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芳解读银行创新管理


谭小芳解读银行创新管理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悠悠万事,金融创新,惟此为大。华尔街总是鼓吹金融创新,但却并没有多少相关实证研究的证明。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曾经说过:“银行唯一有用的革新就是发明了自动取款机。”沃尔克的表达可能有些夸张,但观点是一针见血的。其实,真正创新的人是不谈创新的。作曲家、画家和作家的工作最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但他们是不侈谈创新的。高速计算机的出现对金融行业影响很大。但这一创新不是金融家们的创新。银行家们可以老成持重,银行家们可以老奸巨猾,但若是银行家们大谈创新,未免有些牝鸡司晨了。


我们喋喋不休地鼓吹创新,但我们真的愿意创新吗?最大的创新是思想创新,而思想创新来自不同意见。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曾经被教会送上审判台,理由是伽的新发现是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1663年伦敦皇家自然知识学会成立,这是第一家促进科学的民间组织。该组织的座右铭是罗马诗人哈雷斯的一句名言:“我们宣誓,我们绝不尊崇任何大师的言论。”我们有勇气接受这样的创新吗?我们有勇气全面批判资本市场吗?

若是真正要创新,首先不能自欺欺人。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伪劣、假冒产品和环境污染,创新还在其次。伪劣、假冒产品泛滥,创新何益?《让子弹飞》中有征讨麻匪的誓师大会。汤师爷在会上控诉道:“出城带着老婆,吃着火锅,唱着歌,就碰到了麻匪。”我们是在城里开着汽车,呼吸着污染空气,又吃着污染食品,却幻想着搞创新。我们的结果会比汤师爷好吗?


创新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很容易把辛苦积累的家业斩得片甲不留。美国金融业的创新可谓令人眼花缭乱,不但把客户搞晕,也骗过了监管部门的火眼金睛,最后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动静闹得实在太大。然而,害怕失败而不敢创新——对于银行来说,也是死路一条。

不过,美国金融业的过度创新确实给全世界的金融机构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不消说,中国刚刚起步的金融业也一度谈创新而色变,有很多人甚至认为守住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挺好,安全又稳妥。这种论调在国内还相当有市场,理由是中国金融业在这次危机中几乎不受影响,完全是因为资本项目没有开放,金融自由化程度不高。更有些感觉良好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银行业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相比很多欧美国家的银行一点儿也不逊色。谭小芳老师认为中国的金融发展不是够了,而是严重不足,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金融业的不断创新,没有金融创新,中国经济不会走得太远。

当然,创新是需要遵循规则的,要吸取美国金融业过度创新的教训,否则创新就是“创造性毁灭”。银行业不能像实业企业那样,可以有很大空间去创新——谭老师建议:银行创新一定要在兼顾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审慎地进行。具体地说,金融创新不是银行自己的事情,要接受政府和公众的监督和评价,创新产品不光要创造商业价值,也要有社会价值,就是说:银行的可持续创新。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今后时期金融工作的一项要求是,“着力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什么要将金融创新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商业银行该如何开展金融创新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在我理解,所谓金融创新,是指金融机构或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基于对微观或宏观利益发展的需要,以新需求为导向,以新技术为基础,创造出新的金融要素或对金融要素进行重新配置和组合,进而提供新的金融功能的过程。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认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还包括更高层面上的体制与制度创新。比如,银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创新活动,有效提升了银行的经营活力。再如,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制度创新活动,有效促进了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当然,由于历史和实践的局限性,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谭小芳老师(预定银行业创新管理培训,请联系13733187876)表示,比如,就产品创新而言,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层次不高,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

二是结构失衡。在已有的金融产品创新中,负债类产品创新明显多于资产类产品创新。

三是效益欠佳。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与市场营销之间尚未形成有机高效联动,收效不大,对银行效益增长的贡献度不高。

四是隐患较多。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在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风险。

谭老师着重强调——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往往是产品创新在前,而制度规范在后,带来潜在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在这种知识经济大潮席卷的情况下,产品、服务和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要赢得竞争,惟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学习能力的竞争已经变成企业竞争的实质。因此,重视员工的学习培训,依靠企业整体学习提升创新力、竞争力正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建设学习型企业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

在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世界惟一不变的就是“变”。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必须与其他企业一样要不断适应变化,顺应国内国际的发展趋势,加快创新,积极创建学习型银行。惟有此,才能保证使我们在面对今后严峻而激烈的市场挑战中,审时度势,从容应对,提高应变能力,站得住,立得稳,胜得出,并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新时期如何打造学习创新型的团队,建设学习型银行?谭小芳老师认为,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全面学习的银行。

三要把打造学习创新型团队与业务发展紧密相结合。

四要全力发挥团队优势和创造力,强化团队精神和个人素质。

五要推广细节管理与标杆学习理念,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六要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概括来讲,谭小芳老师认为,银行建立健全完善的创新管理体系应当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创新战略规划与展开,运营系统的建设,组织架构的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和激励,技能的培养,领导风格的塑造及价值观与共识的建立,即7S模型。

第一步:规划创新战略
根据银行的内外环境和可得的资源状况,为求得产品技术创新的长期稳定发展,对创新发展的目标、达到的途径和手段,进行总体的规划。作为整个银行创新发展的行动计划的基础和指南针。

第二步:建设运营系统
运营系统指的是日常工作所进行的正式、非正式的流程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系统:银行产品研发流程和项目管理、银行技术软件系统平台、银行技术硬件技术平台、银行技术运营系统管理制度。

第三步:制定组织结构
根据银行的创新发展战略,为求得创新的稳定发展,对创新发展的组织结构进行总体的规划。作为整个创新发展的行动计划的组织保障。

第四步:配备人力资源
根据银行的创新发展战略和组织结构规划,为求得产品技术创新的稳定发展,对创新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进行总体的规划。作为整个创新发展的行动计划的人力资源保障。

第五步:完善技能培养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企业的研发人员的学历、背景和技术都不错,但是,缺乏大多数缺乏针对研发领域的工作的专门的方法论技能,尤其是研发设计的工具的掌握和应用更加缺乏。如QFD(质量屋),FMEA(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DFM(可生产性设计)等。银行的研发人力必须具有综合性的、平衡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才能更好的创造出更好的产品。而这当中,掌握六西格玛研发方法论,对于银行全面提升金融创新能力是极为关键的。

第六步:塑造创新型领导风格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风格,这与各个企业的领导和管理文化密不可分。领导力系统必须推动组织的核心价值观、设定绩效期望、员工授权、学习与创新。

第七步:建立价值观与共识
谭小芳老师认为,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只有员工都领会了这种思想并用其指导实际行动,战略才能得到成功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