经验,同时也让富二代们知道了财富积累的不易,明白工作首先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次才是赚钱。在财富与理想的抉择中,乔治娜·布隆伯格是个典型的例子。她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纽约市市长、"彭博资讯"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
今年26岁的乔治娜,是布隆伯格最小的女儿。2003年,她在北美青年马术锦标赛上夺得人生第一块个人金牌,并准备进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乔治娜多数时候和母亲住在纽约北部小镇的马场里。她在那里苦心练习马术,但付出的代价也很大:背部受伤,锁骨两处骨折,还曾摔成脑震荡。她的自立顽强让她荣登福布斯"最迷人的亿万富豪千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