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亚第一次受到周总理当面教导
1962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国防工业办公室关于原子能工业生产建设和原子弹研制情况的汇报。听汇报的过程中,刘少奇同志插话说:要努力搞,1964年能爆炸很好,如果努力了还不行,1965年也可以。但不努力就不对了。他还插话说:各方面各部门的配合很重要,中央要搞个委员会,以加强这方面的领导。现在就搞,不要拖拉,抓紧了,就有希望。现在不搞,将来再搞就耽误了时间。搞原子弹、导弹所需要的人,要指名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是组织起来,有组织性(周恩来插话说:还有计划性)。
朱光亚与钱学森在一起
汇报结束时,刘少奇又说:对“两弹”,中央要指定人负责。现在起就搞个委员会,导弹和原子弹是要两个委员会还是一个委员会来抓再考虑,反正中央要搞个小机构(小组)管,调人、调东西统一安排任务、下命令。当然,技术上、工作上还是靠各部去做。不然一拖就把时间都拖掉了。世界各国也都是这样搞起来的。要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顺利前进。你们提出个方案和名单,报告中央批准。会议最后结束时,刘少奇和其他常委同志们都特别强调了保密问题。一致指出,像国防工业办公室的汇报文件,内容涉及整个国防工业和国防科学技术的机密,遗失了不得了。许多绝密的数字和情况根本不应写上,还是要加强保密教育。今天的文件要马上收回。
1966年10月,核导弹试验成功后聂荣臻与朱光亚亲切交谈
罗瑞卿遵照聂帅和刘少奇的指示,在10月30日向毛主席、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加强原子能工业领导问题的报告》,汇报了二机部力争在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计划安排和拟采取的措施;建议在中央直接领导下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即由周恩来同志为主任的中共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简称中央专委),以加强对原子能工业建设和原子弹研究、试验工作的领导。
邓小平总书记11月2日审阅了罗瑞卿的报告后批:“拟同意,送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核阅。退瑞卿。”
11月3日,毛主席批准了这个报告,并作了“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的重要批示。毛主席的批示无异于一道总动员令,它动员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为实现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而努力奋斗。
邓小平之女邓楠看望朱光亚
12月4日上午,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主持召开中央专委第三次会议。会议听取了刘杰、钱三强等同志关于原子能工业生产、建设情况和“两年规划”、原子弹研制等问题的汇报。朱光亚列席了会议并作了补充汇报,还着重对原子弹装置的理论设计作了介绍。这次会议就是审议“两年规划”,由于它几乎牵动全国各条战线,许多问题需要在会上商定,会议从上午开到下午,周总理留下与会者吃午饭。下午汇报完后,中央专委审议、批准了“两年规划”,并逐项解决了二机部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周总理还作了重要讲话,概括起来是4个要点,共16个字,即“实事求是,循序而进,坚持不懈,戒骄戒躁”。朱光亚在会上聆听了周总理的教诲。周总理说:二机部对原子能工业的生产、建设和原子武器的研究、试验,要做到实事求是,循序而进,坚持不懈,戒骄戒躁。你们在工作中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既是思想方法,又是指导原则。要认识客观规律,也不能怕失败。在科学实验中,有时必须经过失败,甚至多次反复,才能成功。要循序而进,想超越阶段跳过去是不行的。还要坚持不懈,做任何事,总靠突击是不行的,只能在有一定可能性时才能突击。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要戒骄戒躁。略有所成就骄傲起来固然不好,急躁也容易犯错误。我们大可在现有的工业基础上,自力更生,立足于全国,搞出一点名堂来。
这是朱光亚第一次受到周总理当面教导,使他深受教益。朱光亚认为,周总理这4个要点,共16个字,是今后科研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揭示了科学研究工作的特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后来的各项工作中,朱光亚都认真遵循了这条16个字的原则。
这次中央专委会议后,原子能工业建设和原子弹的研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快了各项工作的步伐。同时,这次中央专委会所决定的内容,后来也成了全国各相关部门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