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1日,已经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公司深陷“欺诈门”事件。公司CEO和COO均引咎辞职。事件起于2009、2010年两年间分别有1219家和1107家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
实际上,不仅B2B公司,国内的很多B2C公司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某较早进入B2C领域公司的“25元事件”,团购网战的经常单方取消定单行为,B2C也有可能成为投诉的重灾区。“竞争日趋激烈,管理难度的上升,自身体制的不完善。商品的准入机制有待提高等等,都有可能引发新的欺诈事件。”业内资深人士说。
当前B2C的成长离不开供应商和消费者,两个环节也是电子商务长期思索研究的课题。长久以来,国内很多B2C网站也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解决品牌商和消费者两个环节的矛盾。即使强如京东,在网上也能不断搜索到消费者投诉的信息。
解决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进一步加强商品的准入机制。立志打造“南方电商”的工行商城易斯来福就说到,提高商品的准入机制也许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易斯来福介绍到,其旗下的品牌,只可能让知名品牌入贮,并且有专人严格审核商品,从根本上杜绝了商品的欺诈问题。
阿里巴巴“诚信”门背后,各方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阿里巴巴内部认为“业绩是结果,不是目标。“为了企业诚信,为了对客户负责和倡导商业文明”。
诚信是金!电子商务特别是B2C行业,有了诚信才有新的发展,诚信是行业的新标准。任何离开诚信的企业是要被消费者和同行所唾弃。
“诚信不仅反映到日常的经营中,从商品的入贮到销售,甚至是团队的合作,任何一个环节都是诚信的试金石。做企业要把诚信看得比金子还重。”
不仅是阿里巴巴,世界知名企业IBM和Dell公司也曾经“标错价”。IBM公司最终将1500元的笔记本以一元的价格发给了用户,而Dell也以补偿的形式挽救了自己的错误。世界大公司尚且如此,B2C行业更是要引以为常了。
阿里巴巴“辞职门”事件给了当前火得发烫的B2C一个新启示,那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诚信行为。或许正如易斯来福所说,提高商品准入机制和审核机制是在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消费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