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网上关于@罗永浩可爱多 微博直播“怒砸”自家西门子冰箱的故事,一度吸引了不少社会看客眼球。初看我以为是一场维权,越看越不对劲,感觉就是一场明显导演戏份的闹剧。但是明显这是场冠以“名人维权”实则“暴力强奸民意”的闹剧,为何还是得到社会大众,包括很多媒体人士乐此不疲的追捧呢?
老罗号称也是加V名人,曾经的牛博网的创始人,老罗英语培训机构的创始人。他对自家西门子冰箱质量表示不满,然后上网发微博抱怨,结果有粉丝跟帖说,自家冰箱也存在不用力门关不紧的现象。于是老罗愤然得出结论,西门子存在“质量门”事件。
西门子的冰箱有没有质量门,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是光从老罗的个案来看,实在难能得出让人信服的质量门结论。因为这台冰箱,除了老罗不断在微博上声讨质量不好的文字外,直至被拉到西门子中国总部公开砸烂,其质量好坏我们皆无从得知。因为老罗始终没有让专业厂家上门检测过。质量好坏只是他自己说了算。在这个讲究事实证据的社会,没有调查就硬逼着人家道歉,承认过错,确实有点勉为其难,不合情理。
老罗的解释是,我不想跟你私了。“网上还有几百名粉丝也是有这样的问题,光检测我那台没有意义。”老罗也没有去过质检部门检修,因为“不去,质检部门你去过吗?嘴脸难看得很,而且还没怎么样就要收你一大笔钱,都够砸十次冰箱的经费了。”
所以这是整个老罗导演的冰箱砸戏案中一个奇怪的逻辑:我就是不让你上门检测冰箱,我认为是坏的,你就得是坏的。你就得道歉。不仅要向我道歉,你还得向全世界道歉。如果你不道歉,就是你的错。我就可以采取各种手段把事件闹大,指责,羞辱、嘲笑、打击你,连带你的亲戚,你的员工,你的家人,你的朋友。
所以我们看到,老罗没有选择与西门子冰箱的出品方博西家电沟通,而是直接把冰箱拉到西门子中国总部的北京去砸。因为它们有共同的品牌商标。照这样的逻辑,我觉得他接下来应当组织人把家里的另一台冰箱拉到德国大使馆去砸,因为西门子是德国的,也是欧盟的。他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一个,闹大。
微博盛行,还让我们更加地看到互联网英雄的神奇,也让我越来越多地见识到名人也不过如此,“二”得可爱,可气又可笑。所以我们还看到,@罗永浩可爱多 还发出,“不少网友表示想砸掉自家关不上门的西门子冰箱,但由于工薪阶层财力有限,只能含恨继续使用。有鉴于此,我决定为798的砸冰箱行为艺术活动公开拉赞助:如果有愿意为这些不幸的消费者提供财力支持的商家(最好是冰箱厂家),请和我联系,我会在牛博网和我所有的网络平台上为你们提供一年的免费广告服务。”
诚然,消费者谁会吃饱着撑着无理取闹呢。我始终坚持支持任何人为维护自己消费权利的维权行为,力挺类似老罗这样的名人维权。但是我始终认为,消费者和企业都有维权的不可冒犯的权利。并不是消费者永远是对的,企业就必须永远承担过错。维权是一种权利,但有些底线还是要坚守的,即使你受到天大的冤枉。比如,老罗的冰箱始终没有经过任何的第三方检测,这个就是硬伤。采取简单而暴力的维权方式,普通消费者或者出于无奈,但所谓的名人维权,如果假借民意,宣扬暴力,绝对的祸国殃民。
不幸的是,消费领域这样的自说主张的暴力维权逻辑越来越多。这个存在着万般无奈游戏规则的消费社会,越来越多地失去了正常解决问题的底线,而只能靠“说”靠“挑逗”来泄私愤。当奇丑、龌龊可以搬到大雅舞台上去被欣赏,当无知、无耻轻易地冠上贵族帝王享受的标牌。所谓的名人维权,只不过是挑逗愤怒无聊的看客,共同乐得帮闲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说到底,粉丝也好,看客也好,不过是所谓名人营销摆布的背景板而已。
也有人总结说,30年来,中国的消费维权已经形成了一种“闹大”才能解决的崎形思维:要解决问题就要把事情闹大,只有吸引足够多的眼球,采取怎样过分的手段,都不为过分。而厂商也形成一种处理模式:一旦事情闹大,为了息事宁人,担心领导怪罪,于是只好不再坚持原则,而用潜规则来维稳,花钱买平安。
早些年,原本消费者是处于弱势的,经这么一折腾,尝到了甜头,周而复始。而现在所谓的名人也热衷于代表民意,提出问题,不思量着解决问题,却是通过微博用撒娇,耍赖、暴力闹大的方式,纵容个人的消费体验凌驾于法律之上。指望着这样引起重视,才会迅速解决。现在看起来,这种模式似乎放任各个领域皆然。这种模式迟早闹出大事!
所以,当重口味的罗永浩淡定地表示,“反正在西门子在台上陪我,不会很孤单”的时候,有些网民群情激愤大声叫好,于我却是深深感到,哪里刮来的阵阵寒意。
名人维权,非要闹大?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