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个交易日股市迎来“开门红”,新年伊始市场也迎来了银行股的再融资浪潮。其中,民生银行拟再次增发融资不超过214.79亿元,农行和兴业银行拟分别发行不超过500亿和150亿元的次级债券,三家银行累计再融资超过860亿元之巨。
去年11家上市银行再融资超过4000亿元,农行与光大银行新股首发融资902亿元,而去年包括首发在内上市公司融资为10016亿元,银行股的融资几乎占据近五成。而无论是去年的银行股融资,还是农行、兴业银行与民生银行的再融资,上市银行已将股市变成了自身的“菜园”却是不争的事实。
三家银行中,民生银行的高管曾多次在公共场合表示不会再融资,其董事长董文标甚至表示,“再融资的事现在想都不要想,想都丢人。”如今为了“圈钱”,只要有资金到手,“丢人”的事也准备干了。
民生银行2000年底上市,当年新股首发融资41.3亿元。2003年2月,民生银行可转债融资40亿元;2007年以定向增发的方式融资181.6亿元。仅仅这三次融资行为,民生银行即从市场中圈走262.89亿元,而此次欲融资214.79亿元,其“胃口”不能说不大。
公告显示,民生银行欲以4.57亿元的价格定向增发,公告前一交易日,民生银行收于5.03元,定向增发对象“名义”上已经获利。自去年以来,银行地产股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表现低迷,上市公司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下定向增发,明显存在进行利益输送的嫌疑。而且,民生银行在实施巨额定向增发之后,必然会摊薄其每股收益,实际上等于侵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根据公告,此次民生银行定向增发对象为民生银行董事史玉柱旗下上海健特生命科技、董事卢志强旗下中国泛海控股、董事刘永好旗下四川南方希望实业、中国人寿、江苏熔盛投资、华泰汽车集团及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对象有任职董事旗下的相关公司,是一种赤裸裸的“关联交易”,而且增发价格又如此之低,这一切都是巧合吗?显然不是。须知,2007年民生银行定向增发价格为7.63元。
不仅如此,在民生银行的定向增发对象中,2007年末泛海建设所持民生银行股份刚刚解禁便进行了抛售,在短短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里套现约22.5亿元。而上海健特公司2009年一季度减持了民生银行5.78亿股,获利高达27.34亿元。如果说泛海建设与上海健特公司真的看好民生银行的话,鉴于其持股数量均不菲,那么就不应该套现,而是应该长期持有,以分享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不幸的是,两家定增对象并非战略投资者,而是财务投资者。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泛海建设与上海健特公司的再次入围,同样是以限售股解禁期满后套现走人为目的的。
事实上,民生银行进行巨额再融资,大可以采取公开增发的方式进行。既然能够以如此低的价格向某些“关联方”定向增发,为什么不能以同样的价格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为什么民生银行不能采取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定向配售加公开增发的方式募集资金?而铁的事实则说明,民生银行之所以采用定向增发的方式,就是为了某些“关联方”。
民生银行 以定向增发的名义进行利益输送?
评论
编辑推荐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