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全球三大金融创新力量
伊斯兰金融:誰能忽視?
誰能忽視石油帶來的巨額財富?誰能忽視由此聚集的近萬億美元規模的伊斯蘭金融?------特別是在因為“禁止利息和投機”而使得伊斯蘭金融成為金融危機的“倖存者”之時,這些“倖存者”還在以每年15%的速度擴張,並將目光由西方投向了東方。
伊斯兰金融:主要有利润分享协议( Mudaraba)、股本参与协议( MusHarakah)、成本加利润销售合约(MurabahaH)、租赁合约(ljarah)、伊斯兰债券(Sukuk)、伊斯兰保险(Takaful)、商品货币化融资协议(Tawarruq)、制造加利润许可协议(lstisna'a)等八种产品。虽然没有复杂的金融杠杆和衍生工具,但这些产品覆盖了融资租赁、产品制造和销售、债券融资、保险等多个领域,旨在满足当地的金融需求,而其产品无一例外地遵循伊斯兰教义,对应实物资产,收益不是利息形式,而是设计成租赁收入或利润分成。
大马想做伊斯兰金融老大:将马来西亚建成东南亚地区、乃至伊斯兰金融服务中心!迪拜债务危机已经引起了国际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风险重估。备受信用危机困扰的迪拜可能无法继续承担中东金融中心的大任。外电分析称,迪拜可能放弃地区金融中心地位以获阿布扎比的援助。而阿布扎比正在Sowwah Island沿海岸线建立一个新的金融中心,计划最早于2014年建成。届时,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总部将入驻其中。 同时在Sowwah Island购买地皮的是Al-Hilal银行和阿布扎比国家银行(National Bank of Abu Dhabi)。这两家银行于11月25日为迪拜提供了共50亿美元资金。 与此同时,迪拜金融服务局(Dubai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前主席Ian Hay Davison说,迪拜可能必须注重贸易和服务,放弃成为地区金融中心的野心。事实上,迪拜最强势的业务在于,迪拜世界公司旗下的Jebel Ali Free Zone和DP World,它们拥有中东地区最大的港口,并在31个国家均有业务。 而阿布扎比也一直有着勃勃野心发展金融领域。 不过,伊斯兰金融中心却有可能“迁都”至巴林、伦敦、新加坡等城市。马来西亚亦将自己定位为穆斯林的“金融圣地”。受惠于石油产出带来的滚滚财源,伊斯兰金融体系在最近10年实现了快速发展。穆迪公司称,全球伊斯兰金融规模约7000亿至1万亿美元,包括亚太地区在内的全球伊斯兰金融市场没有放缓迹象,在过去3年每年都保持大约15%的增长。宗旨:(1)为世界穆斯林提供符合伊斯兰教精神的现代金融服务,保障他们在不受高利盘剥的条件下从事金融、贸易活动。 (2)以集资和投资方式,促进世界各地伊斯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3)向伊斯兰国家和有穆斯林社团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以加强经济联系和彼此间的兄弟情谊。国际伊斯兰金融机构:1981年2月由部分伊斯兰国家的股东联合创建于瑞士的日内瓦。净资本10亿美元,发行面值100美元的股票1000万张,其中8.85亿用于投资,1.15亿用于不定期开发项目。
国际伊斯兰金融机构:1981年2月由部分伊斯兰国家的股东联合创建于瑞士的日内瓦。净资本10亿美元,发行面值100美元的股票1000万张,其中8.85亿用于投资,1.15亿用于不定期开发项目。
潮商金融财团
庞大的国际和国内潮商资本长期游走于民间,缺乏有效地整合利用。如果能汇聚全球潮商资本,成立辐射深圳、全国乃至世界的金融财团,将是一件开创性的事业。
值此国际资本借各种政治势力威逼中国人民币内贬外升、大举快进快出中国银行、股市、楼市和粮食等消费品市场,意欲搅乱中国金融、市场和人心之际,潮汕商帮积极团结起来,是趁机投机逐利,还是以一颗赤子之心、实业报国之志,充分挖掘、整合国内外金融和市场资源,全力以赴推动中国产业金融服务创新体系建设,助力政府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振兴,造福人民!?
今日国际潮商主力集中于香港、泰国和深圳。 深圳市潮汕商会正准备围绕打造潮商投融资合作平台、整合国内外潮商资本,成立辐射深圳、全国乃至世界的潮商金融财团,增强潮商品牌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目前,潮人在深圳的资金市场超过1800亿元,在深圳的固定资产占了四成以上。但是,如此庞大的长期游走于民间,缺乏有效地整合利用。目前商会成立了深圳潮商投资管理公司并实现盈利,要继续增资扩股;潮商小额贷款公司也将成立;加快组建潮商银行相关工作也正积极开展。
但我们认为,更为实际的是,依托政府力量,将潮汕地区原有金融机构更名为潮商金融系列,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民间资本、国际经验和优秀人才,逐步建立国际潮商金融服务体系!
浙商金融渐露头角
继浙商银行、浙商证券、浙商保险之后,由浙商期货、浙商基金、浙商信托组成的第二梯队又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中,不久就将闪亮登场。由此,一个以“浙商”为品牌的本土金融方阵呼之欲出。
在尝试了炒房、炒煤、炒小水电、炒大蒜、炒绿豆、炒黄金、炒茶叶等之后,浙江民资已慢慢有针对性地在向金融领域转移,开始炒银行、炒证券、炒期货、炒PE。。。。。。怎一个炒字了得?!市场经济需要这些逐利的投机性投资者,但如果投机过分,甚至像浙商这样投机成为一个商帮的文化而逐渐沉淀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值此中国产业经济与金融结合越来越紧密的时机,如何引导这些投机者学习认识金融的本质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只有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才能够为自己的投资找到立身根本?
一个以浙商银行、浙商证券、浙商保险“三驾马车”打头,浙商期货、浙商基金、浙商信托紧随其后的强势“浙商系列”金融方阵峥嵘初显。 继浙商银行后,短时间内涌现出这么多以“浙商”命名的系列金融机构,一方面展露了浙江做大做强地方金融的勃勃雄心,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市场对“浙商”品牌的认知度。用浙商品牌来发展金融为双赢之举,有利于提升浙江地方金融的整体竞争力,“浙商系列”金融机构更有利于浙商在全国的扩张发展,能更好地服务浙商经济,进一步提升浙商品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