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萨垛修法如意宝珠》讲记


  金刚萨埵简介

  金刚萨埵心咒就是“嗡 班札zhā尔   萨垛  吽 ”。又写作:“唵班杂(儿)萨朵吽”。

  虽然密教本身是由金刚萨埵本身所开创,很多人对金刚萨埵还是不十分的明白。所谓金刚萨埵也就是金刚持,金刚持其实并不止一位,是有很多很多的金刚持。金刚萨埵是属於那一位金刚持呢?我们常常讲到法身普贤、第六金刚持,指的就是金刚萨埵,金刚萨埵是排在第六位,也就是第六个金刚持尊者。那前面的五位是那五个金刚持呢?其实,在佛教里面,五方佛就是五个金刚持,中央大日如来,东方阿閦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这五佛就是五金刚持尊者,五方佛就是五个金刚持,那法身普贤、第六金刚持就是指的是金刚萨埵。还有一个名称叫金刚总持,什么叫金刚总持呢,原始佛就叫做金刚总持,在红教里面衪叫阿达尔玛佛。最早的「原始佛」翻成中文就变成普贤王如来。我 们讲金刚总持就是被称为原始佛。从原始佛底下就分五大金刚持尊者,五大金刚持合起来的法王子,就是金刚萨埵,就是第六金刚持,是这样分的。所以,最高的是金刚总持,五个金刚持,再来的是第六金刚持金刚萨埵,很多佛菩萨,其实菩萨这两字,也是萨埵的意思。在密教里面可以称观音萨埵,观音萨埵就是观音菩萨的意思,那我们称呼准提菩萨为准提萨埵。金刚萨埵也就是金刚菩萨。它的意义在这里。

  前言

  《金刚萨垛修法如意宝珠》讲记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译颂

  益西彭措堪布 讲解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皈依上师三宝!

  为使一切众生清净罪障、成就二利而发无上菩提心!

  金刚萨垛修法有针对下、中、上三种根机的三种修法,上等根机安住于大圆满的直断和顿超,中等根机以密宗的生圆次第而修,下等根机主要以具足四力祈祷而修。麦彭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都造了这些仪轨。麦彭仁波切还分别做了金刚萨垛的寂静和忿怒本尊的修法仪轨。

  先介绍这个仪轨的缘起。1997年,法王如意宝从智慧中显现了这个意伏藏品,与1994年在青海“珠宝湖”中取出的金刚萨垛修法伏藏品相比较,这个仪轨较为简略,并着重于祈祷的形式,因此无论得或未得灌顶,都可修持。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是一切佛陀的总集体,在这个时代从智慧海中显出并着重倡导、弘扬的这两个仪轨,对我们有着特殊的缘分和意义。在这次金刚萨垛法会开始前两天,法王在光明定境中,又见到了老山羊转生到东方现喜世界后变成的那个天子(文化大革命时期在给生产队放羊时,法王经常给一只老山羊传法,老山羊去世后,转生到香巴拉刹土,后又转生到了东方金刚萨垛的现喜刹土,在麦彭仁波切面前听法,几年前曾有一次专门来到法王的光明定境中,向法王致以感谢,并说以后若将有重大的事情发生,肯定会前来预先通告,以报师恩于万),天子以金刚歌的方式呈白法王:这次带来了您的父亲(意父,指麦彭仁波切)和母亲(法王说名字暂时保密)的口信,现在娑婆世界暂时面临着各种重大的违缘,希望您能发动四众弟子念诵10亿遍金刚萨垛心咒。金刚歌中有“东方之日遍照于十方,极深黑暗将消于法界”,意即这次只有依靠东方金刚萨垛太阳般的殊胜加持,才能消去众生的五无间罪、谤法直至破密乘戒的罪业所带来的黑暗,化去宿怨,化解灾难,并使来日的佛法更加兴旺发达。因此,法王如意宝要求每人在金刚萨垛法会期间念满40万遍心咒的基础上,再加念40万遍,并为了使娑婆世界的长久安宁,佛法的繁荣昌盛,法王祈愿十方佛菩萨的加持,发动尽量多的众生加入到念金刚萨垛心咒的行列中争取完成三千亿的心咒总数。按照经续论典中,尤其在《俱舍论》中的教证的意义,如有三人一起造了杀人的恶业,这三人都得到同等的杀人业果;或如有三人一起建造一座佛塔,每人最后都得到建造一座佛塔的功德。因此,这次法王倡仪大家念诵三千亿心咒,每位参加念诵的人都会获得念诵三千亿心咒的功德,这个功德的巨大,我们凭个人力量需多少世中才能完成啊!

