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节日和习俗(十五)•“人日要吃七菜羹”》


 我们都知道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六,天天都有节日。可一转眼,就已经到了正月初七了。其实,与前面几天相比,正月初七这一天更为重要。这一天被称为“人日”——人类的生日,又被称为“人生节”、“人胜节”、“人庆节”、“人节”、“人气节”及“七元”。关于上述这些内容的由来啊,就要从一位鼎鼎大名的传奇人物东方朔说起了。

生活与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系汉赋名家,聪明绝顶。宋人高承《事物纪原》卷一载:“东方朔《占书》曰,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皆晴明温和,为蕃息安泰之占,阴寒惨烈,为疾病衰侯。”意思是说,如果正月初一天晴,是年鸡则繁育,阴雨鸡则不旺;初二阴晴兆狗;初三日阳晴则兆猪,以此类推。在这七天中,正月初七这天最有讲究,正月初七这一天气候的阴晴,决定着这一年六畜兴旺与否。这一经验为后人认同并传承,成为人日节的原生态。

另据《太平御览》记载:人类“始祖”女娲娘娘看到大地上如此荒凉不堪,于是乎,先用了六天的时间,造出了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六畜——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初七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模样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后来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上泥浆,挥舞起来,泥浆洒在地上,就变成了人。年初七就是女娲造人的日子,于是就成了人类的生日,简称“人日”。问题在于:为什么女娲娘娘要先造出六畜,后造出人类。因为,没有了这先造出的六畜,这人类以何为生啊?

又据《庄子•应帝王》记载,古时候有倏帝、忽帝和混沌三位神仙。倏和忽常去混沌家做客,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两人为感谢混沌,告诉他说:“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混沌按照此说在自己身上一日凿一窍,七日凿好七窍,人诞生了,而混沌却因此而死去。所以七日为“人日”。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日”起源于道教的祭典仪式。如《三元品戒经》上就说:“正月七日,天地水三官之日,可修斋。”

虽然三种说法不同,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对人本身的重视,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因为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这一天,当年满16岁以上的青年均可自由上街玩耍,街头出现“鸡不啼,狗不咬,十八岁的大姑娘满街跑”的亮丽景观。各处庙会也在这一天掀起客流高潮。

“人日”节当家的节日食品自然是七菜羹,它和除夕吃年夜饭、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吃重阳糕、冬至吃饺子、腊八吃腊八粥一样,古往今来,都是民间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