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税务培训授课体会


2010年,我讲过80多堂与税务相关的公开课,学员对象主要是以公司高管为主。虽然我并没把它当成获取收入的主要目标,而是想通过这种管道或方式与各行各业的人接触,了解他们的诉求,获取工作经验。我在课堂上的讲解,如果税务知识,采用录音机或复印机的方式进行授课,那我只能是一颗流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机构在约课。现在接受培训学员要求的是,我个人对案例解析以及对税收政策的理解,而且表达方式要丰富多彩,PPT做得要漂亮有动感,案例和税法要以故事的形式来进行讲解,这就对我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好在我的表现得到了学员的好评。

    不幸的是,在日常授课时我看到,有很多公司在税务方面出现很多问题,并带来一些损失,这点和公司的整体税务战略定位不清是有很大关联的。我曾经在课堂上讲过,会计分为两大类:“公立会计、私立会计”。“公立会计”就应该到中介机构上班,他们做得工作就是股东的“看门狗”;“私立会计”就是给老板打工,他们更多的是站在老板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所以这两种会计的工作方式和思路是完全不同的。但现状是很多“私立会计”所从事的工作是,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的工作,更多的充当了税务局“卧底”的角色。在“私立会计”中,又分为三种:那就是核算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这三种会计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也是不同的,但我现在看到的情况是,公司的会计分工没有这么细,大量的现象是核算会计出身的财务高管同时把管理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工作给干了,那么公司出现税务风险的可能性就可想而知了。

授课体会:

    ◆ 纵观国内的各类税务培训可谓丰富多彩,但形式还是以“应试”教育的培训方式为主,不太适合当今企业税务发展的需要。很多人为了取得相关证书,只能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培训。这种方式培训出来的人,基本上是税务文件的复印机,税务政策的播放机、录音机。

当前“应试”教育培训出来的“税务经理人”,有的自认为自己是税务“李小龙”,目中无人;还有的自认为自己是“黄继光”,出了问题用身体(花钱摆平)去挡税务的子弹,结果不一定会尽如人意。“税务老虎”不发威,千万不以为它是“病猫”。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学校的课堂上,是培养不出好的“税务经理人”的。

当对企业的各种业态、经营状况、盈利模式、资金流向等等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才能对其税点进行准确的判断。公司对税务专业人士的要求是:对于涉税业务精准的税务判断、并提出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供决策者参考,并用于判断。所以,参加税务培训,一定要选择“门当户对”的老师。

当你具备了足够的各种相关知识后,在面对税务稽查时,你才能有准备的选择,是做税务的“猪坚强”,还是“范跑跑”。

    ◆税务的培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税点】:涉税政策、事项的准确判断。【高度】:税务策略的选择,涉税风险的防范、管理。【项目】:费用类、风险类、价值类、评估类、信息化类。

税务培训的场景应该是:授课者更多的是像一个导演在讲一场“税务戏”,听课者根据各自的工作岗位和环境所在,在其中扮演一个税务角色,税务课堂需要的是互动的,而不是说教式的,更不能是命令式的。离开生活的影视剧将不会被人所关注,税务培训也是如此。

    当今的税务培训更多讲究的是课程的时效性。所培训的课程题目将越来越细,诊断式的培训题纲可以更好的让来者确定是否参加此次税务培训。而课后的可用性将被人们所关注,技能型的老师在今后的培训市场将会被引起关注,知识性、新闻性、趣味性、互动性将贯穿在培训的课堂中。税务培训应该更多讲解的是对于涉税的判断方式方法、及相关案例。那种采取录音机、复印机的税法培训方式已成为过去

    ◆当今研究税务策略、税务运用、税务方向、税务管理的人,被业内人士称为“玩虚的”。涉税从业人员与纳税人、客户更多采用的是面对面的交流,甚至达到不见面就不会说话、不会交流、不会干活的地步。如果把“鸟巢工程”按照干“活动板房”的思路去干,其结果可想而知,公司内部的税务规划、建设其实也是如此。

    税务服务领域的“分水岭”已经形成:要么就做具体工作(把服务做到极致,质优价廉);要么就做高端服务(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从税务战略、税务管理、税务顾问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能做到像刘谦那样与观众(客户)交流。所以信息化的语言、思维方式,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思考,并与之交流将成为能否赢得客户的关键

    ◆发达国家关注的是培训内容。对授课老师的关注体现在其专业、实战和互动的能力上,这种培训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善于思考的。他们需要在课堂上既有欢声笑语,同时还有激烈的争论。讲课的内容要有血有肉,老师分析的观点以及争论中产生的不同意见越多越好,这其中没有谁对谁错。他们训练是学生的技能,让非专业人士听懂专业的课程,让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共同听懂一个事项或业务,并使其有所收获才是关键所在。

    国内更多注重的是聘请专家,他们关注的是专家的头衔,而忽视培训的内容。专家的授课过程,讲述的是自己对某件事情的判断结果,至于为什么?有无操作空间?风险性?几乎不涉及到。在大多数情况下,专家愿意把自己的见解当成《毛主席语录》让受训者牢记,课堂上缺少深层次的分析、理解。

    ◆当今的税务培训人们不仅仅是需要权力式、命令式、文件式,这种税务培训的最大问题容易把受训者培养“奴才式”的人物。随着国家法制化建设的加强,与自身业务相关的案例式、互动式的税务培训更加受人欢迎。

多一些问题证明,再多一些思考,这个社会需要听话的“孩子”,但更需要告诉这些“孩子”这件事情是如何判断的。如果你讲的因为那样,所以这样不合逻辑,当别人发问时你还表示反感,我劝你还是闭嘴为好。经常在传媒露面的那些所谓的专家,不要把自己当成“圣人”来看,你的失败和教训人们更喜欢听。这样做的前提,是你学的东西要有用、会用。知识是有价的,包括从书本和工作上的体会,用心就好。

    ◆每一项税务政策的出台包含立法、执法、司法三个方面的内容,而这些知识是需要人们在了解的基础上去理解。由于经济的多样性,税收政策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靠死记硬背是不能成为税务专家的。人的工作经历、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面及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完整的理解税收政策是有益的

产生力量的前提需要一个强大的知识积累,知识被错误的运用,其后果同样是非常可怕的。这恰恰是当今中国特别缺乏的,注重短期效益,而非长期效益。

    接受税务培训、学习税收政策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自身涉税岗位和所服务的公司在防范涉税风险前提下,创造税务价值。随着国家税收格局的变化,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纳税服务体系的建立,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关系已经由“警察与小偷”过渡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并不意味着纳税人可以随便“干”了。

    涉税岗位及与涉税相关的人请注意:中国新一轮的税务改革已经开始,请调整您的税务知识结构,并加以很好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