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业界传出百思买败退中国市场,可能撤出传闻,一时间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在笔者看来,百思买撤出中国说纯属无稽之谈,甚至不排除个别企业外来竞争对手炒作之嫌?
笔者之所以作出上述判断,事由有三:
一、
众所周知,沃尔玛纵横全球市场的杀手锏便是“Everyday Prices(天天平价)”,而天天平价的秘诀则在于“并不是所有的商品低于市场均价,而是针对差异化商品或者特别同质化商品周期性低价策略,既不是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尾货、次货的的低价甩卖,更不是恶意的削价竞争,而是系统性,规范化、标准化的惠客的行为。而天天低价的支撑体系则是全球采购,高度信息化、标准化,高超的品类规划,产品线组合。(麦肯趋势观点)。”
近年来,百思买启动国际化路线,相继进军加拿大、中国、英国、墨西哥,土耳其等海外市场,尤其是长期以来将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采购供应链的重要一环,百思买已经初步基本了全球化采购及市场拓展,跟进沃尔玛天天平价市场运作模式的能力。
因此,将百思买中国执行该公司美国总部全球市场战略的举措,想当然的理解为:百思买放弃其经营传统,直面对战国美、苏宁等本土家电连锁巨头,显然有失偏颇,甚至难免“紧张过度”之嫌。
二、
显然,如果这一策略奏效,其所产生的影响肯定会波及到加拿大、中国、土耳其、墨西哥等海外市场的同行,但其假想敌绝非后者。
故而,笔者认为美苏等本土家电连锁巨头对百思买天天低价模式,战略上轻视对手,无可厚非;而战术角度,则必须“虚怀若谷”。认真研究如何强化本公司的品类管理、产品线规划、供应链优化以及信息化、标准化等等“内强其功”的课题,尽可能缩短与外资竞争对手在经营水平上的差距,达到一定水平后,进一步考虑“天天低价”的问题。否则,欲速则不达,所谓的“低价王”也只不过是喊喊而已,甚至带来将顾客推向百思买、山田电机、万得城等外资狼的可惜可怕又可悲的 “悲惨结局”。
至于撤退中国市场则纯属无稽之谈。对于“短期内不会撤出中国市场”的判断。笔者认为,此短期的年限界定,少则8年、10年,多则20年、50年甚至更长。
之所以作出如此“非短期”的判断,依据有三:
首先,2011年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零售业全面开放5周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则被外媒评为“消费立国”战略。因此,我们有理由判断,未来数年内,不断提高商业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水平,必将作为构建搞活流通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重要一环。而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则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提供了可靠保障。
其次,作为新兴国家市场(Emerging Market:新兴市场或Volume Zone:高歌地区,亦称给力市场)领头羊的中国市场,增长可期。其中,近年来,含家电、IT、数码以及电气化商品等的消费电子市场,则保持着国内居于各行业前列,国际居于本行业前列的高位增长水平。国内权威市场调查机构中怡康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国内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超过10400亿元。其中,黑电行业1700亿元以上,白电行业2500亿元以上,IT、通讯产业4500亿元以上,厨卫、小家电1700亿元以上,全年国内家电市场增速超18%,创下过去十年来之最。同期,GFK中国发布的数据则显示:2010年中国技术型耐用消费品(手机、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电动剃须刀、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零售总额高达1.02万亿元,与2009年的8442亿元相比增长了21%,大大高于2009年的同比增长率7%。在笔者看来,尽管由于统计口径差异,增长率数值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大机构数据则相互印证了2010年中国消费电子、电器市场增长形势喜人。
而随着城市存量市场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增量市场新增需求规模的逐步扩大扩大;城镇市场家电普及消费浪潮的推进以及第一轮更新换代大潮的即将到来,未来数年内中国大陆市场必将“持续给力”,作为新兴国家市场的领军地位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