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制造营销


     

潮流制造营销

      从前做教师、做工人、做团干的时候,真不知道何为营销。后来做了记者采访了无数大小老板,就开始对营销有些理解,再后来自己办报办刊了,接触的人从老板到老总到大区经理到渗透到全国各地的业务员到对新产品加深认识又不得不跟着老总们下到车间,车间工人就最直接、就最纯朴、就最能说上道理。所以就有了产品营销、品质营销、品牌营销、观念营销、概念营销、服务营销、工装营销、家装营销、小区营销、广场营销、打折营销、买一送一营销等等。在这种基调下的营销,企业基本还算是主动的,就因为你主动了,别人就会感动,别人就会被动,感动及被动的消费者就只好听之任之。事实上企业也只能拿出目前的那些产品及类别,再难为而为之也是白搭。加之荷包也没有多少钱,加之周边的消费者也没有什么可比的另类需求。

    时代总是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审美、追求以及购买就开始了一年一个台阶地提升。营销便开始投向了更远一点的地方,因为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为什么欧美家庭就可以装饰装修得那么富丽堂皇而又自然怡趣呢?一旦认真比对,总会有结果的,也许真的是他们的材质好,也许是他们真的善于设计,也许是他们真的善于运用,也许是他们真的对空间的高低错落做了全面的研究,也许是他们对消费者的心理做了最为细致的调查,也许是他们真的对空间环境做过最为本质的体验,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真正被消费者广为接受的规格、色泽及整体的协调运用。其实是不是与文化有关?是不是与艺术有关?是不是与素养有关?是不是与人文地理有关?是不是与真正感知于自己的国度以及自身崇尚的某种东西有关呢?至此,营销就变得越来越厚重了。真正的营销并非花言巧语,也并非指驴为马,并非搬弄是非,并非奉迎拍马。新时代的营销需要的是智慧,需要的是品位,需要的是人性最为本真的渴求。

    难怪今天做建筑装饰材料的,做布匹服装什么的,做办公设备及家居用品的,做汽车及汽车配件配饰的,做楼盘设计及社区配套的,都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买卖真的不是从前的那种忽悠了,也不是从前的那种凭关系就能成事了,更不是给点小恩小惠就可以收买了。消费者需要的不是折扣,也不是随地就可以找到他们内心渴求的那种产品,更不是随着畅销好买的潮流产品就趋之若鹜。他们需要的是个性,需要的是一种特定符号的象征,需要的是真正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绝对不是什么潮流产品,潮流的东西的确有势不可挡的力量,那么潮流过了以后呢?还能剩下几许值得回味及恋旧的呢?因此,做买卖,潮流只能制造更好的营销及营销方式,经典的、沉淀的、文化的、内涵的、艺术的,甚至更为尚古的,或者是现代的,或者是后现代的,或者是无可考量的潜在的永不落伍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值得依怀的东西,还是要有点考究才行啊!

    在中国,唐装被西装打败了,西装就没有被休闲装打败吗?红红的纽扣装被白白的婚纱打败了,就没有被今天的低胸裸露的观念打败吗?人家根本就不结婚早有孩子了,还用得着什么婚纱吗?旗袍被超短裙打败了,而今的韩版服装就真的可以取代几代人的潮流?怎么去适从多维而又全面的消费呢?厂家及商家不可能坐视不管,潮流总是被一帮又一帮的人掀起来的,独木不成林啊!当然这在营销过程中,也会有失之策略的。有得必有失,死抱一种陈旧的观念是不可能有什么创新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不一定就非要存在不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全面整合为什么不行?于名于利都皆乎需求之上,否则就皆乎需求之中之下了,如果在这时再去观其变化兴许就来不及转身了。

    人生一辈子,相信大多数人就是被潮流不断地卷着走到了现在。因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谁都无须吹毛求疵,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迎头而上,事后诸葛亮与马后炮只有少许冷静之人在那儿说风凉话,或者是讥笑人家不耻。就今天的制造业而言,有几个企业家不是千里眼?有几个老板不是顺风耳?有几个有钱人没有登天腿?有几个老板没有装下宇宙的心?经典的,永存的,能够写进历史的,毕竟不是多数,事实上有那么几个就足够了,多了不就乱套了吗?不然世界怎么发展?不然世界怎么活跃经济?当然,你非要往历史书里钻,谁也没拦你,真心真诚真实地去考量历史,去改变历史,去铸就历史那才是正道。潮流如海啸,不需要你有片刻犹豫,就是你有千条妙计,也是无法阻拦的,那玩意铺天盖地的涌向每一个角落,你不去跟上潮头奔向前方所向披靡,你能不成为泥沼一片?因此,于今天的中国制造,什么样的营销追求不是这样去考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