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海啸核泄露 中国人抢盐让人心寒


  日本地震海啸核辐射产生了很多问题,中国目前还没有被辐射污染所波及,但已经对中国市民产生了强大的心理冲击,全国各地爆发了一股食盐抢购热潮。

  这次对食盐的抢购,让人想起数年前的“非典”期抢购板蓝根和白醋的风波。当年,一些人忙着抢购板蓝根,抢购白醋,甚至抢购大米。一瓶2元钱的白醋,最高被商家哄抬至100元。而最终的结果是:板蓝根也好,白醋也好,都无法有效防御沙斯。谣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民众盲目相信并大肆传播谣言。有人买不到盐,甚至买起味精和酱油,说是其中也含盐,图个放心,这可谓是盲从心理的典型例子。谣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类似谣言却被再一次信奉!“大家都在买,所以我也来买了”这其实也是当年“非典”时期最流行的一句话。历史何其相似,这起食盐抢购闹剧,让人不得不反思:为什么这么多的市民如此盲从?

  而看看,这次受灾最严重的日本,日本民众在面临地震海啸甚至核灾难的情况,依然保持了相当的秩序和冷静,即使是灾区那些一天只能吃到四分一个苹果,即使七个人只能挤一条毛毯,依然没有人会因为满天飞舞的谣言而做出过激的反应,反而是一千甚至三千多公里以外的中国人激动了,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会抢购食盐?为什么我们这么敏感?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相信谣言?其实问题的本质是中国人的内心长期充满了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经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这种情况真的让人心寒!

  作为人们生活必需品的食盐,从古至今,政府就实行严格的专管、专卖制度。近2000年来,中国沿海的盐场,也都是由政府专控、专管。国家盐务管理部门转而从内地盐井、盐矿中找盐、生产盐。因此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吃到的食用盐,基本上与“海水”无关。既然与海水无关,那么,“盐将被污染”的说法,也就是地地道道的谣传了。我国矿盐资源充裕,内陆地区特别是青海才是中国食盐的生产重镇,已经探明的含量就高达近500亿吨,足够全世界吃2000年。况且,目前,我国的原盐年产量在6600万吨左右,而实际的消费量是400万吨左右,盐已经是供大于求的产品,既然供大于求,哪又何必惊慌呢?

  我们相信,已经建立了雄厚经济基础的日本,一定能够战胜灾难,重建家园。但是,这次事故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个事实,当资本的贪婪和政府的失职纠合在一起的时候,将给社会制造多么大的麻烦。也许,期望资本流出“道德血液”是不现实的,但是,民众要求政府与资本划清界限,认真行使对资本的监管职责,却是可以做到的。

  自然灾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乱了,慌了,虚了。日本人民既然都没有被灾难吓倒,为何我们却要被自己吓倒呢?国民的这种不安全,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制造了恐惧,制造了对未知性和不可预测性的恐惧,我们只有恢复国民对于他们生活的理性和可预测性的信赖,才能够企盼人们不再恐惧,做到这一点政府要做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