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大地心跳的诗人
——井秋峰诗歌印象
辛泊平
新时期以来,随着各种文艺思潮涌入中国,我们的文学观念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换。从文革中的“新华体”、代言人的颂歌中走出来,我们开始关注个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在文学从集体到个体的回归中,诗歌一直处于引领潮流的地位。从北岛们喊出“我不相信”“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只想做一个人”开始,人们终于低下曾经高昂、无畏的英雄式的头颅,低头或者四顾,近距离地打量身边的一切:高音喇叭遮蔽的哭泣,内心深处隐藏的伤痕,等等等等。从集体到个体,从英雄主义到个人情怀,从大到小的转变,看似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其实正是现实的回归,是文明和关怀的回归。在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诗歌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我们完成了西方百年积淀的文艺潮流的常识普及和文本尝试。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从形形色色的先锋中蓦然回首,却发现,我们的诗歌并未走进理想中的康庄大道,而是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把各种欲望和邪恶释放了出来。毋庸讳言,我们的诗歌写作在个人主义的道路上的确开拓了疆域,然而,那种缺乏节制和自律的东西也滚滚而来,让人迷失,让人沉溺。在先锋的旗帜下,我们深入都市的酒绿灯红里,眩晕之中,丧失了基本的羞耻感。娱乐至上,精神苍白,常识无用,判断贫血,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有理由。诗人们快乐的裸奔,疯狂的沉沦。在这种无序的写作背景下,真正有良知的诗人退隐在时代的边缘,在孤独中打量纷扰的世事,固守着内心的道德和审美,以一种冷静的姿态,梳理着内心的灵魂和叩问。在我看来,井秋峰就是这一诗人谱系中的一个。
井秋峰的诗没有那种历史的广阔,也没有抵达灵魂炼狱和震撼的深邃。因为,诗人无意在历史的漩涡中捕获灵魂的纠结,他只是关注自身的感动,眼前的美好,以及那种看世事如云飘过的淡淡忧伤。这是一个关注善良与美好的诗人。面对复杂的人生,他不是避世,不是冷漠,而是在看过之后、想过以后的诗意选择。正如那些高贵的基督徒,他们的眼中不是没有罪恶,但他们没有阻止的俗世力量,所以,他们只能选择祈祷,选择忏悔中的救赎。“一场雪在夜里/落下/盖住了我昨天吐出的污物和/这大地上的/所有垃圾//我站在雪里/在雪里望着远方/在雪里等待、寻找/或者像雪下面的一株小草/离干净最近”(《雪》)世界藏污纳垢,洁白的雪花落下便会被污染,让人不堪的现实,但诗人并没有绝望,而是满怀期待,那些飘舞的精灵落在离干净最近的小草上。井秋峰不是基督徒,但他有祈祷的权利,也有赞美良善的热情,在祈祷中掩埋罪恶,在赞美中过滤欲望。
一 忧郁
2010年最后一天
我在阳光里站了很久
高挂的太阳,暖暖的
明天依然是日出东方,可2010年已不在
这寒冷的冬日
光秃秃的杨树枝桠横斜
我却不能和它们一样
有冻土下根须的狂欢
大地之上
我时走时停
有一点点忧郁、一点点伤感
二 雪花
新的一年马上来了
女儿在学校参加联欢
女儿唱小雪花,女儿就是小雪花
女儿扮演小雪花,女儿就是小雪花
今天,我祈求天降大雪
美丽的雪花,让所有植物开花迎接2011年
三 不舍
我不舍逝去了的三百六十四天
犹如不舍暖暖的阳光
我不舍那繁花生树的春天
妩媚的春天,芬芳的春天
我不舍那激情燃烧的夏天
万物葱茏的夏天,蓊郁的夏天
我不舍那金色的秋天
成熟的秋天,忙碌的秋天
我不舍青丝,一去不复返的
青葱岁月,一只远去的蝴蝶和往事
幸福抑或苦涩
我不舍明月,寒冷的冬天
下着雪的冬天,起风了
文安小城西环路两旁
大叶女贞舞动起手臂
它们像我一样,在天地间
两手空空
——《不一样的阳光》
年底状态,盘点之后的满足与怅然,这应该是人之常情。然而,井秋峰却没有执着于得失的纠结之中,他依然注视着让他忧郁、让他感伤的世界,虽然没有形体上的狂欢,但他的内心却丰盈异常。他看到了歌唱雪花的女儿,看到了女儿也如雪花一样轻盈美丽,所以,即使在天地间“两手空空”,诗人也觉得富足。因为,他的心中有温暖的阳光,有青葱的植物,有五彩缤纷的季节,有让人留恋的人生和成长,所以,他才会一如既往地“祈求天降大雪/美丽的雪花,让所有植物开花迎接2011年”。读这样的诗句,内心是沉静恬淡的,因为,诗人的平和与隐忍,因为,诗人的呼唤和祝福。这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情怀,它不诉诸那些金属欲望,而是关乎心灵的律动和人性的震颤。
在诗歌里,井秋峰多次写到柔软的雪,写到赞美和祝福。在我的阅读印象中,井秋峰是有植物情结的人,在他的诗里,我看到了大量的植物,这不仅仅是表面的词汇堆砌,而是诗人内心的溪水流淌。即使在回忆中,诗人也是钟情于那些乡间朴素的植物和平凡的劳作:“捉蝴蝶,挖野菜,采榆钱”,“横穿明媚芬芳的四月”(《内心的飞翔》)。黑白照片一样的记忆,让人在遥远的镜头里再次遭遇童年的欢声笑语,因而惆怅,因而幸福。在家乡的河边,诗人深情地写道:“我无限热爱着大清河,沿岸/桃花,榆钱,丝瓜,土豆/小麦,玉米,棉花,高粱/万物生生不息//枫叶形的大地/春天播种,秋季收获/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在这巨大的纸上/笔一样,写下温暖的文字//芦花,小船,月光/大清河,文安这盏灯的/一根灯芯/在天空下燃着,一燃就是千年//生活在大清河畔/那些游来游去的鱼/沉默,平静,悠闲/一尾是父亲,一尾是我”(《大清河》)。在这里,诗人是虔诚的、柔软的,因为,在和大地平行的行走中,他触摸到了生命的延续和爱的传递,无声无息,但又无处不在。可以这样说,井秋峰是倾听大地的诗人,因为倾听,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温暖;因为温暖,所以祝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不是简单的因果报应,而是更深层的生命体认和更为永恒的感恩。20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