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的“性爱”是美丽的。


至情至性杜丽娘  美轮美奂牡丹亭

                                    ——小剧场青春话剧《牡丹亭》脱颖而出

中国首部小剧场青春话剧《牡丹亭》,以探索和创新的理念,尝试将现代的、多元的艺术媒介与传统的戏曲元素相融合,以话剧的形式全新演绎了这部400年前的民族经典。我们旨在让更多的当代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走进《牡丹亭》,熟悉《牡丹亭》,喜欢《牡丹亭》,接受我们引以为豪的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留给我们的这一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部戏剧史上“至情至性”的经典之作!

 

一、  别具一格的话剧《牡丹亭》

 

艳阳高照,春色宜人,2011年春节和情人节期间,中国首部小剧场青春话剧《牡丹亭》的震撼上演,给在亲情中欢度寒冬的京城观众带来一道格外亮丽的春色。

多少年来,这部享誉世界的爱情经典,曾被多种艺术形式所表现:昆曲、京剧、越剧、现代舞、芭蕾舞……,尤其是被“百戏之首”的昆曲演绎得悱恻动人,回肠荡气。今天,金牌导演胡一飞携一班青年才俊苦心经营数载,首次以小剧场话剧的艺术形式:传统与现代交融,音乐与歌舞交织,诙谐与庄重并重,节奏明快,高潮迭起,如诗如画,美轮美奂,再次感动了无数怀有青春之梦的青年一代,也唤醒了无数中老年人的青春之梦,填补了话剧表现这一民族经典的空白。在“牡丹亭”的百花园中,又绽开了一朵别具特色的奇葩。

从数十个优秀演员的遴选中脱颖而出的六位青年演员,分别扮演剧中十几个性格迥异的角色,他们快进快出,令人目不暇接。观众在尽享这道诗意浓郁的“情感大餐”之时,时时为演员们的激情所感动,时时又为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所折服。剧终谢幕时,当演员们再次展示各自身怀的绝技,更是激起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们纷纷坦言,想不到话剧《牡丹亭》这般动人,这般好看,我们喜欢。

 

二、  “东方的莎士比亚”,中国的“人鬼情未了”。

 

四百年前,西方出现了戏剧大师莎士比亚。

四百年前,中国出现了戏剧大师汤显祖。

这两位世界级的戏剧巨匠,都把人性的光辉淋漓尽致的

抒写,把自由的爱情倾情的赞美!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为了爱死去了,汤显祖的杜丽娘为了爱可以死去,还可以复生!至情至性的汤显祖竟可以将东方的爱情颂歌表现得这样极具浪漫和诗意!为了爱,生和死都如此的辉煌壮丽,真是惊天地,泣鬼神!难怪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难怪我们这位世界级的戏剧大师塑造的杜丽娘形象如此“至情至性”,非梁山伯、祝英台可比,也不同于崔莺莺、霍小玉,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汤显祖,无愧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牡丹亭》,无疑是中国的“人鬼情未了”!

 

三、《牡丹亭》的“性爱”是美丽的。

 

要表现《牡丹亭》,“性爱”是绕不开的话题。

四百年前,为了反击灭绝人性的“程朱理学”和封建礼教对女性情感的虐杀,汤显祖祭起了人性的大旗。两情相悦的性爱描写段落,是《牡丹亭》不可回避的重要场面,这是人类固有的、在每个正常个体内蓬勃跳动的欲望,也是人之生命原本就有的本能欲求,是自然勃发的生命冲动。如何将这些性爱场面表现得合情合理,表现得激情动人,表现得美,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都曾做过多种尝试。今天,话剧《牡丹亭》以话剧的形式,用肢体语言,与音乐、舞蹈相融,激情、优美富有诗意的将《牡丹亭》的“性爱”经典场面做了毫不回避的新尝试和新表现。值得注意的是,透过这些激情富有诗意的“性爱”表现,我们看见的是两个青春勃发的纯美的心,对“自由爱情”,对人的“生命欲望”的义无反顾的勇敢追求。

张艺谋的“山楂树”情爱是美丽的。

汤显祖的“牡丹亭”性爱同样是美丽的!

 

话剧《牡丹亭》的上演,再次彰显了传统文化经典穿越时空的巨大魅力!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我们始终怀着感恩的心、挚诚的心排演此剧,感恩戏剧大师为我们留下这部爱情巨著!感恩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始终鼓舞着我们,感召着我们。我们只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告诉恋爱中的人们,只要至情至性的付出,就能拥有至纯至美的爱情。这恐怕对于你,对于我,对于他,对于所有人,都有意义。

谨以此剧献给我们深爱的人,献给所有相爱、永远相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