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调查——
重庆民丰化工厂搬迁后
对原厂百余亩有毒土地进行解毒
创全国之先
案例将被中央党校写入中国社会蓝皮书
重庆民丰化工厂2008年10月搬迁后,在市政府支持下,对井口老厂区百余亩有毒土地进行解毒,创全国之先。其解毒工作受到国家环保部肯定和赞扬,也为重庆争创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增添了厚重的一笔。2月18日至21日,中央党校教授为此到重庆专程调研,本报记者一起参与调查。
厂区土地被六价铬染成了金黄色
2月18日,记者与中央党校教授刘善敏、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吴登明一起,来到位于井口的原民丰化工厂厂址,调查民丰化工厂的解毒工作。
厂区到处是很深的杂草,四周静悄悄。伙食团、大礼堂、车间、办公大楼等等,一幢又一幢废弃的厂房,显出早年的繁荣。400多亩的工厂,已看不到化工厂的痕迹,仅在一处办公楼里,还刻着“民丰化工”四个字。
厂区四周停了许多挖土机,挖土机履带上,沾满了金黄色的泥土。厂区的一些公路、土地、墙壁被染成了金黄色。
指着金黄色的泥土,吴会长说,金黄色的东西就是有毒物质六价铬,在这里到处都是。
吴会长说,民丰化工厂搬迁前,对井口镇先锋街的污染很大。特别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末,当地老百姓得癌的较多。最典型的例子是,一家临江的豆花渔船,本来生意非常红火,后来六价铬流入水里后,食客们都不来了,豆花渔船不得不搬家,弃水投岸,到中渡口开起了馆子。
吴会长说,前些年,只要下雨,雨水从厂里堆放的铬渣里流出,染成金黄色,于是,下雨天,化工厂的地面便染成了一幅花花绿绿的地图,地图上,爬满了金黄色的流水。
以前,先锋街上有个川东地质队,因为民丰化工厂六价铬污染,雨水带金黄色,地质队不敢把衣服凉在外面,不然,衣服也被染成五颜六色。
2003年,吴会长带着央视等媒体对民丰化工厂六价铬污染进行报道,当吴会长和记者一行来到嘉陵江进行考察时,竟然有人向他们扔石头。
挖地三尺,解毒毒地
2008年10月,在市政府的安排下,民丰化工厂实施了整体搬迁。搬迁后,原来堆放铬渣的地方,因为长年累月雨水渗漏,约百余亩土地变成了有毒土地。民丰化工厂靠近嘉陵江边,四周树林茂密,风景如画。如果不是这些有毒土地,原本化工厂老厂区是房地产开发的绝好地段。
如何对百余亩有毒土地进行解毒,不仅是化工厂,也是政府最头痛的问题。
18日,民丰公司总经理助理邹延华说,总厂搬家后,他是专门留下来处理铬渣污染的项目负责人。
邹延华说,民丰化工厂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老厂,当时,根本谈不上污染治理,因此,铬渣在厂里随意堆放。由于找不到消化处理铬渣的下家,厂里的铬渣堆积如山,仅厂门口外渣场,铬渣就堆了20多米高,重达30多万吨。
22日,重庆民丰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潘国兵说,国营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谁污染,谁治理,是《环保法》的规定。公司领导班子对化工厂的污染治理,已达成共识,无论多少困难,一定要把对有毒土地全部解毒,给子孙留下一片净土。
潘国兵说,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就同意了我公司治理铬渣废水的可行性报告。当时,累计投入2.6亿元,彻底解决铬渣废水的污染问题。其中,中央财政拿出1.1亿元、重庆市政府投入4500万元,公司投入1.3亿元。目前,早已超出2.6亿。
国家环保部要求我们用19年的时间,完全解毒原民丰化工厂的有毒土地。我们从2006年开始解毒,如今已有四年,解毒治理初见成效。
第一,公司在2004年就关停了90年代以前的生产设备,从源头上结束了铬渣废水对嘉陵江和长江的污染。四年来,我们对180万吨含铬废水进行解毒。至今,没有向嘉陵江和长江排放一滴含铬废水。
第二、到去年底,公司已完成70-80万吨铬渣解毒,既目前老厂厂区地表六价铬解毒工作已全部完成。眼下,我们正通过地质堪查,对老厂堆放六价铬的历史渣场,挖地三尺,把上个世纪50、60、70年代遗留的六价铬也全部解毒。
摄像头24小时在线监测毒水排放
民丰化工厂井口老厂区到处是挖土机,厂门口占地数十亩的铬渣渣场,被打上了水泥地,全部硬化封死。靠近嘉陵江边另一处巨大的渣场,多台挖土机正在深挖泥土。一些金黄色的泥土不断被翻起,运走。
靠近江边有一处污水处理站,含六价铬的深绿色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流出了清澈见底的净水,净水再排入嘉陵江。
污染处理站的工人说,以前生产时,每天处理含铬废水800吨,现在,工厂停产了,仅仅是处理六价铬渣场的雨水渗透液,每天处理约200吨左右。
谁能保证你们在晚上不偷排六价铬污水到嘉陵江和长江?
市、区两级环保局对我们早已实行全天候的在线监测。工人回答。
果然,一个巨大的摄像头,对准嘉陵江民丰化工厂的排污管。而流入嘉陵江的排污井里,还安放着从日本进口、灵敏度极高的在线监测装置。“如果我们偷排六价铬污水,受到的处罚,远比正常处理污水的费用高得多,绝对不敢偷排。”工人说。
沙区环保局监察支队队长王清武说,市区两级环保局对民丰化工厂老厂的铬渣和废水的在线监测,24小时监测,非常严格。在线监测表明,到目前为止,原化工厂没有向嘉陵江和长江排放任何污染物。尽管老厂厂区内含铬废水和铬渣随处可见。为此,去年12月底,民丰化工厂治理污染受到国家环保部的肯定。
解毒毒地,创全国之先
案例将被写入中国社会蓝皮书
中央党校教授刘善敏说,我是受中国首届社会创新奖组委会委托,到重庆考察民丰化工厂对有毒土地的解毒工作。眼下,全国有不少化工厂搬迁后,留下了不少有毒土地,没有处理。不仅给政府,也给社会和子孙留下了生态难题。
重庆民丰化工厂创全国之先,对有毒土地进行解毒,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无疑对全国有毒土地的解毒工作,是一次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解毒后,民丰化工厂不仅为后人留下净土,还为社会留下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形象,这在中国是值得大力倡导的,它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过解毒百余亩有毒土地的生态意义。
刘善敏说,去年11月,重庆市绿联会以民丰化工厂对老厂区的解毒为题,向中国首届社会创新奖组委会提交申请,参评中国首届社会创新奖。结果,经北京大学、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人民大学27名专家评审,重庆市绿联会荣获“中国首届社会创新奖提名奖”。当时,全国有850家企业和机构参加申报,最后仅评出10名优秀奖、10名提名奖。
回京后,我将把重庆民丰化工厂对有毒土地的解毒案例,写进中国社会蓝皮书,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环保事业,中国的企业对社会,对子孙非常负责,今后这样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刘善敏教授说。
有图;
图一、为民丰化工厂井口老厂区内,随处可见的含铬有毒土地。
图二,老厂静悄悄,一片荒凉。
图三、挖土机正在渣场深挖含铬的有毒土地。
图四、被水泥打硬化的原铬渣场。
图五、正在处理的含铬废水和处理后的干净水。
图六;环保局安装的摄像头,对民丰化工厂排污口实行在线监测。
文/图 本报记者 罗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