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似乎楼市总是烧个不停,所以政府忙出来降温,不懂的是为什么只看到下药没看到测温,望、闻、问、切只现一招,自然不管作用,结果就像楼市的病再不自愈就差砍脑袋死掉算了。
我曾险恶的猜测过政府的调控只是不同时期的阴谋罢了。招牌挂是为了抬高地价;二套房就是个幌子;现在的国八条更像是为了把投资资金逼向三四线城市的手段,毕竟一线的城市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扩容速度了,首都变成了“首堵”,为了不在公交上挤成相片宁可开辆QQ;“蜗居”者宁可蜗居也不肯离开,为的就是那拥有高档资产的机会。
“京十五条”不惜以户籍为基础的限购歧视,以及连续五年的社保和个税缴纳证明等条件,招招封上了外来务工者的喉咙。“回乡置业”变得迫不得已和急迫,或许再不回乡买上一套,搞不好日后想家时连个“家”都没有。所以先知先觉的开发商早在近两年就开始布局三四线城市市场,尤其在环境资源良好的城市,大量开发高端产品更是为日后富人们“移居”做好充分准备。
住宅产业调控连连,商业地产却红旗飘飘,早几年潘石屹就转型搞商业了,现在连万科也从了开发商业方面开始给力了。这种投资老百姓来不了,只有开发商的资金才搞的动,三四线城市的发展本不缺基础建设的支持,却缺少商业的支持,中央知道开发商业地产的一定会搞好招商,所以留了条口子让你的资金不会全面离开房地产,却又帮地方政府找到了新的增长点,给力,再加把劲。
小产权房的问题还没解决就要开始试点房产税,发改委更加给力的说要在五年内在全国试点,真是一旦来劲就大跃进。这下好了,小产权房火了,有经适房、限价房、军产房和央产房的乐了,那些违规建设没有产权的房屋持有者更偷着扭屁股了。他们清楚产权问题根本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别人被收税,自己却可以高枕无忧谁不高兴呢。但更高兴的恐怕是地方政府,中央开了口子去做税制改革,还不用你先考虑获利还民的事,那还不玩命的多整点改革措施,先想办法扩充财力再说。再不行,给你办当地户口,想办法挤进来,总比以前穷乡僻壤的强吧。
前两天央二跳出来编了个节目,为的是说明全国的炒房者都收手了,节目中还给一位温州炒房者打了个电话,对方回应是温州炒房资金都撤回温州本地了,一部分进了股市,一部分进了收藏品市场。不知是不是中央喉舌为了配合调控政策才做了这期节目,我却刚刚发现环首都经济圈未限购的地区出现了大批温州人,几个在售楼盘竟然销售良好,虽然信贷上没有什么优惠,但未来提升的空间却依然吸引着他们勇于将资金投入楼市。
楼市真的在发烧,从老百姓有钱却买不到房而发烧,到地产商有钱却买不起地而发烧,再到各级政府为了钱而该控控不住而发烧,全身都在发烧。发烧本该降温,降温就要找到病因,光是物理降温就不可能起作用,何况现在还是在加火,这火烧的不明不白,一处似乎只剩火星了,另一处起来,等你赶去灭火,星星之火又可能再次燎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没有长期有效的机制,所以有的只是短期打压;因为没有大部分人能同意的思路也就没有合力,所以有的只是身份歧视;因为各级政府有自己的利益需要考虑,所以利益还有活口。
到最后,冰冻只是短期的,过三个月是拿来解剖还是恢复到蹦蹦跳跳都还没有定式,也许业内可以先想想总理讲的话,我们的身体里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让我来为近期的工作做个计划:快速制定思想教育计划,教孩子们什么是思想品德,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