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上)


 

股票投资离不开经济背景,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股票市场的繁荣。然而对于经济发展的认识却是千奇百怪,同样一件事情往往会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解释。

要做到准确的预测一年内经济发展的某些趋势实际上已经被证明是非常困难的,其难度与预测上证指数的涨跌并没有多大差别。道理很简单,涉及的因素太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各路人马相继涌上前台发表各自的高见,最后也只能是各说各的。

如果我们把预测经济从本质上等同于预测股票市场,那么这种结果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由于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必须在股票市场上进行投资,也就是说即使市场下跌也要投资,那么预测短期的经济波动就成为必须,否则机构就会缺乏投资的依据,尽管大家也知道这种预测通常是无效的。在这种情况下机构们热心于讨论所谓的宏观经济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宏观策略分析师的职责所在,同样也是首席经济学家的主要工作。不过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并不存在必须要投资股票的前提,也就是说如果股票市场好就参与反之则完全可以退出市场。

什么叫市场好?这是一种在普通投资者中流行的说法,实际上就是中短期向好,市场连续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普通投资者就会大量涌入市场,一般以短线参与为主。一旦市场不好,那我们就需要做一些方向性的研判。如果市场只是中短期的调整,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没有改变,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做一些长线的投资也是应该的,毕竟我们的闲散资金如果不通过股票投资很难享受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如果市场确实是长期向坏,或者说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开始大幅度降速甚至倒退,那么投资股票无疑等同于痴人说梦。

问题很明显,研判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成为关键。我们满耳听到的有关中国经济的分析和研判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时效短。就像股票市场盛行做短线一样,有些经济评论已经缩短到几个月。对于这些观点其实不听也罢,我们大家都很忙,没有必要花费我们宝贵的时间去听那些对自己并没有多大帮助的言论。我们希望知道中国经济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发展前景,因为这涉及到我们资产投向的根本问题,可惜几乎很少有人会做这方面的探究。

其实市场在这方面的沉默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言者需要听者,否则就没有收益,而听者中无疑都是冲着短线来的,所以言者也就投其所好,自然不会把精力放在长线上面,而且长期趋势似乎也更难把握。可是对于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来说研判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又是必须的。

要研判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就必须认清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更高的层次来研判这个问题。其实这个答案并不复杂,只有人的积极性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进而促使社会经济发展。而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业到工业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中国目前正处在从大农业向大工业转化的过程中,而这一过程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所以我们可以选用两个较有代表性的指标来作为研判经济发展的依据。这两个指标就是城市化和老龄化。(未完待续)(潘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