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参与式咨询与参与式策划方法论
作者:曾军庆,2010年2月15日
1、什么是参与式咨询与参与式策划?
曾军庆认为,参与式咨询与参与式策划,是一种咨询师(策划人)与企业(决策者、执行者、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协同思考,以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解决方案的一种咨询或策划方式。
2、参与式咨询或参与式策划的思想来源是什么?
曾军庆基于中医学思想、中国系统哲学家闵家胤的多元透视论、美国管理学家艾科夫的互动式规划方法论、GE公司的群策群力方法论、美国学者纳德勒的打破现状的思维方法论和中国科学家钱学森的系统综合集成方法论等重要方法论思想,提出参与式咨询与参与式策划的概念(方法论)。
中国中医学认为,“病人为本、医生为标”,所以在策划或管理咨询活动实践也是一样,管理咨询或策划的效果最终取决于企业,企业才是经营绩效之“本”,咨询顾问或策划人,如果可以比作医生的话,只能是企业经营绩效之“标”。
中国系统哲学家闵家胤的多元透视论认为:任何主体都不可能是孤立地生活在真空中的,科学标榜的“价值中立”也远非人人都能做到,结果或者是有意识地,个人或集团的利益总是在左右着,甚至歪曲着人的认识。结果就是:任何一个主体都是一个站在某个角度的带着有色眼镜的透视器。不同的认知主体,亦即不同的参照系或不同的视角,会得出不同的透视图像,甚至正相反对的(矛盾的)图像。要获得真相的最好方法是多元透视整合。
美国管理学家艾科夫认为,所谓的“客观性”是不存在的,因为有意图的行为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因此,应该认为客观性来自千差万别的个体主观性的开放式互动。它是饱含“价值判断”的,而不是“价值中立”的,基于这个论点,引出了一些艾科夫式的重要结论,包括在计划和设计活动中广泛参与和介入的必要性,乃至应该从互动中寻找“理性”的观点。
美国学者纳德勒认为,在解决问题时,应该遵守“参与、介入”原则,因为这样可以让执行者消除“我是在执行别人的方案”的心理,更利于执行,还可以使冲突和摩擦消除最低。
钱学森先生的系统综合集成方法论,根据我的理解,通过参与式方式的贯彻能汇集更多人的知识和智慧。
3、为什么要提出参与式咨询或参与式策划?
曾军庆认为,参与式咨询或参与式策划方法论,具有下列的优势和好处:
(1)能避免咨询策划与资源整合的脱节。策划就是资源的整合,如果在策划阶段就让资源相关方邀请进来,更有利于资源的整合,这样避免了资源整合与咨询策划的脱节。
(2)能避免管理层对方案的抵触或消极执行。很多公司的战略之所以成了一纸空文束之高阁就是因为他们的战略方案往往是由总裁一个人制定出来的,最多有时会邀请几位主管参与。但咨询或策划要达到好的效果,应该是企业的所有管理成员都必须参与,否则在执行阶段会出现障碍。如果管理层没有参与咨询策划,则资深管理层中有些成员很可能没有相应承诺,不会完全投入或心不在焉,则使方案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
(3)能避免咨询策划方案与公司实际情况脱节。仅仅是依托或委托外部顾问或策划人进行咨询策划,毫无疑问会产生某种程度的作用,但从以往各种咨询策划案例经验表明,如果没有邀请公司成员及相关利益方参与进来,往往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为有些关于公司、事业或本行业的专业知识,是隐性知识,很难为外部顾问或策划人所了解。
(4)能避免本可以避免的冲突和摩擦。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制定方案时,决策者容易忘记参与、介入原则,待落实方案时又往往需要众人参与实施,这时常常会发生冲突和摩擦,使方案不能顺利实施,收不到预期效果。如果执行者参与了方案的制定过程,认为方案是自己的,且在决策阶段就参与了,就会提前暴露冲突和摩擦,从而能减少这些本可以避免的冲突和摩擦,并认真地执行方案。
4、如何进行参与式咨询与参与式策划?
曾军庆在充分学习、研究和总结以往学者研究成果及优秀企业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参与式咨询和参与式策划的思想方法论,其要点包括:八大原则、十大步骤、五大方法。详细内容后续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