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上海、广州、北京地铁为原型的拟人漫画在各大论坛迅速窜红。许多网友都非常欣赏这些新奇可爱的漫画。被这些漫画“萌”到的不仅仅是网民,据称,上海地铁拟人化形象得到了地铁公司官方认同,许多人也在期待,什么时候北京地铁站中也能出现这么有意思的漫画。
北京地铁拟人漫画最近最热,但出现的却是最晚。据这些漫画的作者程萌介绍,自己在微博看到上海地铁拟人、广州地铁拟人,所以想画个北京的,目前画出的线路,都是她经常坐的线路,“所谓灵感可以说就是我坐地铁的感觉吧”。
上海地铁拟人漫画则比较成熟,不仅人物众多,故事也多。这是一个有着13位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家长名叫“上铁先生”。最早的“地铁拟人”形式为文字故事,这些故事受到广大网友喜爱,之后慢慢有人尝试将上海的每条轨交线路设定固定漫画形象。由于尝试这样做的网友并不少,因此目前并无统一的各线形象设定,不时有充满惊喜的设计夺人眼球。比如有的网友为7号线和2号线设计了一段青涩的校园恋情:由于7号线和2号线在静安寺可换乘,这被想象成是“每次在静安寺匆匆相遇,但二哥却从不理我。你们真的没想过,为什么我的专座颜色是绿的吗?”
广州地铁拟人漫画作品也比较多,但貌似网上流传不广,走得也是日式画风的路线。
中国要有自己的漫画,这次的地铁拟人动漫窜红可以说是一次“大事件”。这是一个多好的而且是纵贯全国的系列啊。如果我们能够认真把这种热度传递下去,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想象一下,如果北京的地铁站里也有这样有意思的卡通形象该多好,如果全国的地铁站能够形成一个系列又该多好!
好的漫画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根植现实,漫画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源泉来自于此。
例如北京地铁拟人漫画中就反映出了地铁乘客的一些辛酸,一下子吸引了网友:“看这些漫画,就像在看自己每天的上下班。”一位网友说:“每天早上在西直门坐上2号线,复兴门倒1号线,国贸倒10号线。晚上累趴趴了坐10号线到知春路,再倒13号线,再没有更悲剧的了,难坐的线哥一天就都坐了,还天天坐。”
第二,符合潮流,时下流行的画法决定漫画窜红的速度。
有人说,要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的画法。这确实是中国动漫需要努力的方向,但毕竟,中国动漫受日本动漫影响比较大,而且日式画法的确有很多有生命力的元素。因此,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动漫双修班的老师认为,不管你多么不哈日,但这些地铁拟人漫画带有日式画风是有其原因的。
第三,内容有张力。漫画的幽默和智慧于不经意间闪烁。
这种感染力通常来源于人文关怀。“看了这些可爱的漫画和想象力丰富的故事,多了一分对上海轨道交通的热爱。 ”这是大多数网友的感受。最近,上海地铁的官方微博也对这些漫画和故事表示了支持和欣赏。“当把每天乘坐的交通工具也拟人化的时候,忽然发现这座每天都在变的城市是那么的可爱,需要大家来呵护,大家来关爱。”
“太可爱了!这样的说明不仅让我们对各条线路的特征、各线路间的换乘站有了直观认识,便于记忆,而且这些故事也深入人心,这些地铁线路仿佛活了一般!”有网友这样感叹。
其实这些地铁拟人动漫完全可以与地铁形象宣传、城市形象宣传,甚至是国家宣传相结合。“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谐中国”,哲学和智慧总是处于最上层的,不能被直接拿来用。用北大李零先生的话讲,中间要有个层次,必须从楼梯上一步一步走下来。漫画,来源于生活,体现思想和智慧,又喜闻乐见,多好。
漫画,一如影视等产业,属于朝阳产业毋庸置疑。朝阳产业就意味着我们得用如朝阳初升搬的眼光和视角来看待,有了这样优秀的漫画,我们的步伐不妨走得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