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贫民窟,政府不能做薄情郎


拆除贫民窟,政府不能做薄情郎
 
新华社12日播发《网曝“三亚最大贫民窟被强拆事件”真相调查》一稿后,引发广泛关注。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14日晚就此事作出回应,该局提供的一份《关于对“三亚最大棚户区被强拆事件”的调查报告》对拆除情况进行了说明,指出该棚户区存在消防隐患、环境污染、管理难三大有害因素,并表示若对被强拆居民给予安置赔偿势必“后患无穷”。(16日新京报)
脏、乱、差,安全隐患、治安秩序,等等,从曝光的图片来看,简直让人目不忍睹,那里的环境、生态不是一般的恶劣。无论是从居民角度还是从城镇形象考虑,对这个三亚最大的棚户区,政府完全可以找到一大堆无可辩驳的理由予以拆除,但为怕“后患”而拒绝安置赔偿,却怎么也说不过去。
强拆事件之所以激起强烈反响,居民抱怨、网民质疑的焦点,并不在于为什么拆除,或者应该不应该拆,而是如何拆、拆除以后棚户区居民何去何从的问题。选择在年关强拆、令部分居民过年无家可归的人情味缺失;政府对棚户区是不是可以一拆了之,无须进行任何补偿、安置,才是居民怨声最大、网友质疑最多的关键问题。
强拆已成过去时,如何善后已成焦点。当地给出的解释是,这些居民都是外来人员,棚户区都是违章搭建,因此政府没有责任给予补偿安置,这样的说法看似理直气壮,却很值得商榷。居住的都是外来者,棚户区都是违章建筑,这或许都是事实。但是,另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这些外来者陆陆续续来这里搭违建聚居,相关部门为什么一直没有制止?何以能够发展成为三亚最大“贫民窟”?当初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或者是默许,甚而极可能是出于利用其发展养猪业,满足当地市场供应而有意识地放任或鼓励,如今一切的责任和代价都应该让棚居户来承担吗?
对棚户居民的去留、安置啥都撒手不管时,就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个别地方对那些曾经为其建设立正过汗马功劳的外来工,设置门槛试图将他们赶出城市的动议,此等情形何等相似,拆迁理由再充足,都不过是过河拆桥,赶走外来居民的借口罢了,这种做法,与那种飞黄腾达之后抛弃糟糠之妻的薄情郎又有多大的区别呢?为防“后患无穷”而拒绝作出妥善安置,恰恰只会给政府带来无穷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