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凸显中部发展短腿


用工荒凸显中部发展短腿

■用工荒观察(2)■本报记者  江宜航

    年年“用工荒”,今年更“凶猛”。

    从春节前各地遭遇大范围的人力资源紧张,到节后农民工流入地和流出地拼抢农民工。表面上看,中国经济发展在享受了30多年人口红利之后,似乎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供应发生逆转,“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深层次看,中国的劳动力虽然不再像前几年那样无限供给,但与发达国家、甚至是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仍然偏低。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当前发生在中西部地区的“用工荒”,不仅充分暴露出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短腿,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和地方政府依赖低成本发展的习惯。

中部“用工荒”系季节性用工紧缺

    “睿新电子缺工60人”、“益邦实业用工缺口超过1500人”……春节前夕,江西省婺源县劳动就业局发布用工信息称,仅该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总缺口就在4000人以上。  

    在江西,不仅是婺源出现了用工紧缺现象,九江市劳动就业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该市工业园区开工企业1233家,缺工企业326家,缺工总人数超过2万。而据九江市劳动就业部门预计,随着新开工投产企业的继续增多,2011年全市累计缺工企业将达到384家,全年总缺工人数将超过6.5万人。

    不仅仅是江西,同处中部地区的安徽也存在着巨大的用工缺口。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日前公布的一项用工调查结果表明,截至去年年底,该省缺工在50人以上的企业有2300多家,企业缺工总数达到24.5万人。其中,缺工超过300人以上的企业达到209户。

    缺工情况到节后则更甚。来自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该省有2.12万家企业急需用工56万人。

    对此,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劳动力资源出现了三大趋势:一是供给曲线已接近极限,供应总量将呈下降态势。二是需求曲线已由平稳上升转为直线快速上升,需求已步入旺盛期,需求总量将呈快速递增态势。三是新一轮劳动力转移呈现新特征,简单劳动者即普通劳动力将向内陆转移,复杂劳动者即技术性劳动力将向沿海转移,劳动力供需结构出现分流拐点。

    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春节前后发生在中西部地区的用工短缺现象,属于季节性用工紧缺,不能就此断定中西部地区出现“用工荒”,也不能轻言“刘易斯拐点”来临。

    “东部沿海地区的务工者主要就是来自于中西部地区。既然有输出,又何来‘用工荒’之说?”魏际刚说。

    魏际刚告诉记者,中国的劳动力虽然不再像前几年那样无限供给,但与发达国家、甚至是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仍然偏低。他认为,当前发生在中西部地区的“用工荒”,一方面将促进企业和地方政府改变依赖低成本发展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应当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公正、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全国范围内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候鸟”难留 凸显中部发展困局

    朱如怀还是回到了慈溪,回到了原来打工的工厂。

    60后的朱如怀本来是想留在老家打工的,在外漂泊了20多年,他一直在计划着返回家乡,不再外出。为此,他在三年前就把老家的瓦房翻新改建成了二层的楼房,两个孩子也一直留在老家,让一个亲戚照看着。

    “工资也还说得过去,但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无法与我目前打工的工厂相提并论。”2月20日,已经回到浙江慈溪上班的朱如怀在电话里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现年43岁的朱如怀是江西省余干县黄金埠镇人。2月6日,正在余干工业园区黄金埠电力特色基地找工作的他与记者相遇。据朱如怀介绍,虽然近年来家乡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依托国电黄金埠电厂建设的黄金埠电力特色基地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建设了七八年,真正进驻且开工的企业并不多,而且由于投入不足,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转移到老家的都是一些垃圾工厂,不仅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也不好。”在老家数家工厂试了几天工的朱如怀说。

    对此,80后的江凌香也深有体会。江凌香也是黄金埠镇人,2009年,尚且单身的她在父母的强留下,在老家的一家公司找了一份工作,然而,工作不到3个月,由于公司牵扯到法律问题,老板被抓,工人随即被解散,她也再次回到了原先打工过的宁波。

    “老家的生活成本,其实并不比外面低。”自称习惯了城市生活的江凌香对本报记者说。以服装为例,不但款式陈旧,价格也比宁波这边高。

    “而交通更是要命,不但车次少、服务差,票价也是高得离谱,一到节假日还随意涨价,根本没人管。到政府部门办事,那些官僚作风更是会让你气得吐血。”江凌香说。(头版头条)

 

    中国经济时报电子版:http://www.cet.com.cn/20110222/a1.htm

    中国经济新闻网:http://www.jjxww.com/html/show.aspx?id=186777&cid=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