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热卖图纸房凸显三重焦虑
“旧房子还没拆,地基也没开始打,没影的新房子半年前就已经卖光了。”在河南省光山县,认购了县城北部弦城书苑的居民老周这段时间有些忐忑不安。2010年“五一”前他就交了五成首付款,办理了购房手续,但至今未看到楼盘有动工迹象,巨幅售楼广告背后仍是光秃秃一片。(14日中国证券报)
房子还是图纸一张,价格就在不断上窜,甚至呈现出倍涨的热卖势头,堪称当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大奇观,国家级贫困县的这一叫人惊心的场景无疑折射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三重焦虑: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房地产商急于圈钱的逐利焦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层层加码,一二线城市楼市发展空间受到大幅抵押,开发商转战三线城市,既是抓机遇,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次优选择;其二是政府官员的政绩焦虑。有市无房,听任开发商先收预售款再开工建设,表现看仅仅是楼市管理的混乱,实则是基于依赖土地财政发展思路的放任;其三则是民众的住房焦虑。开发商抢滩三线城市,势必造成当地市民对房价飙涨的恐慌,因而,即使只是一张图纸,他们也不惜冒险抢购,以免未来买房负担更重。
只见收钱,不见开工;只见广告,不见楼房,开发商空手套白狼,不外乎三种可能:一是国家严厉调控面前,开发商资金周转的确出现了严重紧缺;二是房地产市场前景不明,开发商不敢贸然投资;三是既不缺资金、也明知有利可图,但利用三线城市居民不成熟、制度不完善的弱点,“借鸡生蛋”,用老百姓的钱赚老百姓的钱。而这三种情况无疑都无一例外地把风险转嫁在了买房者的身上。
很显然,图纸房的热卖,隐患多多,风险重重,一旦开发商出现资金链断裂,或者个别无良商人卷款逃匿,可能引发的恶性后果将不堪设想,尤其是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就更令人担忧。因此,当地政府部门理当牢固确立大局意识、为民理念和长远观念,充分地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后果的严重性,尽快出手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民众利益,确保稳定、和谐发展,而不能急功近利,为贪图眼前的发展而漠视存在的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