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面临从量变到质变 谨防地方政府“手下留情”
新国八条、加息、房产税、限购…… 调控重拳一浪接一浪,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给2011年楼市政策基调定性。 “新国八条”可以说是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调控最严厉的政策,但跟去年出台的3轮调控政策相比,“新国八条”除了严厉程度稍有区别,事实上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老政策。从长期看,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因素在于供求关系和后市预期,遏制高房价不能寄希望于“新国八条”的一剑封喉,楼市调控仍需继续打“组合拳”。
2011年2月16日出台的“京十五条”楼市调控细则被称为“新国八条”的升级版,其中升级版的限购政策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京十五条”严厉打击了本地多套和外地投资投机者的购房需求,调控力度前所未有,“京十五条”再次提高了外地人购房门槛,要求今后外地人购房须提供连续5年(含)以上在京纳税或社保证明。预计第三轮调控后的楼市将出现质变。
遏制市场过热的国家三次楼市调控,在实施的短时间内都得到了一个意外结果,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去年年末提前发布了《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报告称,发展中国家将在今后两年持续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其中中国2011年经济增长预计为8.9%。不过很多地方政府制定了更高的发展目标。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依然是各地政府践行的理念,而这种理念也导致了对能带来丰厚利润的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投资的理念不改变,房地产行业将继续沿着原有路径发展下去。目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相当高,这也使得在短时间内,全国各地都实现土地财政转型,几乎是无法实现的事情。在土地财政的巨大诱惑下,一些地方政府对楼市调控“手下留情”便顺理成章。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对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作出具体部署,要求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通知要求,尚未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在2月中旬之前出台住房限购实施细则,但目前仍有部分城市依然迟迟未开展行动。2月1日,温家宝总理重申我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调节控制”房价的决心。为让低收入者买到房、住上房,我国政府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今年的头等大事。同时,银行机构也在积极地向这一领域扩大贷款力度,各地政府在问责压力下,也在努力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随保障性住房的大量上市,以及房产税试点开展,虽有地方政府的“手下留情”,也无法阻止楼市下行的大趋势。
此番调控若能落实到位,楼市中的投资需求将被有效抑制,从而回归居住本质。如果房价再度上涨,在整个经济处于通胀预期的大背景下,更严厉的政策都有可能出台。
楼市调控面临从量变到质变 谨防地方政府“手下留情”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