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元宵新政展望:冷了谁?惹了谁?热了谁?


在中国传统元宵节前,北京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共15条具体措施重磅出台,引起多方瞩目。我们将预测的是”京十五条”出台后即将发生的一系列情况,而不是简单的市场走向分析。从”京十五条”等政策的出台背景来看,除了表面价格等因素以外的主要推动力,提高城市门槛,减轻城市交通人口压力成为坚定不移的执行政策。基于多方面因素的整合分析,我们可以尝试性的预测出”京十五条”推出后,社会和市场将会出现哪些主要方面的变化。

第一:政策实施周期方面。预计本轮政策严格执行周期大约在2-3年左右。原因简述:中国的房地产绝不会走回计划经济时代。市场经济下,两代领导班子交接后,在经历一年左右稳定期之后,会采用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房地产政策部分解禁是必不可少的。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周期来看。在2014年之前将进入快速上行通道。房地产需求随经济发展扩大,属于正面利好不应再继续压制。“一刀切”的政策之下,购房意愿蓄水时间过长会导致越向后风险越大。

第二:交易机会方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贯表现。民间购房通过内部补交社保,“闪婚闪离”等方式借鸡下蛋成功率很高。职业性掮客即将出现。

第三:投资价值方面。在通货膨胀率持续上涨的环境下。固定资产作为资金避风港的作用仍然非同一般。但是税收政策会瓜分其稳定收益。

第四:投机环境方面。房地产领域投机的确得到了彻底的遏制。作为需要金融杠杆撬动的纯投机炒作难度加大。即便有,也是向开发前期移动。但其他多个行业将因民间游资形成新的“热土”甚至混乱。

第五:消费人群方面。消费的两极化趋势明显。一类是所谓“刚需”。对于“刚需”消费,数量有限但未来的竞争加剧。另一类是高端消费集体。对高端人群来讲,无论任何限制都能被找到突破口,这是毫无疑问的。可买可不买的消费主体或者隐性刚需者才是真正的受限者。

第六:开发企业门槛提高。预收土地增值税等管控措施实际上是在限制开发企业的现金流动性。同时,预报成本利润的做法还在限制开发企业的成本利润率。使得开发企业必须需要重新考虑成长方式,行业竞争从竞利润向竞速度转变。

第七:营销方式出现创新。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灵活多变的“出租”方式。同样的一套房子,出租其50-70年使用权。全款付当然欢迎、分期支付也可,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贷款。若干年后如果不想要了还可以“租赁权回购”。既卖了房又能响应政策号召,多么完美。

第八:资源性项目获得更多青睐。以医院、学校等优势社会资源为核心卖点的项目热度将不降反升,并将成为租务市场和营销市场上永恒的亮点。

第九:出现阶段性价格涨幅收缩。价格涨幅将被人为的控制在小于通胀预期。行政干预价格的行为使市场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第十:租金价格涨幅超出预期。变买为租加上人为舆论炒作必将推动租赁市场整体价格持续上涨,直到行政干预手段的出现。

第十一:房地产服务行业洗牌。不够专业,不够适合,不够努力的伪职业人和服务企业将会淡出或者向二三线甚至更低的市场转移。但日子肯定不会好过,因为专业公司也转移过去了。

第十二:小产权疑似死灰复燃。在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合法大旗之下的小产权开发建设又将轰轰烈烈的登上舞台。法不责众,历史顽疾解决起来着实麻烦。

第十三:部分政策成为持效和示范性的政策。例如:提供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要求,不仅会在地产领域持效,未来很可能在医疗、教育等诸多领域得到普及。

第十四:原有的假按揭等不良开发骗贷获利手段从根本上被杜绝。这可以算是歪打正着的政策性的意外收获。

第十五:严格的税收监管和稽查制度为房产税的到来铺平道路。同时也解决了土地财政带来的后续问题。政府财政必将好于预期。

第十六:不排除出现“拉链式”政策调整。政策内预留的调整空间很多。随着市场的改变将会有不同幅度的往复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政策窄幅震荡是非常有害与市场的。

第十七:疯狂的城市人口增加将会得到遏制。面对越来越不堪重负的城市,北京欢迎的是城市的建设者而非城市寄生者。建设者将得到和原住民一样的社会地位,而寄生者将面临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和成本。

总而言之,京十五条的推出既保证了地方经济体系和社会格局的稳定。同时也给其他城市推出相类似的法规提供了依据。内容编制上可以看出用心程度大超以往。即便有一些漏洞,其本质也是为了调整而有一保留的“后门”。具体到执行起来“后事”如何,张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