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即将出现最大的商业“黑洞”,大天河商圈傲視同儕。


问题:2011广州预计新增项目总零售面积在90万平方米以上,从规模上看,其中7个项目G FA超10万平方米。并且,太古汇的开业还将提升天河商圈的档次,使其成为广州继环市东以后的第二个奢侈品聚集区域。您认为“大天河”真的可以晋升为广州“新尖东”的潮流特区吗?

 

A:应该这样去描述会更能反映我的观点:随着太古汇、万菱汇等的相继开业,天河商圈将会很快取代环市路东而成为广州市第一大奢侈品聚集区域,而且这个所谓的天河商圈已经不是过去人们常认为的天河体育中心一带,而是涵盖了珠江新城和天河北在内的“大天河”商圈,这个商圈就是未来广州最最顶尖的商业“黑洞”区域。而不单单是奢侈品和潮流特区这么简单了。其一,商业地产与商圈经济历来奉行“损不足而补有余”的传统中华哲学,从当年正佳广场的开业,有人问我,怕不怕正佳广场因为边上非常成功的天河城影响受到打击,我当时便大胆的预言,在天河这个商业大染缸里,绝无可能出现非此即彼的竞争状态,正佳广场的开业只能更进一步带旺天河城,而天河城的进步和发展也会与新开的正佳广场形成互为补充和互为影响,并绝对是良性的影响,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会有那么一点竞争的味道和现象,商家会有重复和交叉,消费者会有点不习惯,但是只要正佳广场或天河城各自通过差异化定位和商业规划,站在“大天河”的层面,站在购物中心商圈半径理论的基础上,找寻和划定自己的细分市场,充分利用自己的固有优势和创新商业规划模型,精心运营,一定会相得益彰。我2007年底以正佳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的身份参与了正佳广场的规划重调和商业模式重组,在正佳集团和正佳广场自上而下的各级高管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升级换代和创新定位的有力效果,与天河城形成了有效的定位错位,各有各精彩!在没有大家想象中的恶性竞争的同时,由于商圈经营面积的成倍放大,商家资源尽管有些重复,但是商家不是傻瓜,他们会根据每个商业平台的地点和不同特质,不断的修正自己的客户群体和经营手法,以此避免自己左右手互搏的窘境,而一旦所有商家都进入这种自适应轨道,自然就会形成复合的商家资源,即商家从一加一等于一变成了一加一等于大于二的境地。于是我将这个秘密告诉我正佳集团的董事会,董事会接纳了这种观点,大胆创新全力推广运营,不断进行商家洗牌和更新换代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有效竞争,与既有的天河城在无形中一唱一和(看看奥运期间的两家购物中心的一浪一浪的营销事件就可见一斑),不断的吸引着众多外围尚未进入商圈的商家和品牌,从而形成了类似天文学中的“黑洞”效应,由于在窄小的商业空间和有限商业平台上不断的需要承载越来越多的商家品牌资源以及追逐这些商家品牌资源的消费群落资源。于是,所有关注天河这个商圈的因子都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拉扯着,不自觉的被吸了进去,就像宇宙中的物质被一个“黑洞”不断吸纳,而这些物质又与原有的黑洞结合在一起,并不断的压缩,质量越来越大,引力也越来越大,即所谓之顺不足补有余了,在形成了这中锦上添花的有利状态后,随之而来的东方宝泰(之前因为选择做服装批发定位严重错误不能借力没有利用这种黑洞效应后来从善如流)、广百、天河又一城、万菱汇和未来的太古汇、时尚天河并向南延伸的珠江新城商业板块等等,只能加重天河现有的商业黑洞的质量,只能造成引力加倍,而由于地域有限,密度必定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一个商圈巨无霸。其二、正式由于这种商业“黑洞”理论的成立并实实在在的存在,在不断吸引带来商家品牌的同时也带来了消费群体和政府关怀!从当年的宏城广场的积极拆除和现在的市民广场的不断美化,为应对老天河与珠江新城的隔阂应运而生的新颖轨道交通贯穿链接两个商业区域并通过地铁四条核心线路(1、2、3、5号线)融汇东西,贯穿南北,更有效延伸到北至机场南至高铁的成为大贯通城市内核交通枢纽。这种态势,不是一个环市东现有资源可以比拟的,更不是那个商圈可以雄踞的,北京路、环市东、上下九等等就不得不成为神马都是浮云,至少只能羡慕妒忌恨!那占据了这样的区位优势和先天优势的天河,何尝不能成就一个小小的特区呢?其三、大天河商业黑洞的内部是否存在激烈竞争的担忧是伴随着黑洞的形成而不可忽视的,但是,这种短暂的竞争不但不会造成负面驱动,还因为这种竞争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大家商家什么品牌什么的都在考虑自己应该以一种什么姿态或者什么姿势来面对这种竞争,必然各施各法、特立创新、争妍斗艳,不但为商圈添彩,也为沉迷于此的消费者带来一站式体验消费的福音,这恰如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大量的电子的被高速驱动摩擦碰撞,最终不免发生核裂变或者核聚变,那么它的威力就不是一般的了吧!我不是理工科生,物理知识有限,黑洞和核爆的比喻并不一定贴切!大概就是这个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