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制造响水爆炸谣言的嫌疑人?


谁是制造响水爆炸谣言的嫌疑人?
 
据新华社电江苏省响水县政府12日透露,10日发生的“化工厂爆炸谣言”事件有了新进展,目前公安部门正作为案件侦破,已锁定3名嫌疑人。(13日人民网)
响水“化工厂爆炸谣言”引发民众严重心理恐慌,致万余村民连夜逃亡,并且因此而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委实让人扼腕,毫无疑问,必须严肃追查“造谣者”者的责任。不过,公安部门已经锁定3名“嫌疑人”的消息,却并不能够令公众内心释然,相反疑云笼罩:到底是谁制造了爆炸谣言?!
按照响水副县长许德智的介绍,事件起因于一名工人看到化工园区一家企业在排放气体,误以为是发生泄漏,随后打电话给其朋友说“有泄漏赶快逃”,经一步一步扩散,逐步误传为“化工厂要爆炸”,最终引起这样一场大规模逃亡事件。那么,首当其冲地应该弄清楚,到底有没有出现泄漏迹象,或者只是“排放气体”?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无所谓“嫌疑人”;如果仅仅是“排放气体”,又是啥样的气体,有毒与否?事实不清,责任就难明。
同时,必须搞清楚当地村民为什么如此恐慌,“轻信谣言”?2007年11月27日,园区内的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爆炸,致8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去年11月23日,园区内的江苏大和氯碱化工公司发生氯气泄漏,导致下风向的江苏之江化工公司30多名员工中毒。这两起事故无疑是令村民草木皆兵、人人自危的重要诱因,在大家的眼里,化工园区成了身边的“炸弹”,一有风吹草动,便如惊弓之鸟。因而,即使是“误传”也情有可原,毕竟是一种自救的本能和互救的善意。
更重要的是,正如许副县长所言,“化工产业不是毒药,关键看怎么发展。只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以牺牲群众安居乐业为代价,而是严格按照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要求,不仅西部能发展,东部照样能发展。”可在已经发生过两起重大事故的情况下,如今记者穿过园区,仍然明显闻到多种异味,其中酸味和臭味尤其明显。有没有毒?是不是泄漏?群众不明真相,“一听说化工厂要爆炸,不管是不是谣言,先跑再说,保命要紧,而且大家确确实实闻到了刺鼻味道。”
因此,此次由“爆炸谣言”引发的万人逃亡事件,本该完全可以避免。因为这里虽然挂着“生态”招牌,却显得并不“生态”;因为近年来的两起事故,让人时刻觉得隐患的存在,整天心悬在半空中;因为化工厂“排放气体”没有事先“安民告示”;因为化工园区与村民居住区之间缺少一个安全“隔离带”,“谣言”才会风生水起,迅速引爆民众的恐慌。这一切,才是真正的“嫌疑人”,才更应该查清事实,明确责任,依法追究,根除后患!
如果仅仅因为一起公共事件造成了严重不良后果,给当地形象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简单地拿几个所谓“嫌疑人”开刀,藉此平息沸腾的舆情,而忽视、漠视对幕后元凶的追究,显然是本末倒置,更难让公众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