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你就抱抱我
2011年春晚节目让我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儿童歌舞《爱我你就抱抱我》,几个可爱的孩子边歌舞,台词就是“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抱抱我”,这样的话大家并不陌生,也许每个人都曾说过,但我想问的是:这些发自孩子的心声,每个做父母的都听到了吗?作父母的认真听过孩子的这些心声吗?
我突然想起了电视中的一则广告:一个小女孩子,晚上拿着奖状等爸爸回来夸她,当她听到车子的声音时,她兴高采烈地跑到门口,大声叫喊:爸爸!可是她失望了;几分种后,她再一次看到楼下的车子灯光,她又满怀希望地跑向窗户口,然而她又一次失望了;等她第三次盼望爸爸的希望破灭后,她彻底绝望了,只好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去了,等她爸爸很晚回来,发现女儿怀里抱着一张奖状睡着了,脸上还挂着幸福的泪水。这个女孩子唯一的希望就是得到爸爸的夸奖,或者想让爸爸抱抱自己。可她哪知道爸爸那么辛苦,工作那么晚才回来呢?!
我作心理咨询三年多,接触到孩子的心理问题最多,透过孩子的心理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孩子的背后绝大部分和缺少父母的爱有关,而这些问题孩子的父母最缺乏的就是“没有陪,没有夸,没有亲,没有抱,”而给予孩子最多的则是小时候雇保姆照顾,送爷爷奶奶照看,等孩子上学了,就送寄宿学校,贵族学校,吃穿都是名牌,而与孩子沟通最多除了成绩还是成绩,还美其名曰:我都是为了你才这样做的!我是爱孩子才这样的!有多少家长能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
我不由得再次想起女儿给我讲过的一个故事:有个 5岁的孩子,他爸爸每天回家都很晚,有一天,爸爸照样很晚回家,一进门孩子就问他:“爸爸,你一个小时能赚多少钱?”爸爸很不耐烦地回答:“一个小时可以赚20美金或多一点,你问这个干吗?”孩子低下头,接着说:“爸,你可以借给我10美金吗?”父亲有些生气了,没好气地对他说:“你只想乱花钱,买那些毫无意义的玩具,你不知道爸爸整天就是为了你才这么累的!”孩子委屈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父亲在客厅里很生气,过了一会,他心里平静了下来,觉得刚才对孩子太凶了,也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想到这里,他走进孩子的房间,发现孩子正躺在床上,就对他说:“孩子,我刚才太粗暴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说着把钱递给孩子,孩子高兴地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爸爸看到这里又有些生气“你已经有钱了,为什么还要?”小孩把所有的钱举在手上说:“爸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1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饭,这是我盼望已经久的事情。可以吗?”爸爸站在那里,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故事中的父亲现实中并不少见,他们腰缠万贯,房子,车子,儿子,票子一样不少,他们在外面应酬打拼,回到家已经身心疲惫,甚至连说话的气力都没有了,我们理解敬重这些爸爸。但是这样的孩子谁来理解呢?他攒下自已的零化钱,盼望已久的事情仅仅是和爸爸一起吃顿晚饭。当然孩子没错,家长更没错,错就错在孩子和家长缺少沟通。而问题孩子大多就是出自这样的家庭,我在了解前来接受心理辅导的孩子的家庭背景得知:他们的家长要么长期出差,要么经常加班,要么就是单亲,孩子经常面对的是保姆和爷爷奶奶。而家长爱孩子的标志就是:我给他好最吃的,让他穿最好的,住最大的房子,提供最好的学校,请最好的家教!对孩子唯一的期待就是:考上最好的大学!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0到三岁是建立客体关系的重要阶段,这对于以后的心理特征和人际交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需要主要是安全感和自信心的建立,而安全感和自信最好的来源是由父母的给予,它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爱。这期间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就决定了成年以后的人际交往模式,而问题孩子最多的原因是在0到三岁之间与父母的分离所致,他们没有得到过爱,所以他们成年后不会爱别人,没有自信,不懂得人际交往,不会尊老爱幼,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抑郁,强迫,网瘾,早恋,同性恋,恋物癖等,这些都与从小缺少关爱有关,特别现在很多年青人恋父恋母情结比较多,这都是与从小没有得到父爱和母爱有直接的关系,不能不引起各位家长的重视。所以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如果你爱自己的孩子就多陪陪他,如果你爱自己的孩子就多夸夸他,如果你爱自己的孩子就多亲亲他,如果你爱自己的孩子就多抱抱他!”特别是0到三岁的孩子,最好是家长亲自陪同他/她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