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才若渴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语出(三国·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之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就是曹操短歌行的全首诗文。

为了实现统一国家的大业,曹操十分爱才,他渴望人才云集帐下。曹操所处的年代是动乱的年代,很多人感到人生无常,祸水随时可降,心情沉重而又郁闷,在这种悲凉的世风中,曹操却能积极地看待人生:人生就如同清晨的露水,转瞬即逝,因此必须分秒必争。每念功业未成,心中急切之情常似江水翻滚,不时也会借酒消愁。不过曹操从不停步在吃酒消愁的情绪中,始终为事业积极进取。他思贤若渴,求贤心切,日思夜慕。明月当空之夜,举目眺望银色皎月,思绪奔腾,憧憬着人才与故友亲朋,纷至沓来,相聚而坐,指点江山,谈笑风生。霎时又从想象中回到现实中,鸟鹊南飞,呼唤着四处奔走的贤才名士啊,哪里才是你们的用武之地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切望天下的人才都能投归自己的大业,称成天下的归心。

在中国后来的历史中,创大业者思念人才时,常用此句来表达自己的心胸。强国大业,强民大业,促发社会繁荣的大业都需要广集人才,人才是成大业的物质基础。人才多多益善,人才是最可宝贵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只有在疯狂的年代,才会置人才于不顾,甚至践踏人才,迫害人才。

科学兴国,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人类文明的集萃,科学是指引人类和谐生存、绵延、发展、进步的法宝和明灯。科学的展现依靠着科学人才的实践、研究、投入和推动。人才从何而来,依靠教育,教育把前人积累的知识传授给后人,教育把前人做人的经验哺授给后人,教育把科学的来龙去脉展示给人们,教育燃点了启智、发慧、成熟、健全的明灯。人才在教育的摇篮中成长,人才在园丁的精心护理下成才。

今天中国在世界上崛起,中国的任务不会是什么称霸的任务,中国的任务是与世界上所有的人一起共同建设一个大同的世界,当然这是一个宏伟的任务,这个任务的实现还需要漫长的岁月和艰远的跋涉,当前首先要让各国人民认识、理解、投入和平共处和互利互赢,走世界和平、共同发展、全体进步的道路。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这一伟大任务的实现,从科学技术上的某一点来晓示:人们移动距离的速度达到20000千米/小时,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那将需要多少人才。