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不“奴” 看自己


“奴”不“奴” 看自己

  每月要还房贷、信用卡账单,生孩子的花销也不少……一个个包袱像一座座山一样压在年轻人的身上,使他们成为“房奴”,“孩奴”,“车奴”,“卡奴”,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奴隶时代”。可是,不少人持不同意见,他们表示“奴”不“奴”是一种心态,还得看自己。专家也各抒己见,表达了不同看法。


 

  既然是“奴”,就都有点身不由己的味道,“房奴”是有点可怜,“节奴”就有点扯了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 顾骏

  提到这个问题,顾骏教授表示,其实现代社会各种压力很大,人不自觉就会成为“奴”。“房奴”、“孩奴”等各种“奴”的出现其实是人的期望和实际条件不匹配,出现了巨大的落差导致的。年轻人本来想日子能好过一点,但是买了房透了支,却发现自己的支付能力不能承受,就感觉自己成了“奴”,所以很多事情都是自己造成的。还有一点,就是年轻人面临的社会压力很大。别人结婚请你去参加,你内心想不送人情红包的,但是你不送行吗?不行吧!不送就过不了社会这一关。

  既然是“奴”,就都有点身不由己的味道,不能完全怪他本人,要自己把握一个度,把握不好就成了“奴”,年轻人不该买房的时候就不买房,不需要透支的时候就不透支。顾骏还说,现在媒体说的“奴”和以前所提的“奴”的含义不太一样,就像开连锁店,第一家店和最后一家店有时候完全不是一回事。“房奴”是有点可怜了,每个月要交给银行那么多钱,日子是不大好过的,但是“节奴”就有点扯了,明明是自己把钱花完了,说没钱就成“奴”了,这不是自找的么。

  “奴”比之前的各种“族”显得更残酷,从“族”到“奴”的一字之变,是小人物无可奈何的一种抱怨方式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 杨雄

  杨雄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奴”比之前的各种“族”显得更残酷。在中文词汇中,“奴”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不堪忍受而被套牢,给人很残酷的感觉。

  每年都有很多新的词汇被创造出来,虽然很多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但是和“奴”这个字挂钩就让人觉得有点血淋淋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奴”形象地反映了现代年轻人职场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特点。从文化意义上讲,它还反映了中国青年深层次的困惑。在高速移动变化的社会中,人们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所产生的压迫感,会造成人的心理危机。由”奴“转化表现出来后,表现出了原始社会碎片化的特点,体现在现代社会就是小市民、草根阶级无可奈何的心理。

  中国从农耕社会到现代化社会,无论是国家还是青年,都准备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健全。过度的市场化,使得教育、医疗等本应该社会托底的东西缺失,很多人不得不自己寻求保障,也就不得不把自己套牢了。泛奴化现象的产生,从“族”到“奴”的一字之变,反映的是矛盾的深化,是小人物无可奈何的一种抱怨方式。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国家要高度关注,大部分人有这种情况,社会就不安定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对建设和谐社会很重要。恐慌的心理状态会影响青年一代向上奋斗的激情,会消磨掉人积极向上的意志。

  不过打个比方,有些人虽然在外人看来他贷了一百多万买了房,每个月交给银行六千还贷,是个“房奴”,但是他本人却不这么认为,生活是比以前拮据了一点,可是至少有一套写了自己名字的房子,这就是主观幸福感的差别。最后,还是要提倡人在消费的时候要量入为出,有针对性地个性化理财。

 

我的梦想我的家,缤纷生活尽在摩研E生活。(上海生活社区)
请点击    加入摩研E生活,诸多奖励等你来领取   

上海论坛 摩研E生活 闵行论坛    www.80mydre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