  金刚萨垛法会是学院常规的四大法会之一,在每年的佛陀入胎、成道、涅盘的纪念日四月初八开始举行,为期十天左右。法王以他的大圆满智慧观察后,谕示金刚萨垛佛尊对末世众生,尤其对汉地众生有不可思议的特殊缘分,因此金刚萨垛法会就由以汉族四众弟子为主的国际学经会主持举行。法会中,主要按上述两个伏藏仪轨,诵修金刚萨垛心咒。在这清净的道场上,以法王如意宝的出世功德、大成就者度化众生的特殊方便、僧众集体的修法力量,金刚萨垛往昔的誓愿以及殊胜仪轨的加持,诸种殊胜因缘的会合,念诵心咒的功德将远远超过往常,在极短的时间里忏除极大的业障,给全世界带来和平与幸福。

  在家里大家所造的业绝大部分是恶业与无记业,难得的一些善业也因教理缺乏、发心不足等而落入世间善业,仍是转生轮回之因。这次大家克服了种种生活、工作上的困难,长途颠簸来参加这个法会,这种发心难能可贵,希望大家能时时保持这种对法的渴求向往心,思维、通达仪轨的内涵,在法会中以至诚之心祈祷、忏悔、诵修,即使两天两夜不睡觉,也不足惜,以期获得修法上的不共法味,消除今后的违缘。如果渐渐松懈,泛泛而修,则无疑使这次殊胜机会失之交臂,而将后悔莫及。接着讲解仪轨。

  “金刚萨垛修法如意宝珠”是题目的略称,全称较长,是“依具德金刚萨垛净除罪障成就二利之如意宝珠修法窍决”。

  “具德金刚萨垛”:“具德”是具有断、证的一切功德,“金刚萨垛”又名为不动如来,是密乘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本尊,在因地修行时,曾发愿凡祈祷他的人都能很快消除罪障,否则决不成佛,现已在东方琉璃刹土中成佛,故在旧、新一切密乘修法中都以金刚萨垛佛尊作为忏悔时的皈依对境。在大圆满《应成续》中普贤如来授记现在这个末法时代是金刚萨垛佛尊普渡众生的时代,阿底峡尊者曾说:“修学小乘、大乘、密乘最重要的都是忏除业障,在八万四千法门中,在忏除罪障上最有加持的就是密乘中金刚萨垛的修法。法王如意宝1994年在青海取出的金刚萨垛伏藏仪轨中,莲华生大师在最后的一行小字上清楚地注明了该仪轨与汉地众生有特殊的因缘,将利益以汉地为主的广大众生。我们现在有幸值遇金刚萨垛的修法,是历劫中积累了无量福报的殊胜果报。密续中指出,若往昔不积累殊胜的福报,不但无缘见到金刚萨垛像和念其心咒,甚至连名号也不可能听到。

