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心经# 0.创业阶段的企业,通常会死于形形色色的自杀,很少死于他杀。
#创业心经# 1. 不断地开发新产品,而不注重与之相应的销售渠道及服务体系的建设。其实,新产品要精而非多;企业各方面发展要均衡。
#创业心经# 2. 由于大多新创业企业都比较小,很难通过生产规模来降低成本,有些就落入了通过降低产品品质来降低成本的地狱,最终惨遭市场的淘汰。其实,创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不应该是低价。
#创业心经# 3. 不断创新。结果是不成熟的技术、半吊子的产品、四不像的生意模式。其实,传承有时候比创新更重要,不信你问问李嘉诚。
#创业心经# 4. 与不同的合作伙伴相继成立几个业务相关联的公司,理由是有了新的“能挣大钱”的点子,担心放在第一个公司自己不能增加股份就亏了。许多股东纠纷就这么引起了。其实,好公司只要一个,做几个指头,不如来个拳头。
#创业心经# 5. 让天使投资控股,成了天使投资人自己再次创业了。控股天使有些可能会变成魔鬼,让创业者举步维艰。其实,天使投资人在创业团队中持股比例不易太大,最好不要超过30%,这样才为接下来的数轮融资开了个好头。
#创业心经# 6. 盲目产品推广,且策划费用大,实际推广费用少,有的甚至将大部分费用花在请代言人身上,仅剩一点经费去宣传,相当于买个明星像挂在自家后门口。其实,产品推广只有根据产品的应用,提炼明确的卖点,确定相应的销售渠道,采用适合目标市场的宣传方式,才事半功倍。
#创业心经# 7. 创始股东能力不互补,能力结构不完整。专长重叠容易内斗,且会产生经营环节的严重脱节。结果可能是产出了大量营养土,却只长出了杂草。其实,合作伙伴是相互依赖关系,才能有出息。当然,相互依赖的前提是单个在某方面独立。
#创业心经# 8. 没有人力资源管理,通常由总经理助理兼人事工作,其实就是个行政打杂的。没有组织架构设计,没有岗位责任描述,招人随心所欲,甚至因人设岗。其实,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司成败的关键之一。不但要按编制招来人才,还得能留住,培训好,激励出激情去开心工作。
#创业心经# 9. 没有成形的激励体系,靠不规范的红包维系,或年终奖金成了福利,而不是种激励,因无规范的业绩考核。使得一些人在没完成任务时还惦记找老板“争取”奖金,而不是去想着完成自己拿基本工资就本该完成的任务。其实,一旦激励成了福利,受伤害最大的是优秀员工,结果可想而知。
#创业心经# 10. 没有财务管理只有记流水帐的会计。从来不做预算,花到哪里算哪里,结果有时候死在有生意但没有周转资金上,因为随意放帐,随意加大库存,现金流太差。其实,做企业就象过日子,“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很好的财务规划与控制是成功的基础。
#创业心经# 11. 不合法地避税,或根本没有交税意识。本可通过财务规划合理避税的,也成了非法逃税,要靠关系去搞定,而“搞定”的代价有时候会很大,比税金还高,甚至失去人生自由。其实,企业想长期发展,尤其是要引入投资,认真纳税是必须的。有许多企业估值很低,就与不规范纳税有关。
#创业心经# 12. 基于关系,而不是基于规则的家族企业。家庭成员在公司的职责不明确,有时都成总经理了。有个小企业,销售经理是个“外人”,367元的费用总经理老婆不肯报销,说要被招待人(客人)签字确认费用。其实,家族企业不可怕,据说亚洲60%的成功企业是家族企业,可怕的是没有规则。
#创业心经# 13. 企业创始人急于出名,花太多精力应付媒体。媒体是有点象人参,只管加速推动而不管方向。你健康时帮你更精神,你感冒时帮你加重鼻塞。其实,要清楚的是,媒体帮你吸引眼球,但你一定要先花功夫“梳妆打扮”,做好公司工作,否则众多眼球看到的不是美,对你公司有什么好处呢?
#创业心经# 14. 创业企业的管理易落入有策略,没计划;有计划,没行动;有布置,没检查;有受命,没述职的怪圈,且无管理节奏。其实,管理不见得很教条,但要有路数。要求经理人既要勇于担当,又要能把握结果的分步可预见。“你不用管了,我负责!”还不够,还要有过程的透明,保证没有意外的结果。
#创业心经# 15. 一些创业人,没有做过管理工作。凭想像、模仿来管企业。象是电影中的总经理,只是在背台词、对口型。见过一个总经理,产品质量有问题,他叼着烟,对员工大谈“质量是我们的生命”云云,就是不提改正质量问题的行动计划。其实,管理是门学问,不是只靠聪明就能做好的, 要系统地学。
#创业心经# 16. 美国创业环境相对更自由宽松些,表现在创业者不是非得携一大笔资金才去创业,而是有个好想法、好点子就可以去干,注册一个公司能在一天内迅速搞掂而没有注册资金要求和对注册地点的挑剔,合法纳税就是了。其实,那些一直在喊大力支持创新、创业的人可以先在创业环境的改善上做点实事。
#创业心经# 17. 创业企业不一定是通过技术创新来竞争。戴尔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车库里就干起了计算机组装,成功了,因为他悟出了一个与康柏“我做出了很多,你要不要”不同的模式:“你要什么,我给你做。”其实,竞争是多方面的,企业的目的是要找到客户需求的兴奋点。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