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我的课的人有时会对我说,“老师,你教健康免疫学,为什么喝可乐这种不健康的饮料呢?”我只是笑笑而已。其实,我有时会喝可乐,主要是为了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而不是为了保健。我在研究SARS的时候,有了这个习惯,因为当时接触病毒没有防护,并且不敢喝不卫生的水,在香港又买不到预防感冒的中药,所以买可乐喝,因为我记得可乐就是一种药剂师配制的感冒药。不过,确实虽然经常接触SARS病毒的标本,但幸运的没有被感染。因为可乐是非常偏酸性的,我测定的可口可乐的PH值在2.3-2.8之间,可以抑制口腔、咽喉部的病毒生长。同时,可乐中含有咖啡因等兴奋呼吸系统的物质,所以,可能有利于感冒的预防。因此,我凡是去人多密集或者流感流行的季节,就喝可乐。当然,这是个人的理解和体验,大家千万不要被误导,我也不是做广告的,而且,可乐会伤害牙齿,因为太过酸性了,这个我已经有体会了。以上这些纯粹是个人观点,没有任何科学性,大家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忽视。
但是,最近的一个新闻,让我感到十分震惊,《信息时报》报道(http://health.sohu.com/20110224/n303547916.shtml),“有媒体报道称,美国公众科学中心(CSPI)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所含的两种焦糖色素可能引发癌症风险,应被禁用。为此,可口可乐公司、美国饮料协会、美国食品饮料和消费品制造商协会纷纷发表声明驳斥,称饮料中使用的焦糖色素并不会导致癌症,并指责CSPI的报告“不负责任”。虽然对于CSPI的说法并未能给两乐致命的打击,但是“碳酸饮料不健康”这种观点已经被深深植入消费者心中。 美国一家消费者组织(CSPI)近日发布一份研究报告,称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等其他饮料食品采用的焦糖色素有致癌成分。引发他们担忧的成分是人工合成的褐色色素焦糖色素,研究人员指出这种色素可导致数千人患上癌症。CSPI指出,这种焦糖人造色素与在家中使用平底锅将糖融化成焦糖不同,它是由糖、阿摩尼亚及亚硝酸盐在高压高温下产生化学作用而成,过程中会产生2-MEI和4-MEI两种化学物。美国研究发现2-MEI和4-MEI会在老鼠身上引致肺癌、肝癌、甲状腺癌或白血病。CSPI督促美国食药监局,应禁止在深色饮料中对焦糖色素的使用。对于CSPI的说法,当事方可以说是强力反驳。可口可乐公司发表声明表示:“我们的饮料是完全安全的”,并指责CSPI的报告“不负责任”,无端挑起消费者对癌症的担忧。并称:CSPI一直宣称是服务于大众的非政府组织,此举却是对公众的损害而非服务。研究表明,我们产品中使用的焦糖色素不会导致癌症,而且也不含有CSPI所声称的2-MEI。微量的4-MEI存在于大量的食品和饮料中,包括可口可乐。事实上,通常烹饪过程中发生"褐变反应"就会形成4-MEI,甚至在普通人的厨房里,也会产生4-MEI。”
这个很令人恐怖,我总不能因为害怕感冒而喝致癌物吧。于是,在恐慌之余,我就要调查一下。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媒体报道中,对于致癌描述的很细致也很恐怖,但却一直以缩写4-MEI来称呼这个致癌物,我又不是化学家,真的很困难。不过,好在后来,我终于查到这个4-MEI是4 methylimidazole (4-甲基咪唑)的缩写,于是我在美国国立健康图书馆的网站pubMed上查找,结果令我大吃一惊。
正如,美国饮料学会所说的,4-MEI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农业等行业,在很多食品中都可能存在。但这并不是相信其安全的理由,因为强致癌物——苯并芘,也广泛存在于茶油、各种油烟和烹调的各种食品中,有毒物质——丙烯酰胺也广泛存在于薯条等食品中。这并不能改变这些有毒和致癌物有毒的性质,这不是理由。
但是,有关的研究文章(Murray FJ.Does 4-methylimidazole have tumor preventive activity in the rat? Food Chem Toxicol. 2011 Jan;49(1):320-2)),却表明这个4-MEI其实可能是一种抗癌物质。因为,在美国国家毒性研究计划(NTP)的研究中,大鼠实验表明,虽然4-MEI是可以引起雌性大鼠发生的单核细胞白血病增加(但对雄性大鼠没有作用),但是却明显降低了乳腺癌和脑垂体等部位的肿瘤发生,并呈剂量依赖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4-MEI应该是一种抗癌剂了。不过,致癌还是抗癌,其实并非重点,因为这篇文章还说了,其实吃与不吃4-MEI,对于大鼠的寿命并无太大的影响,最终寿命均在680-710天左右。所以,吃4-MEI对动物的最终寿命没有影响。这才是重要的。
当然,看了这些,我稍稍放心了一些,不过,我会继续关注这个问题的。我希望,以后我国媒体再报道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找FDA核实以下,或者自己去NCBI核实一下,以免造成恐慌。
最后,以上的看法,都是个人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最终的选择,请您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公告,自行判断。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