  “净除罪障”:众生沉溺在轮回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从无始时直到今天所犯下、积累起的数不清的十不善罪业和烦恼障、所知障。尤其在末法时代,随着真正的修行人和培植善根福报人的减少,真正的佛法开始隐没,影子佛法开始盛行,因此业障的黑暗越来越浓,三宝的加持越来越不容易感受到,于是各种违缘、灾难频频发生,现世感受惊恐、痛苦后,来世大多还将转到三恶趣去偿债还报,感受更大的痛苦,因此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以适应我们根机的殊胜方便,忏悔罪业,消去违缘、障碍。佛陀的三转 ,以及祖师们在此基础上创立和流传下来的宁玛、格鲁、净土、天台等等各宗各派,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众生证得最究竟的胜义法界。大乘的宗派都已点明了众生本来是佛,而使我们迷失了佛的本来面目、枉为众生、枉沉轮回的元凶就是无始以来的业障。因此修道的过程也就是净除业障的过程,即使已具有不可思议功德的登地菩萨也需忏除微细的业障,忏除业障的方法有从基础的事相忏悔到安住于大圆满智慧中的究竟无相忏悔的多种方法,这些各个次第的忏悔方法都已包含在金刚萨垛修法之中,我们如果已有相应的修证,即应安住于较高的金刚萨垛修法乃至于大圆满的智慧中,这样犹如朗日消霜雪,业障自然消除。但对于占绝大多数的根机不高的众生来说,较高的修法往往使他们不得要领,对实际的修行起不了多大作用,对于这类广大的众生最有效的莫过于基础的祈祷等的事相忏了,他们对事相忏的方法比较容易体会掌握,修法易得要领,往往在如理忏悔数日后,业障净除的验相便已现前了,这表明经过数日的精进不懈,已有一些使自己感受痛苦,甚至堕入恶趣的罪业已消除干净,继续修持后,各种违缘都将隐退消失,三宝的加持容易得到,再修其余的法时,也能很快生起功德。

  有的人因为自己学问高深,名声广大,或者曾做过很多供养,得到过很多赞叹而以为业障已经很轻,不必要再修金刚萨垛本尊,但业障的轻重主要并非从这方面观察的,如果业障已轻,他本来具足的智慧、悲心、出离心等都会现前,如果这些功德不具足,又认为业障很轻,则无疑已中了傲慢之毒,正说明他的业障之深重。而真正业障很轻的人,才会时时不忘忏悔,为一切众生的安乐精进不懈。

  “成就二利”,二利是自利和他利,自利是自己成就无上佛果,他利是普度一切众生,使他们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利益。

  “如意宝珠”,世间上有一种很珍贵难得的如意宝珠,只要人们向他祈祷,便可消除饥寒、灾难,获得自己所需的财物和安乐。这个仪轨也同如意宝珠一般,人们只要虔诚念诵,不但能获得世间上的圆满,消除违缘、痛苦,还能获得出世间佛法功德的圆满。在仪轨后面的小字上,具体写着“今生能成办一切所愿之义,来世亦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自己所欲之净土”。这是上师法王如意宝以大圆满的究竟智慧所观察出的因果关系,我们只要种下如理按仪轨修持的种子,必会获得上师所观察出的果。

  有人怀疑原先祈祷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现在又祈祷了金刚萨垛后,阿弥陀佛等本尊是否会不高兴,是否会怪罪下来?这是以狭隘的凡情猜度诸佛菩萨深广难测的圣智所闹出的笑话。须知诸佛本体为一,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金刚萨垛乃至十方三世的佛菩萨,其实都是同一个佛,只是为了调伏不同根机众生的需要,才有了这么多的化现,这是从实相上说的。在世俗上,凡是修持善法,尤其是修持解脱道的人,诸佛菩萨都同声赞叹,因为诸佛菩萨示现的事业和目的就是引导众生断恶行善、闻思修法乃至最后出离轮回。现在我们众生最大特点是业障深重,深重的共业与别业就象无数条绳索把我们紧紧捆住,使世俗人心日渐恶劣,生活乏味,修法长久不见进展。即使具有福报,但是这福报也因业障所缚而很难现前;或者福报与苦报同时显现,因此现在见到有的人虽然物质享受富足,但精神却异常苦闷,也就不足为奇了,甚至有的福报虽大,但因破戒而业障重的,后世只有到饿鬼道去做大力鬼、多财鬼等消业。因此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忏除业障,忏除业障最有针对性、最有效、最殊胜的方法即是祈祷金刚萨垛佛,这是金刚萨垛特殊的发愿力的缘故。待我们的业障渐薄后,人心就会向善,生活挫折就会消失,修法就容易产生出功德。到时祈祷阿弥陀佛等本尊,就能迅速与本尊的愿力相应,获得往生极乐世界等的殊胜果报。因此,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诸佛菩萨哪有不加欢喜赞叹的呢?

  又有人问:祈祷阿弥陀佛同样也可以净除罪障,为何还要再去祈祷金刚萨垛佛呢?在实相上,诸佛菩萨本是一个,因此祈祷阿弥陀佛肯定可以净除罪障,祈祷金刚萨垛肯定可以往生,但在世俗显现上,诸佛菩萨的愿力不尽相同,在我们还未达到现量感知诸佛菩萨本是一体的较高修法之前,应先祈祷金刚萨垛忏除罪障,待业障较轻后,再祈祷阿弥陀佛加持自己往生极乐净土,这是一条相对合理的修法之路。

  …………

  发菩提心

  下面是发菩提心。

  人们修法的目的有三种,或是为得到轮回中的世间利益,如平安、长寿、升官、发财、生天等,属人天乘佛法;或是希望自己能从轮回中解脱,属小乘佛法;或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从轮回中得到解脱,属大乘佛法。我们所修学的如禅宗、净土宗、华严宗、中观、唯识,以及新、旧密宗等等都属大乘佛法,修学大乘与前二乘不同的是必须发起菩提心,亦即立下度化一切众生成佛的誓愿,否则不可能得到大乘的功德。

  从修法的利益上讲,为自己一个人获得解脱与为了让一切众生获得解脱这两者相比,因为后者心量极度广大,因此同做一件善事,所获的功德也会产生出天壤之别。发菩提心后而作一次念诵、修法等,其功德实际已远远超过发菩提心前只为自我利益修法时念修一亿次甚至更多的功德。尤其在现在,只为自己修念金刚萨垛仪轨,所获的功德甚小,不足以化除天下众生的厄难,因此大家应尽量发起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来修这个法。

  一切等空诸有情 为得安慰竟乐地身口意之诸精勤 皆当不离菩提道

  为了使象虚空一样无边无际的众生能解脱轮回的苦难,得到最究竟的慰藉,愿我的身、口、意永远不离菩提大道,精进行善、修法。

  …………

  回向是在完成善事之后,愿善事的功德如何成熟的一种发愿(与发愿的区别在于发愿是在作善事之前,回向则是在作善事之后),回向与不回向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为父母健康而诵咒后,若作回向,父母能得到这一功德,否则,父母并不能得到这一功德。而且在以后生起严重的嗔心和邪见之时,这些善根都会因此而长时不能感果,另外,回向的对象不同,所感的果也会有极大的差异。如果只为现世的一些利益如健康长寿、消灾免难、升官发财等回向,则所感的果极小,而且也只会成熟一次,要想所作的善根能恒久不灭,也有个殊胜的方法,即把功德回向无上菩提,这样所作的善根便会永远不灭,而且还会逐渐增上。若仍执著于世间利益的一些人可以这么观想:我在获得出世的功德甚至是无上佛果之后,何愁还得不到这些世间小利呢?诸佛菩萨的福报即已极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回向时发心应尽量广大。

  佛陀与祖师们关于回向的开示极多,如在小乘的戒律中,经常遇到佛陀亲口宣说的这个回向偈:“此布施善根,皆随逐饿鬼,消饿鬼恶身,得生善乐趣。”佛在《慧海请问经》中说:“譬如水滴落大海,大海未竭彼不尽,如是回向菩提善,未得菩提亦不尽。”至尊弥拉日巴也说:“山林禅修大修士,与彼给养功德主,同获成佛之缘起,缘起精华为回向。”即山林中闭关的修行人,与为其供养的施主,只要他们诚心回向,都会同等获得成佛的缘起。噶举派的觉巴仁波切说:“二种资粮犹如摩尼珠,若不发愿亦即不拭净,所求之果最终不得成,故于回向当励力修持。”意即摩尼(如意)宝珠若不擦拭清净,人们便不可能从中求到财物,同样在积累福慧二种资粮时若不发愿回向,则佛果也不可能得到,因此应励力修持回向。《般若摄颂》与《现证庄严论》第二品也都强调了回向的重要性,在上面所举的贫女随喜获福的公案中,贫女因没有将随喜的功德回向,而在以后生起了嗔心而失坏了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